《二毛》是一部由贾玉川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以为是快意人生,扒掉所有奇观滤镜结果仍然是中国底层的悲剧循环。在中国阶级跨越仍然是意外中的意外。摄影业余就算了,丹麦剪辑恐怕并没有更好的体会到素材蕴含的情感和力量,仍然是做奇观展现和superficially focus on二毛在镜头的自我表演。cnm,人生为什么会这么难。
●有幸看到这部作品,看到了李二毛悲剧的一声。不断寻求自我认同,性别认同,还有城市中的人物认同。无论在城里还是在村里,二毛都是一个异乡人。
●legendary
●情感太激烈了,幸福如此简单,也如此容易破碎,因为性格和社会现实,李二毛不得不一直在性别认同中苦苦挣扎,直到最后离世。导演与其说是在拍摄记录,不如说是在参与和见证,每次对方走投无路还会挺身而出。遗憾的是17年的跟随,时间似乎没有发挥效用,除了摄像机变化,人物造型变化,我们没有看到更多关于时代和变迁的东西,所以就造成这种人物情感冲击的力量有所减弱。
●#IDFA# 神奇的人生,自我和世界的互不信任,竟然能将一个trans的性别认同强行扭转,在光鲜的ladyboy也不能消除社会给予又被自我的患得患失进一步夸大的蔑视,如果能多那么一点点社会包容和自信,都不会痛失此生挚爱。讲农村贩卖妇女儿童,甚至绑架官员夫人、吃小孩那一段可把荷兰朋友吓坏了
●7.2二毛说自己活了两种人生——她和他。这是一部跨越十多年的片子,所以风格和影像的质量跟随整个时代独立纪录片的变化。
《二毛》影评(一):一只假蝴蝶
看了三遍。其中一次是在观影会看,主持人问:如果二毛活在当下,命运是否会不同。我觉得可笑,因为二毛就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她去年才离世。 或许是故事太唏嘘无奈,或许二毛太早就独自面对朝生暮死的改革社会,但这样的悲剧就是发生在今时今日。有人不让我们看见,有人假装看不见。 二毛的人生太复杂,影片只呈现了千分之一。和导演聊了5个多小时,可以确定,影片中的二毛不是现实中的二毛。影片中二毛可爱,现实中二毛虽无法定义,但不可爱。 这世上的理解就是这样,凌乱模糊的人生要叙事化地呈现,要想得到共情,就得有主线,就得有“爱情里奋不顾身”“命中一切馈赠都暗中标好价格”这样的叙事线索。围绕其上再结构的故事好听好看,浮现其中的二毛自明、执着、目标明确也超然。但这不是真的。我们试图从残缺拼图里理解二毛,但我们不能。
这不是贾老师的问题,他拍了二毛17年,拍到自己抑郁、梦魇。如果不是二毛走了,我担心他还会陷在其中,不知所措。
那这是什么问题?
如今二毛不在了,这个问题还重要吗?
如果能再见到二毛,我所能做的该做的,除了一句鼓励一个拥抱,还有什么吗?
《二毛》影评(二):几个疑惑
1、佩服二毛的顽强和勇敢;
2、影片从深圳城中村生态(去夜店唱歌赚的钱打麻将输掉)、体制(自杀吸毒被抓)、传统农村家族(宅基地被抢,搭塑料棚住还被赶走)、车间大工厂(为了工作方便把好不容易隆的胸部弄掉)… 全维度探讨了造成二毛悲剧的社会根源,业务能力是强的;
3、影像剥削严重到让人完全无法忽视,导演带着“她很惨,糟糕透了,我要帮她”的态度审视着二毛的人生,带着这种预设精心选择自己的素材,拼贴被拍者的戏剧化形象。最可怕的是从影片开始二毛说要攒钱做变性手术导演一语不发,到最后二毛退路全无为了在富士康上班不被工友指摘、“分宿舍时方便一点”而想把追求一生的女性乳房摘掉时,导演竟主动把她带到博爱医院安排手术。用“这是她想要的”为由确实能给行为以合法化,但前后态度反差透出的导演立场令人恐惧;
4、一个妄议:几次分手闹剧看来,二毛在镜头面前呈现出张力极强的表演性,被拍这件事对想当女明星的二毛来说,是否已经改变了她的人生甚至影响了她人生的结局呢?
《二毛》影评(三):姐,你看你的电影入围电影节了。
短短87分钟,我看完了别人人生的十多年
二毛姐,对!我愿意叫他二毛姐,她是个生存能力很强的女人!她说“我跑的场子,没有哪个老板对我演出不满意的”她说“别看我小学四年级文凭,电脑这些我都会的”她回到老家发现房子没了的时候,塑料布搭的窝棚以天为盖地为家她说“我们要搞养殖业,要赚大钱”
只是阶级和社会在磨掉她的乐观和生命力,我在想如果他们的命运就留在老家做农民,会不会就没有后来的一切。睡在稻草上,头顶的塑料布在滴水,可是我怀抱着心爱的人,我看到二毛姐的眼睛里是有爱的。二毛回到有妈妈的家乡,和爱人生活在了一起就像是童话一样的结局多好!
事实是,生活没有童话。亲戚说二毛12岁在重庆捡垃圾头被打坏了才想做女人,邻里把他家的地霸占了给他留了2口井,村里的干部说二毛朋友是外省的,让他回自己家去不欢迎他留在这儿,因为二毛是个男的,他没办法解释我旁边的男人是我的爱人。
他们离开最后的桃花源,回到灯红酒绿的城市,悲剧也在一步步开始。
二毛是为爱而生的,他两次分手后精神状态每况愈下,我虽不能感同深受,但我知道,他需要爱,需要认同。最后他决定取出隆胸的时候,他的爱死了。我全片最心疼的是,他在破烂的阁楼里,用束胸紧箍着乳房,他说他不敢被工友触碰,他怕被发现“那个人不男不女是个怪物”
没有家人,没有爱人,没有友人,李二毛想取隆胸把不一样的地方磨平去归顺世俗。术前检查,却被通知他感染艾滋了,真TM嘲讽,这是可是纪录片啊!
影片的结尾是导演最后一次与二毛视频通话。他不知道在哪,经过了多少波折最终取出了胸部里的假体,他说他终于轻松了,可以做正常人了……可他一点也不快乐,他眼睛里没有光了。
我想起了他有爱人的时候,每每说到未来,一定是挣了钱要去全部做掉。
影片结束了,主持人说二毛于19年在四川老家离世了。所以搞什么艺术创作,电影,电视,文学创作,人生先把你创作了。
也好,也好,好歹李二毛绽放过。姐!你真的很美,你看你电影到国外展映了!你看还有人爱过你,陪你一起养鸡呢!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眼看他魂归故里。
《二毛》影评(四):透明的李二毛
听到李二毛这个名字就知道,大概从出生起,这就不是一个被期待着的生命。 父亲是个凶恶的人贩子,村民和二毛谈起他的时候却语带自豪,“......她爸是做大事的人......”“......他拐来的女人都很漂亮,有大学生,甚至还有官太太。”李二毛讲起他的哥哥落生夭折,被父亲吃掉,弟弟被卖掉的时候,语气是轻描淡写的。 李二毛就活在这个荒谬的世界里。 李二毛曾经有过梦想。出唱片,做完整的变性手术,以及,拥有一段长久炙热的爱情。她为此奋斗拼搏,努力进取。勤奋的跑夜场,演出,拿到现金支付的微薄报酬。她不介意出卖色相,不在乎被当作猎奇对象。 也许她根本不曾有过别的选择。 李二毛的生命力旺盛得不可思议。 她渴望关注和爱,为此不惜掏出心肺。对朋友,对爱人,甚至对网络上认识的来路不明的陌生人。李二毛不设防备。或许是因为她觉得,也没什么好失去的。然而人性总归是令人失望的,她敞开心扉却屡遭背叛,被朋友,被亲戚,被爱人,被她热情给予过的陌生人。撕过心裂过肺之后的李二毛依然把每段人际关系,视作救命稻草。 李二毛的生命力又及其脆弱。她的生活方式,仿佛不曾幻想自己会拥有明天一样。以孩童般的直接来表达情绪,每段爱情都直奔相依为命。她赌毒俱沾,对透支未来换取片刻欢愉这件事,不曾犹疑。 李二毛是一只翅膀残破的扑火飞蛾。 在深圳,有无数像李二毛一样的人,和与李二毛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过着全无交集,彼此无视的忙碌生活。 大城市是一部无情运转的巨大机器,追赶着谋生的李二毛们,稍不留神,就会被轰鸣的城市齿轮吞噬掉。 李二毛想过逃跑,回乡。家里有个木讷怯懦的母亲。愚昧无礼的乡民亲戚,认为李二毛想做女人,是因为小时候脑子被打坏了。李二毛不管不顾地招呼起新生活,想着重新来过,有鸡有狗有爱人,也不错。然而新生活像她努力搭起的塑料棚做的新家一样,脆弱不堪,写满短暂。乡民粗鲁固执又贪婪,李二毛身处她出生即离去的深山,显得疏离又尴尬。李二毛最终用六百块与家乡做了了结,六百块切断了自己的根源。 李二毛没有家了。只剩一嘴近乎出于本能的乡音甩弃不掉。 爱情是李二毛的粮食。不是精神食粮,是赖以为生用以延续生命的干粮。活着,就要爱着。她喜欢被爱,更喜欢爱人。李二毛爱起来毫不保留,有爱人的时候李二毛才喜欢谈论未来。 “……我想要有一场盛大的婚礼……”“……做完手术变成完整的女人就可以见你父母了……”“……要爱我一辈子……”“……我把命交给他了,他的也交给我……”;李二毛遇到爱情就一头栽进去,几番跌跌撞撞依然炽烈热忱。 扑火飞蛾,不知灼伤的致命性。 没了爱情的李二毛,肉眼可见的熄灭了光芒。有时候好像是故意想要经历疼一般,李二毛搞砸了自己的爱情,几次三番。 秋是飞蛾末日。 李二毛的秋天,还是来了。 那些梦本来就是廉价洗衣粉吹出来的泡泡,微风可撼。李二毛把它们一个一个亲手戳破了。 她,变回了他。生活的目标降级成简单的,活着。 李二毛曾经用乖巧在父母那里换来了活着的机会,不知他偶尔会以怎样的心情想起被吃掉的李大毛和被卖掉的李三毛。 然而生活不许他,简简单单的活着。曾经作为飞蛾翅膀的梦,现在统统成了沉重的负累,李二毛放弃了飞翔,却依然被拉着往深渊里坠。李二毛原本以为,割掉翅膀放弃飞翔,就可以做一只庸碌蝼蚁,平凡地活着。 但运命于他,似乎过分坎坷。活着本身,就已经要拼尽全力了。 好像是要惩罚他对梦想的贪婪一般,老天又对他开了残忍玩笑。 电影结束了,李二毛的人生尚未结局。 每个偌大都市,都活着很多个李二毛。他们活得执拗轰烈,用生命尖叫求救,声音却被淹没在城市的喧嚣嘈杂中,不曾被听见。他们在你我之间穿行,与你我无数次的擦肩而过,却透明得不曾被看见,被记得。 李二毛们与你与我,生活在空间交叠的平行宇宙。 城市里面每个人匆忙谋生,自顾不暇,埋头奔忙。并不知道,曾经有个李二毛,她死了,却依然活着。
原文链接: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