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时候,
长大了,爸妈老了,
女儿站在路边,
短短一句话,爸爸用了两分钟打字。
真的是一瞬间的事情。
之前总觉得自己是爸爸的全部,
爸爸就应该围着孩子转。
而现在,
女儿开始求人帮忙张罗爸爸的相亲,
给爸爸找个伴。
爸爸一个人住,也会孤独,
生病了,
喊一声,床边就有人递杯水。
这种感受很多人都有。
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
忙到常常不着家。
爸妈家到自己家,
正好有直达的公交,
何炅劝了好多次,怕妈妈辛苦。
但妈妈就是不听。
就在前年春节,
妈妈主动告诉何炅,
以后不能帮他打扫卫生了。
人老了,体力不如以前,
就算有直达的公交,
原来,
爸妈变老这事,
总是被忽略,
忍不住鼻酸。
“大概就是从以前的我等他们下班,
变成他们等我下班的时候。”
长出老人斑的时候。”
他们不再和我争辩,
而是听我话的时候。”
时光催我们长大,其实也让他们变老。
02
“我加班呢,晚点给你回电话。”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忙忘了。
工作多,生活挤,
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中,
人老了,
没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真的很难想象。
你知道什么叫“老人味”吗?
那是老人怕摔倒,怕给孩子添麻烦,
所以才尽量少洗澡。
他们会舒服吗?
会吧。
他们不是不想,而是忍住。
张泉林在一次走访中,
就遇到这样一位老人。
老人很真诚地回答:
“人老了老了,洗澡是最危险的事情。
万一摔了呢,
我给孩子多大负担啊。
爸妈这些担忧,在和孩子打电话时,
从未说出口。
这批无比懂事的爸妈,
就算已年迈,不再能帮孩子护航,
也不想给孩子拖后腿。
有太多父母,
生病了,住院了,对孩子只字不提。
治好了,再轻描淡写地在孩子面前坦白。
治疗中的风险和疼痛,
他们选择默默消化。
空巢老人,还能在生病时,
有枕边的老伴打个急救电话。
那独居老人呢?
孩子不同住,老伴也走了。
这栋房子里,
平时生活的,只有他一个人。
根据数据显示,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0%。
前段时间,
一位老爷爷在家摔倒,
躺在地上,四天没进食,没喝水。
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
对老人来说,太过心酸。
幸好老人手里还有个水盆,
用它不停敲击地面,
正好求助的声音被邻居听到。
救援人员赶到时,
老人赤裸着身子躺在阳台和客厅的门槛处。
人老了,也是有尊严的,
谁也不想被人看到这么狼狈的一面。
万一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儿女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
03
但现在老人也不愿意和儿女住在一起,
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消费理念等等,
有太多差异。
住养老院,是一个折中的选择。
《三十而已》里,
独居的爸爸为了让顾佳安心,住进养老院。
在养老院里,爸爸有同龄的伙伴,
有娱乐活动,生病有人照顾,
一日三餐定时定点。
但很多年轻人没有顾佳的条件,
只能帮老人选择平价的养老院。
“我还没有成功,你却已经变老”,
是很多人的真实。
而养老院的服务良莠不齐,
对老人照顾不到位的情况,
时有发生。
年过八旬的吴大爷被家人送到老年公寓托养后,
过了一段时间,
家人去看望时,发现老人右脚大脚趾腐烂。
经检查后,
原来指甲里已长了小蛆。
把老人送进养老机构,
就是想让老人由专业人员照顾,
身体健康长寿。
但这家养老机构里的医生,
职业证书已过期。
护理人员的工作也不到位。
这样看来,
老人独居还是送养老院,
两种选择,都无法完美。
所以生活难,从不是说说而已。
权衡利弊,尽力而为,
选择因人而异。
04
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多。
济南的一位老奶奶在去养老院前,
制作了上千张感谢信,
用来谢谢曾帮助过她的好心人们。
谁都想自家老人,
在外面遇到的都是给老人行方便的好人。
那就先让自己做个好人。
对陌生老人的善意,会传递,会扩散。
帮助他们,也是在帮自己。
在外打拼的人,
对家里的老人有太多抱歉。
如果可以,多回趟家。
他们在等你回家。
虽然爸妈嘴上总说,工作重要。
但放下电话的失落,是我们看不到的。
看更多走心文章
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视 觉 志
抱歉,
没能好好照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