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是一部由雅克·杜瓦隆执导,文森特·林顿 / 赛芙琳·卡尼尔 / Izia Higelin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艹学生,玩3P,这罗丹要是放在现在,比叫兽还要叫兽!
●直到电影最后将视角转移到罗丹雕塑成品的时空,我才意识到或许繁琐演绎的传记回忆的意义所在,也正是出于重构为人所知的艺术家所不为人理解的情感历史。法国传记片典型的叙事框架很大程度禁锢电影的延伸范围,倘若将其当做半虚构故事片来看,由细究的摄影和场面调度运营的体验定当会更上一层。★★★
●实在没忍住看了个谷歌字幕版,这就是所谓的画虎画皮难画骨吧。人家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好嘛,杜瓦隆这部完全是反着来的...
●他把雨果雕成了巨兽,让巴尔扎克沐浴月光。抚摸树干的肌理,观察云朵的形状。交织着丑闻和荣耀的一生,青铜时代被指控、巴尔扎克像被拒收、心血在地狱之门上滴了37年。遗恨半世的情爱就像大理石上的吻,套上巴尔扎克的睡袍,折断爱情的手臂。孩子们游戏时触摸到的雕琢,全然不知那孤寂灵魂,不胜唏嘘。
●有點儿拿藝術幫傳主開脫的味道。換個傳主,88年阿佳妮演的卡蜜兒,那裡頭的羅丹就只有卑鄙能形容(她母親也很討厭)。但是開脫或說諒解,可能真是社會共識啊。君不見羅丹和卡蜜兒兩家博物館的官網,提起那份「合約」都加引號,似乎沒比羅丹認真太多,值得想想為什麼。總之,是輕留後約將人誤。
●零星。这简直是一出卡蜜儿摧毁罗丹,后者性瘾爆发的堕落史。在阿佳妮、比诺什之后这位新任卡蜜儿显然压力大到不会表演,可导演雅克·杜瓦隆却偏爱有加,连主角罗丹都只能常常侧颜出镜,完全浪费文森特·林顿的优秀。一切都如同灾难。
●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入戛纳竞赛,永恒的作品之于是为凡人的艺术家,但立意太过直露执行也很差,结尾莫名其妙出现现代的日本暴露一切
●放荡、轻佻、尴尬,才气全无,色气满满。罗丹成名之谜 -- 靠作品还是私生活。
●Doillon着迷于人物与人物,与雕塑间的抗衡张力,甚至忘记了这些人的存在
1.Camile:你比但丁有同情心,我这么说是因为你的心门是紧闭的,它不会对地狱敞开大门. Rodin:是的,门也是地狱的一部分. Camile:这门看上去像是之后加的. Rodin:然而,我学了一年的画画. 2.Rodin:在我的工作里不要谦卑,我需要你帮我抵抗偏见. 3.Rodin:不要抱怨,不要但是.你很美丽,但是不要投机取巧. 女模1:你才是那个占便宜的人. 4.朱丽叶特:你总是赶来赶去. Rodin:我没有时间去忘记我刚刚看到的东西. 5.Rodin:我只想捕捉到真正的雨果. 6.Rodin:这是我的错.我的雕塑里有太多的生命. 7.女管家:你总是说你画得太慢了. Rodin:我总是说,太阳比我画得快. 8.Chateau De L'Islette.丽赛酒庄. 9.Camile:这么快做这么多太疯狂了. Rodin: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巴尔扎克.Balzac. 10.Rodin:Touch.这就是大理石的生命力所在. Camile:所有这些美妙的小细节. 11.Rodin:观察云的结构.天空中形成的美丽的云. 12.Rodin:做你们以前没有做过的姿势.
《罗丹》观后感(二):【有雷/心得】【羅丹:上帝之手】不會無聊的藝術愛情動作片。
溫馨提醒:
看這部片必須心智成熟,不然很容易沉迷在酒池肉林裡面的,
這部一邊教你欣賞雕塑,一邊告訴我們羅丹的愛情史有多麼的肉慾...........
大師的作品很偉大,但是愛情史就滿荒唐的..............
跟自己的學生亂搞......雖然也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明明就已經給學生各種承諾了!卻什麼也沒做...唉~毀了幾個女人了
還有一個在他鄉下的家幫他生孩子,但是不認人家小孩...
羅丹說:他的小孩就是他所創造的雕塑
所以他不希望有女人幫他生孩子,也不希望有婚姻影響他的創作...........
也就是他喜歡人家,只想跟人家OOXX,卻不想要有所謂的責任! (真糟糕的人啊)
不過也有好的一面啦,至少他跟學生分手後,還會幫忙支付一切開銷,而且是秘密援助(有點感動)
先不談他的愛情史了
聊一下裡面的性別歧視議題
女性在那個時代還是不被尊重的,
同樣是雕塑家,羅丹的作品大家各種欣賞,而他學生因為是個女性,
在那個時代受到評審委員會的各種打壓...還有說他作品太裸露喔,性器官太突兀會模糊焦點的理由
難怪所謂的大師,幾乎沒有女性...好可惜呀,感覺在那時代埋沒了很多好作品!
探討藝術
1.羅丹有個思考方式很妙
他說一個好的人體雕塑是不用去看臉就能感受到作品的豐富情感,所以他把頭切掉,很多作品是不完整的
因為米開朗基羅偉大的作品也是未完成的部分才是最偉大的。
我覺得很深奧,但是很值得思考!
我們都在追求完美,其實不完美或許也有另一番美的意義所在呢?
2.裡面有一個作品也很酷,就是底下這個穿著大外套的雕像:巴爾札克
巴爾札克其實本來不是穿著外套的,是赤裸裸的裸體啊...
而且又矮又醜肚子又大,重點是性器官超大(不是我說的,是電影裡面的評委說的)
評委看到就搖頭跟羅丹說:這樣不行啊,你把大人物雕塑成這種鬼模樣....
羅丹還很真性情說:我就是要把雕像塑造成真實的模樣啊
超好笑的~這段..........然後怎麼變成上圖這副德行,大家就自己去看電影吧!
撇開大師的私生活來說,真的對作品的熱情是滿值得敬佩的。
而且他們法國好多厲害的大師,大師和大師之間又是好朋友,還互相鼓勵,
雕塑家、畫家、文學家等等都會聚在一起,比如說有莫內!賽納!塞尚!
甚至還可以住在雨果家,也太好了吧
全都是相當知名的大師中的大師,果然是近朱者赤啊...
這部電影太多看點了啦!!完全不是純藝術電影!!超有趣的~~ 就算是不了解藝術的人,也看得超開心!!!
为纪念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逝世100周年,雅克·杜瓦隆编导,文森特·林顿主演的剧情电影《罗丹》又成为了众多歌颂罗丹鳞次栉比的影片之一,该部影片描述罗丹与女学生、未婚妻间的情爱纠葛,与其他类似影片比如《罗丹的情人》《罗丹艳情史》相比,本片另辟蹊径,思想独到。
说起罗丹,很多美术行业的人们都知道,对于业内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对于业外的人来说,一部《思想者》作品恐怕才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所有影片大都是忠实于现实,可以看出罗丹作为一个著名的雕刻艺术家光芒的背后,也有着常人一样的爱恨情仇。
片中很多全裸镜头,初看起来以为是色情片,其实不然,罗丹追求的终极就是对美术的热爱,对雕刻艺术的痴迷,穷极一生扑在上面,然而其成长的经历似乎并不那么顺利,在经历过修道院之后,重新还俗进入工作室开始全力创作,影片《罗丹》讲述的就是在创作期间与女学生和未婚妻之间的故事。
三字经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通常被用来解释人性的最初是什么模样,究竟人性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作为男人,征服女人,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这就是人性。作为女人,征服男人,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貌似男人女人都是一样。其实也确实都是一样,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很容易被认为男人才是最本色的那个,男人女人在一起肯定是女人吃亏,因为男人好色,天性,很难改。自然界中雄性动物越是最强大,越是拥有众多雌性动物的能力,而雌性动物愿意依赖在这个强大雄性动物身后。人类何尝又不是?罗丹在追求自己事业的时候,也在追求着自己男人本性的内在,征服了数个学生,然而却也免不了世俗的婚恋嫁娶的规则,他在享受追求的过程,却又囿于世俗的痛苦之中,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罗丹的作品之中大多表现出的是悲壮愁苦的主题,但他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
大凡搞艺术的,总会有些不拘小节,跨越世俗的平凡,不在乎世人的眼色,特立独行,但在社会之中总会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家”在当时的环境中没有出名,死后若干年才被发现,才星光熠熠。这些大胆的观点和行为即使是在现在,恐怕也是不被许多人所接受,比如影片中出现的师生恋问题,性爱关系中的三人行,对未婚妻的出轨。随便哪一条拿出来都是要被舆论的口水淹没,然而罗丹不同,他是一位卓越的雕刻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这个评价可是对于艺术家而言,是崇高无上的。
END
有兴趣的影迷,请关注公众号:终极电影网 (id:btdygod)
《罗丹》观后感(四):“艺术”人生(影评,Rodin)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雕塑家)
法国电影《Rodin》(罗丹)
作品类型:剧情
主要演员:Vincent Lindon(饰演Rodin)、Izïa Higelin(饰演Rodin的情人Camille)
故事概述:Rodin的创作(性情中人)人生
上映时间:2018年8月24日将在美国上映
在“现代雕塑之父”罗丹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法国各界推出了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位艺术界的“不朽传奇”。从雕塑展、到生平纪实,从文学致敬、到影像缅怀,罗丹的风采于2017年再次重现于世。
今天,笔者所要点评的这部作品,正是本次纪念活动中的一部分,以电影艺术的形式致敬大师。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影片,重温一代巨匠的不羁人生。
孤独的艺术人生
罗丹一生创作了众多雕塑作品,但真正被世人铭记、被后人褒奖的并不多,细细数来,也就是影片中点出的那些——雨果头像、巴尔扎克人像、但丁《神曲》衍生出《地狱之门》、《青铜时代》、《手》、《思想者》...
为什么会有这等反差?个人思考了几点供读者参考。
1,所谓的大师,就是特立独行、一身傲骨,世人难以接受。
2,想要突破艺术的边界,就要不走寻常路。
3,对于当时保守的学院派来讲,罗丹的疯狂、罗丹的执着、罗丹的大胆,已经超越了他们所能包容的艺术界结,所以对其冷嘲热讽、批判控诉。
尽管如此,罗丹不曾放弃,他用一件件极具生命气息的雕塑作品诠释了自己的艺术造诣,就像“巴尔扎克人像”一般(巅峰之作),虽然难以取悦那个时代的达官贵人,却被当代人顶礼膜拜,堪称传世之作。
孤独、倔强、不屈,这就是只属于罗丹的艺术人生。
不羁的风情人生
罗丹一生,性情豪放,情人众多,其中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要数Camille(学生兼情人)。他们的爱情,有始无终,是谁背叛了谁,并不重要。因为对于罗丹而言,Camille就如众多女性一般,激发了他丰富的灵感;而对于Camille来说,罗丹或许只是一个跳板,一个在艺术上(雕塑上)的垫脚石。
既然如此,那么他们之间是不是经历过爱情?回答是肯定的。最初的时候,他们走在一起,不仅仅是本能的驱使,更是爱情的迸发,但随着深入生活,彼此之间出现了差异。罗丹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活;Camille为爱而生,为爱而活。截然不同的想法直接导致两人的渐行渐远,最后分道扬镳。
在罗丹的人生中,女人缘从未断过,妻子、情人、模特,这似乎成了他的标志,但这些风情往事,非但没有阻碍他的创作能力,相反,提升了他的创作欲望。正如罗丹自己所说的,“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换句话说,对于罗丹而言,爱情有没有不重要,因为只有雕塑才是他永恒不变的爱人。
不朽的艺术人生+多姿的爱情人生=罗丹的真实人生
导演★☆☆☆☆(故事的重心把握有问题,罗丹的刻画有些弱)
演员★★★☆☆(男女主角都比较入戏,但是人物设计过于随意)
剧情★☆☆☆☆(与艺术沾边的内容很少,太浅薄)
视效★★★☆☆(人体展...)
音效★★★☆☆(开场的一段小提琴solo,惊艳;剩下的,成色不足)
推荐度★☆☆☆☆(冲着“罗丹”去看的,结果大失所望)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