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咨询室里,经常遇见家长一边哭泣,一边问,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才让我的孩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总是跟我对着干。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像养了一个仇家。
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对着干的内容都是:玩手机、打游戏、谈恋爱、不愿意交流、不好好学习等。
我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写黄磊的女儿黄多多,小姑娘染发,穿耳洞,涂口红。也是这个小姑娘,自己写话剧演话剧,翻译英文书,钢琴比赛拿奖拿到手软,前段时间她健身的视频流出,更是让人觉得鸡腿都不香了。
也许家长会说,如果我的孩子像黄多多那样优秀自律,她做什么我都会同意。
理由是,孩子成绩不好,所以他得听我的话,成绩好了,我就不管他了。
所以家长对 “对着干”的定义,几乎就等同于:成绩不好。只要成绩好,一切都顺了。
2.
只要不在学习,妈妈就受不了,指责羞辱。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坚决要求他提前学,申请跳级到六年级。请课外老师给他补很多课。
他说:“我感觉很多年,都是活在我妈的要求里,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没有一样能得到支持。
到高中开始,我的成绩就开始一路下滑,我根本就不想学习,我妈什么难听的话都对我说过。其实我那个时候根本就学不进去。高中三年,我像变了个人,不开心,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重要,没用,令人失望。
别人在开玩笑,我就觉得在说我,觉得自己成绩下滑,很多人都在看我的笑话,看不起我。没有信心交朋友,觉得别人会不愿意。偷偷喜欢过一个女孩,写过情书,也不敢给她。
但是我妈看到了,嘲笑我把心思都用在不正经的地方,难怪成绩变差了。
她对我失望,我就更觉得自己没用。都是我的错。就更听话,学什么专业,去什么学校,找什么工作,都是按照我妈的意思来。
我就处处跟她对着干,她发火,我发更大的火。关系紧张的时候,我有一年没有给她打电话,她给我打电话我也基本不接。
我真希望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就有勇气跟她对着干,这样我可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我的人生可能就会不一样,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活得这么没有价值感。总是对自己失望。
以前我一直以为,她是为我好,所以顺从她。可实际上,我顺从她,我内心有很多的愤怒。当我意识到这些愤怒的时候,觉得是她害了我。”
3.
比起“对着干”,“顺着干”是更让人担心的事情。
那很多家长又要问,顺着干不行,对着干也不行,那家长跟孩子就没法相处了吗?
我们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下青春期。
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他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任务。
孩子到了青春期,肉眼可见的变化是,男孩子变声了,女孩子身材窈窕了,身高噌噌噌长起来了,突然就变成了小伙子小姑娘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长个子,所以我们会给他们提供更多有营养的食物。
但是孩子的心理要完成什么任务呢?需要什么营养呢?
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来理解,获得自我同一性。
细致一点说,就是孩子从初中开始,到大学这个阶段,要逐渐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说:形成明确的个人价值观,建立理想和志趣,为自己的事情做抉择,主动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如果任务完成得比较好,他知道自己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想做什么,要学什么,以后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可惜这一点,很多人一生都无法完成,很多人不能走向独立,不能为自己做抉择,没有建立理想志趣。
所以等他们做了父母,也不相信孩子需要什么理想,需要什么个人意志,你听我的就好了。
那些我们没有得到的东西,不是我们不想给孩子,是我们根本就不相信他真的存在,就算是存在,也不觉得孩子真的需要。
反之,如果孩子不能自行完成这个过程,或让别人去把握自己的决定,服从别人的意见,或犹疑不定,他将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陷入长期的迷茫和困惑。
4.
再来理解一下,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总是和家长之间硝烟不断呢?
这个阶段他感觉自己长大了,有力量了,想听自己的。这是生命原本就有的动力。
他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家长还没有准备好,还把他当成那个需要自己遮风挡雨的雏鸟。还想为他安排一切。还希望他躲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安享太平。
那么可能战争就会开始。
他要证明自己有能力,为了反抗你管得太多,靠得太前,他会跟你对着干。
这种对着干,是他想提醒父母,你们可以往后站一点了,我想自己来。他需要一点空间和一点信任。
或者,这个孩子,到青春期,就放弃了建立自己的理想和志趣,随便父母怎么办,也许他失去了对抗父母的勇气,也许他觉得一直依赖父母也很好。
所以他们没完没了地看小说,熬夜打游戏,沉迷动漫,只是因为这些事情比学习更好打发时间。
这种对着干,是因为他没有什么想干的。
这就是很多家长说的,我的孩子很被动,养育这种孩子,家长会觉得特别的累。因为他所有的动力都需要从外面供给。就像一辆汽车没有油,只能凭人力推着走。
5.
一个孩子玩游戏、谈恋爱、追动漫会不会影响他的学习?这些事情为什么他们总是乐此不疲?
这些事情最能影响那些,没有建立志趣的人。
有些孩子是真的什么都能影响他,电视,漫画,恋爱,都能影响他的学习状态。这是实情。原因是,人家压根就不想学习啊。
我们以为这些事情不做了,他就能好好学习了。
而实际情况是,只有他们有学习的动力,他们才没有那么沉迷这些事情。
为什么有些人面临很多诱惑也能好好做事情,而有些人一些风吹草动,都能把他的注意力带到九霄云外。
他把他人生的使用权,拱手相让了。
可是父母的初衷并不是想推着一辆没有动力的汽车,吃力地前行,父母希望的是,我推你一把,你自己就一路飞奔向前了。
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误会。总是想帮孩子,总是想给他指导,总是想他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总想让他少走弯路,我们以为这个过程是给孩子加油,也给他省油。
但是孩子接收的信息是,你不行,你不能靠自己,你的想法不可行。孩子自己越来越没有油。
是听自己的?还是听父母的?哪些事情该自己做,哪些事情是父母的?他会分不清。谁做决策不清楚,谁承担责任也不清楚。他的人生就像和父母的粘在了一起。
这辆车要去哪,他也许失去了方向,也许他想往东,但是父母希望他往西。他能怎么办?他就只能干脆不动了。你们愿意,你们就推着走吧。
孩子迷茫又憋屈,父母辛苦又失望。两败俱伤。
6.
当孩子跟我们对着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是我们控制的太多了吗?所以孩子的羽翼这么早就折了吗,他已经不想飞了吗?
还是我们靠得太近了,妨碍到一个想试试自己翅膀的雏鸟了?
无论如何,都在提醒父母要靠后了。
但是如何往后退一步,却牵涉到父母自己的内心需求,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经历,让我们有很多的担心和害怕,让我们退不出来。
现在很多父母都开始思考,是不是我做了什么,影响了孩子。觉得这些跟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关系,而不是抱怨自己得到了一个不好的孩子。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抖音号搜索:umxl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张雨绮成团霸气宣言:五五开的人生,我照单全收2.你压力大吗?试试这31件特解压的小事儿 | 漫画3.爱人变亲人,是爱无能的借口4.童年受的伤,是怎样影响你一生的?5.老公出轨,那个女人比我更好吗?6.没被稳稳爱过的人,才会这样折腾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