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导之路(中英文对照)》是一本由Gerald M.Weinberg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4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技术领导之路(中英文对照)》精选点评:
●有所启迪
●元学习,跳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接受变化带来的挑战,螺旋成长。什么是领导力,确实我我们或者是心理学家眼中的样子吗?在不同的情境下领导力会有不同的展现。
●余晟翻译的中英文双语版 尝试着精读一下
●思路,意识,技巧
●一般,一般
●虽然是已经绝版的书,剩下最后几章因为电子版缺失掉没看到,但不失为一本很棒的书。领导一个组织,其实就是领导一群人,成功的关键是把每个的人性放在第一位,人才是你的工作,其他都是次要的。优秀领导本质上就是一个组织的灵魂人物。
●没读完……也算读过吧→ →
●记住了MOI的平衡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对于做管理和做技术的都推荐看一看。什么是技术领导?如何成为技术领导?如何应对成为领导之后的种种问题?看完本书后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技术领导之路(中英文对照)》读后感(一):值得再读
很特别也很赞的一本书,其实不只是about tech leader之类的,很多的关于个人成长的思考和智慧在里面。不是励志书籍,是催人思考的人,幸好也不枯燥。(douban很奇怪,为什么老说我的评论太短了呢,真是搞不懂)
《技术领导之路(中英文对照)》读后感(二):可读,但可读性不强
全书的价值在于提出了MOI模型,即
激励
组织
创新
三大块内容。
但是不知是否是中文版的原因,行文比较晦涩,读起来不是很舒服。没有一种引人入胜之感,有些段落感觉作者说得很拖沓,有些段落又缺乏逻辑连贯性。
总体来说,应该适合有一定的团队领导经验的人阅读,但并非是一本参考书之类的书籍
《技术领导之路(中英文对照)》读后感(三):亮点很多,值得多读几遍
解决问题的领导的全部目标就是:创造一个环境,其中每个人都能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执行这些决策,他不需要亲自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再执行。
其实,这本书是有实用方法在里面的,并非如很多人所说,没有具体的实际操作方法。
个人认为第13章写的有点牵强,其他章节写的都很不错,你总能在其中发现一些亮点,有些可能你已经了解,但是没那么深入,温伯格为你娓娓道来。
值得多读几遍。
《技术领导之路(中英文对照)》读后感(四):一本简洁又注重实效的领导技术提升书籍
比较难得的针对技术管理提升的书籍, 提出了MOI(激励,创新,组织)三个方面, 通过实际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技术领导能力.
- 以产品最终交付为导向
- 团队的支持: 如同团队的顾问, 负责激励团队促进团队活动,并能够以流程导向的方式组织团队的工作
- 如何让员工达到自己的期望? 软件团队如何制定”你”的要求
- 如果不能从帮助团队获得满足感,那么就不要成为一名领导者.要负责为团队成员清楚障碍,让他们的工作进入正轨.
- 将自己视为其他开发人员的导师. 技术领导者同时也是首席工程师,在开始和结束时为团队成员提供帮助. 技术领导者是架构师. 当解释系统或代码的行为时, 能够快速改变高度;当同开发人员调试问题时, 要能够深入技术细节; 当向CEO解释计划或成本估算时,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谈论系统.
- 要谦逊与诚实
- 保证产品的卓越性: 需要对团队产出物的技术卓越与质量负责, 并围绕这两点开展团队这方面意识与能力的扶持实施监控.
- 创新: 在团队活动中提出新方法新思路, 并鼓励团队成员进行新东西的促进拓展
- 组织能力: 需要对团队积累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组织, 并且在任何时候团队成员需要这些信息的时候提供出来. 其中包括技术信息, 流程信息. 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对这些组织数据的行为进行监督与培养.
- 志气与氛围
- 团队的价值何在? 是否可被替代, 是否有核心竞争力?
- 如何管理员工的流动(离职,新到): 如何正确面对员工离职
《技术领导之路(中英文对照)》读后感(五):技术领导者的MOT模型
技术领导者的全面模型(MOT):突出“选择”与“发现”
M:激励(motivation)——奖励或是磨难,用来激励或惩罚相关的人
O:组织(organization)——现实的组织结构,将想法化为实践
I :头脑或创新(ideas or innovation)——种子,对未来图景的想象
子模型一:解决问题
1. 理解问题(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
2. 管理思维(managing the flow of ideas)
3. 保证质量(mantaining quality)
子模型二:创新
1. 创新的三大障碍
1)不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认识自己。
2)没问题综合症(NPS),欺骗自己,以为早就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
3)教条主义,认为一个问题只有一种解决办法
2. 提升创新能力:
1)任何实际问题都存在另一个解决办法,只是目前没人知道;
2)创造性的错误:错误是机会,是想法
3)希望保密的想法通常并不值得偷窃,值得偷窃的想法通常是被客户认为无关紧要的想法
4)综合:将两人的争论综合成第三条路
子模型三——激励:始终真诚(无论是否刻意)
I 交流
1. 交流可能导致的结果
1)开创新的可能
2)强化旧的可能
3)激活生存规则
4)增强攻击性
5)加重痛苦
2. 交流的过程:假定消息的真正内容为A
1)感官接受(sensory input):接受过程可能会丢掉一些信息,信息的表达内容也会受到信息表达方式的影响,消息变成了B
2)解释(interpretation):根据自己的经历对B而不是A进行解释,结果是可能导致多种解释,消息变成了C
3)感受(feeling) :对C产生了某种感受D
4)对感受的感受(feeling about the feeling):对感受D的反应变成了E
5)防卫(defense):选择是否进行防卫?选择哪种防卫方式?F
6)发表意见的规则(rules for commenting):根据自己的一些准则决定回应内容G
7)输出(outcome) :输出的消息H实际上掺杂了B-G
3. 导致交流发生问题的5个主要原因:
1)接受差异:双方没有以同样的方式接受表层交流,因为人不同,接受也不同
2)时间错误:转换涉及过去或未来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与正在进行的交流没有逻辑关系
3)地点错误:转换涉及一些其他的情景
4)人物错误:这种转换关涉到其他人
5)自我评价:我关于自己的感觉,对于我的反应有很强的影响,但是你并不能直接知道我的这种感受,无论是平时还是现在
II 帮助:十大经验法则
1)关涉到生存问题时,必须把人放在第一位,别无选择
2)如果不是高度技术化的工作,领导者就可以通过威慑来领导,而不需要太强的能力
3)有强大技术背景的人可以吧任何任务斗转化为技术任务,以此逃避他们不想做的事情
4)不关心人的领导没有可以领导的人,除非手下人别无选择
5)如果你不能提供什么实质性内容,却要假装有内容,那么无论你多么关心别人,都不会吸引住他们
6)面向任务的领导往往高估了自己的成就
7)我们所做的工作,几乎无一真正重要到必须牺牲执行者的未来
8)如果任务很复杂,就没有哪位领导能够担保计划不会“百密一疏”。(也就是说在复杂环境下,大多数任务优先的领导也必须把人放在首要位置,否则就不可能完成任务)
9)要成为成功的技术领导,就不能对任何人的人性有丝毫的抑制
10)如果你是领导,以平常心对待他人就是你的任务。在此之外,没有其他值得完成的任务。
子模型五:有效组织
1. 有效组织的三大障碍:
1)抓大目标:忙于做大事,没有时间来做那些组织本来应该做的事情
2)把人当机器:人非机器,可能按照你的表达方式去做而非按照表达意思去做
3)亲自动手:领导者的任务是创造环境,而非替他人完成任务(除非关系存亡)
4)奖励低效的组织:真正的组织是缺乏艺术和激情的,我们热衷奖励那些问题不断,但决策经验丰富的组织而非那种能够避免问题的组织(沉静型领导)
2. 学习成为组织者:
1) 观察 —试验 —寻找差异
2) 入门级观察者通常会混淆真正的组织结构和表面上的权利结构
3. 有效组织的形式:
1) 各自独立解决(Individually)
2) 投票(Voting)
3) 强势领导(Strong leader)
4) 一致意见(Consensus)
子模型六:个人成长
1. 螺旋式循环上升
1)经历高原:慢速增长
2)经历低谷
3)从低谷到新的高原:实现快速增长
2. 了解自我:写日志
1)我的情况如何
2)我每天做什么
3)我的感觉如何
4)我如何发现他人对我的反应
3. 描绘事业线,量化你的事业,在时间轴上标出你的人生曲线,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重要的不是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态度。
2)成功可能滋生失败
3)每个成功的技术领导都具有远见:拥有你才能贡献的特殊成分 ,是培养眼见的关键
4)缺乏远见的人对他人没有什么影响力
4. 正确看待力量
1)力量的来源:技术、关系、专业技能
1)从关系的角度看待力量
2)在遇到一个获得力量的机会,先问问自己到底要用这种力量干什么
3)在组织中,完成力量的转换
4)避免专业力量所带来的锤子效应
5)成熟强调的是交际和沟通的能力,技巧则是次要的
5. 你的支持系统:支持是互惠的
1)来自技术资源支持
2)来自批评的支持
3)对个人成长的支持
4)对个人健康的支持
5)对情绪的支持:你倾诉的对象
6)对精神的支持
6. 从元规则到指导准则
1)界定规则(我必须帮助所有人)
2)找到这条规则与自己无意识心理相协调的理由,每一步做出微小的改变,直到新规则形成
3)将命令转化为选择(我可以时刻帮助任何人)
4)从确定性到可能性(我可以在某些时刻帮助任何人)
5)从通用到非通用(我可以在某些时刻帮助某些人)
6)从普遍到特殊(我能在某个时刻帮助某些人,当…)
形成最终规则:我能在某个时候帮助某些人,他们明确要求我的帮助,我有能力帮助他们,我有资源帮助他们,帮助他们让我感觉很好,我选择帮助他们,我能承受帮助失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