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一本由苗怀明 编著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书,后悔读晚了。 恬淡、内省、真诚、趣味,一个凡人的追求尽在书中。
●不用多说的经典。
●沈复的妻子绝对是有文化情趣男子的向往者,有文化品味有生活情调与沈复真正惺惺相惜。这本书充斥着大量的生活细节而一本书的精髓恰恰正是细节的流淌。
●可惜缺了两记
●“他年当与君卜筑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做远游计也。”
●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
●事如春梦了无痕
《浮生六记》读后感(一):为什么要有那么一句批注咧
什么叫这个时候作者怎么怎么样那个时候又怎么怎么样,虽然是没错啦,但是不觉得把这个明明能够从字里行间看出来的东西,再白话一遍是很讨人嫌的么?
浮生六记本身真的是很经典。句句精炼,传情。文后的文字注解也很清楚明白。
《浮生六记》读后感(二):浮生六记有感
读完前四章夫妻二人感情真挚,让人感动。但主人公一身矫情,自私。芸娘还会因为憨园的事大病而亡,认为憨园是薄情之人。思之令人发笑,别人不嫁你做妾就是薄情,你给了别人什么情值得别人辜负的,全凭自己一厢情愿。二人终日游山玩水,吟诗作乐,最后芸去世家境如此凄凉,三白不愧疚嘛,没有一点责任担当。芸是一个坦荡、贤惠女子,但与公婆相处一塌糊涂,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事,表面上自己受委屈也要承担后果,实则一切因果全然一手造成。
《浮生六记》读后感(三):娶妻当如芸三娘
前三卷认真读了。尤其喜爱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看沈三白和芸娘两小无猜,志趣相投,真真羡煞我也。不由想到“娶妻当如阴丽华”一句,顿觉非也,娶妻当属芸三娘。
夫妻相处难在不能互相欣赏,彼此苛求。日渐貌合神离,甚至恶语相向。沈三白和芸娘都不是普通人,丈夫虽有才而潦倒,芸娘相貌平平,性格也有缺陷。但两人在顺境或困顿之时都相濡以沫,以心相交,真是难能可贵。
正因为两人都是普通人,这种真挚又脱俗的夫妻关系让人觉得很亲切,很期待。同时也会触动我们反省自己的言行,去维护和珍惜我们自己的感情和生活。
《浮生六记》读后感(四):书生贫弱
沈复,他千古留名了,是个名人了,可是这个名人,他值得我们尊重吗。我读浮生六记,的确佩服他的审美眼光和审美情趣,但是,如果一个男人,平日忙于酣畅享受,与其说高雅,不如说穷酸。
一个足够坚强的男人,会让妻子将憨园之气一直郁于心中?受下人之闲?这个男人是如何无用,连自己的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芸娘为了省钱,发誓不用医药,那你这个当丈夫的呢?芸娘病转增,唤水索汤,上下厌之!那这个时候三白在哪,干什么去了?假使三白有万般苦衷,顾及很多。那么,退一万步讲,沈复在芸娘受气受委屈的时候,给了她精神上支撑吗?没有,也就是说,他什么也不会做,连开导芸娘都不会!只会眼睁睁的看着她生气,受气,饱受疾病之苦!他想过挣钱为芸娘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居所吗?特别是在她生病时!他是一个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的文弱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可能太残酷,但是特别是芸娘生病的时候,这句话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我真的,好气哦!
《浮生六记》读后感(五):浮,非所欲也;生,亦堪记也
只读了前四卷。因不提文风,单论魂骨,卷五以降多流于堆砌,寻魂无获,较之前四远逊,应非一人所作。 此书甚奇,远超预期,一气读来,堪称惊心动魄。然掩卷察之,却觉咄咄怪哉!此文若论情节,并未脱于窠臼;若论字句,亦非瑰丽奇谲。然读之惊艳,动人心魄。何以如此?私心忖度,莫非情深之故? 因对生命之情深,故于浮举重若轻,于生举轻若重。故于故园新馆、闺阁画舫,且谑而乐、且志于趣、且知其愁、且放而快,且书此情笃之作。 忽忆一无关语,“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 直面浮生,知其所以,爱其所以,而后置其所以。” 私以伍氏此言与沈生此书,堪互为妙注。 子云:“述而不作。” 然若无此情深之作,更有何片语堪述?长谢古人,作此奇文传世,乃恣情所至,姑妄述之,未得其意万一,为来者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