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泡汤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9-02 19: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泡汤读后感摘抄

  《泡汤》是一本由(日)石川理夫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0-7-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泡汤》读后感(一):泡汤 - 独特的日本文化

  温泉作为邻邦日本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已为国人了解。然而日本历史悠久的泡汤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却所知不多。石川理夫先生的这本《泡汤:温泉与日本的一千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首先,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地理条件,为其独特的泡汤文化提供了充分自然条件。日本地形狭长,地处地震带,火山,地热资源丰富。这就集齐了温泉形成的三大要素:热源、地下水和通往地表渠道。而日本的南北纬度跨度足够大,这就为温泉的多样性提供了保障

  关于人类跑温泉的最初历史作者也遍寻古籍,其中不乏我国古书三国志·魏书》中的相关描述,可见其历史之久远。“温泉”一词,最早出现天平五年(733年)完成的《出云国风土记》中,并保留时的地名,共五处。在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也出现了温泉一词,虽然仅是在说明注释中。

  伴随佛教文化,关于“携带物件入浴可驱除七种疾病获得七种福报”的说法也一同传人日本列。七种物件之中包含所谓内衣”,可见当时是禁止裸浴的。而就佛教对日本温泉文化的影响发挥了最大作用的无疑是空海大师。空海大师自唐朝学成归来,将佛法便传各地,致力于社会事业,深得人们爱戴知名度超群。

  在此之后,日本的古代文学中,留下了关于温泉文化进步和演变过程点滴细节根据著名的《源氏物语》中的描述,伊予温泉已被当时的王朝贵族视为“名胜”。而到了平安时代后期,人们眼中的温泉既是地狱,又是极乐世界。也同样是在这一时代,和温泉相关的神社,被列入作为全国第一次公开的神社总览——《延喜式神名帐》,温泉由此被“封神”。封神自然会有神阶,而温泉之神,在初封之后,其阶位还逐渐升高,可见人们对温泉的之深。

  大约是公元世纪末十一世纪初叶,“汤疗”、“汤治”之类的词汇陆续出现在日本的古文献之中。温泉文化掀开了新的一页。到了镰仓时代,还出现了将温泉水搬运到私人住处的 “温泉快递”,这当然是贵族的独享特权

  不得不说,泡汤一书以历史为轴线详尽介绍了各地著名温泉的出现和成名的过程,而这对于一个对日本历史没有足够认知的读者,读起来困难会更大一些。接下来介绍的箱根,热海,对于一个“资深”围棋迷来说,并不陌生,而这正吸引我下一步,会安排读日本史,会安排去当地亲身体验。

  书中第七章,随着时间来到昭和、平成年代,终于进入了我稍微有点认知的近现代。而这一时期的状况,也更接近于我们能看到的今天的温泉。最终,作者还对温泉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日本虽然是一个地理面积不大的国,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带我们领略了日本文化的一枝,读过之后,让我对方寸樱花书馆系列的其它几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待。。。

  《泡汤》读后感(二):泡汤的变迁,即是人类活动的发展史

  如果去日本旅游,是要去具体做什么呢?品尝日本美食?游览风景名胜?购物?当然,这都是通常的观光目的,泡温泉应该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根据日本观光厅2017年的调查,泡温泉,在“访日前的期待”中排在第5位,在“这次的观光项目”中排在第6位,在“下次的观光项目”中排在第4位。

  说起温泉,大名鼎鼎的当然是箱根。我们印象中的泡温泉,似乎就是前往温泉旅馆,做一个两天一夜的行程,或者时间更紧一些的,懒得搬行李到处跑的,就是一个当天来回的安排。那么对日本人来说,是怎么泡温泉的呢?

  本书就讲述了日本人对待温泉的历史,一打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温泉的分布图:

江户时代前出现的温泉地

  通过这张图,让我们对日本的温泉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读着读着,就发现现在日本的温泉,和当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那个时代,温泉主要是自然喷涌的,能够享用温泉的,当然首先是贵族,武士等,也有一些是开放给大众的(当然,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主要是当地大众),温泉被认为具有治疗的作用,因此泡温泉的作用,是用于休养,治疗等,泡温泉的周期是以7天为一个单位,贵族们来泡温泉,按照史书记载,一般是1个7天,或者2个7天。到了江户时期,随着泡温泉的需求的扩大,把温泉水运到城市里给大众使用,那些无法前往温泉地的百姓也能够体验到温泉。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逐渐引进西方文化,日本的温泉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变迁发生着变化,比如混浴逐渐消失,外汤逐渐被温泉旅馆的内汤取代,并且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7天一周期的温泉休养也变成了更短的旅程。现在人们对温泉的需求,不再主要着眼于治疗,更多关注的是自然环境,温泉氛围和绪安宁。

  随着交通的便捷,人们去远方的温泉更加容易,但是,这也造成温泉的自然喷涌无法满足需求,人工挖掘,并使用机器动力引出温泉变成了常态,按照平成19年的数据,自然喷涌的温泉量已经不足总喷涌量的三成,超过1000米的深度挖掘也不在少数。

  这一本小书中,我们可以通过温泉的发展,隐约看到日本历史的发展进程,把温泉视作地狱的时代永远的过去了,温泉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休闲项目。当然,温泉资源的开采和环境保护,温泉引流带来的安全卫生等,就是现代立法者需要思考和规范的问题了。

  了解了温泉的历史,或许在下一次的日本之旅中,可以多加一个行程,去体会那个延续千年的休闲方式。

  《泡汤》读后感(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盘,是洗澡的器具,也就是浴盆。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如果今天将身上的污垢洗净了,以后每一天也都要将身体洗干净,要如此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说来惭愧,我原以为这句话讲的是勉学或是求新,没想到居然是“泡澡”。唐代李商隐在《韩碑》中也有诗句:“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可见汤盘、铭文确实存在,但已没有实物流传下来。泡汤文化在一衣带水的日本兴起、发展、兴盛,多少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意思。

在日本,有“开汤1300年”、“开汤1200年”的传说,前者说的是奈良时代前期,后者的话,如果是奈良时代后半期就是天平年间(729-767),相当我们的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时期,如果是平安时代前期就是大同年间(806-810),相当于我们的唐宪宗时期。日本的温泉发现与开汤,与自古以来的山岳信仰者、将佛教与密教结合的修验者、山林修行僧有很大关系。其中著名的有弘法大师空海。他曾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遍访名寺,后拜中国密宗大德惠果大师为师,尽得汉传佛教密宗真传,回到日本后创立佛教真言宗。高僧能够促进温泉开发,一是他们致力于社会事业,有超高的知名度,在当时就成为了民众的信仰,二是他们游历各处,对山水整体有着清晰的把握,精通矿物资源、水、涌泉的好坏等。

日本人对温泉的喜爱逐渐发展成为温泉信仰,其中又有温泉神和温泉地的神。由豆佐姬作为温泉神之后被沟咋姬命取代,随后,又发展成以沟咋姬命为主神,以少彦名命与大己贵命辅助的三个温泉神共存的形式。

随着“汤治”的出现,温泉的作用慢慢被人发觉,从最初的疗养也衍生出治疗疾病、治疗伤病、访友聚会和温泉强兵,甚至在二战时温泉地作为日本战时接收疏散学龄儿童的地点。

温泉数量由最初的几十处发展到现在的二万多处,最初由幕府将军、贵族的私人场所扩大为公共浴场,温泉也由最初的自然喷涌发展为人工挖掘,浴场也由户外发展到现在户外、室内自由选择,温泉俨然成为日本一个重要的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亲身体验,“泡汤”文化继续在流行和发展。

  《泡汤》读后感(四):飞入寻常百姓家

  

温泉的历史从最初的自然的礼物,走向了被神化的历史舞台,最后成为一种闻名世界的休闲方式。泡汤在日本历史里的1000年,是逐渐走向日常生活的1000年。

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梳理出了“温泉”在日本绵延历史中的种种记载,还原了温泉巡游、温泉疗养=背后佛教传教、幕府斗争等种种历史,与其说温泉是一种休闲娱乐行为,在“总汤”、公共浴场的出现之后,不如说是逐渐演化为一种带有凝聚力的社会行为。

战国时代对温泉的禁令,将温泉上升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温泉与社会生活的缠绕日渐紧密,温泉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符号和标志深入人心,形成独特的温泉文化,也因此被更多历史、文艺作品记载下来。

第六章从自然喷涌到挖掘开发的时代,着重显示了人类意志、现代规划对温泉事业的发展,细化了温泉的分类,明确了温泉的价值,温泉旅游业的版图也更为清晰。

第七章温泉旅游的发展及变化是我比较感兴趣的章节。提到日本,温泉似乎已经成为了旅客心中的必修体验项目,平成时代初期的温泉趣味变化也提供了一些侧面参考。

终章对于日本温泉作为资源的管理和思考,相信科学会让温泉拥有更长远的发展。

这本书优点是资料非常详实,大量的文本分析和引用。另外线装书手感也不错。缺点是翻译的节奏我不太喜欢,这是我个人阅读偏好的问题。

  《泡汤》读后感(五):千年之恋:有趣的日本温泉史

  

要了解我们的邻国日本,其星罗棋布的温泉是绕不开的一课。由于地处四大板块的交界,频繁的地壳运动造就了丰富的温泉资源,日本因此有了“世界第一温泉大国”的美称。日本的温泉数量多,从北到南约有2600多座;日本温泉的种类也多,单纯温泉、二氧化碳泉、碳酸氢盐泉、氯化物泉等不尽相同。幸运如我,遇见这本美丽的《泡汤——温泉与日本的一千年》,了解了有趣的日本温泉史。

作者石川理夫作为日本温泉地域学会会长,著名温泉评论家,用非常严谨的态度依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文献史料,力求正确地、辩证地讲述了日本温泉历史上成为重要节点的事件始末。可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深知比起历史事件的堆叠,人与温泉之间的温情故事更为有趣。

温泉的发现

虽然直至今日,我们仍然不能明确日本列岛的居民开始泡温泉的具体时间,但我们却能从追溯和探究这段历史的过程中得到无穷的乐趣。那么最初日本人是怎样与温泉相遇的呢?

动物发现说

山林中的动物们为了摄取身体所必需的盐分,会寻找氯化钠泉,并聚集与此,使得那里成为食物链的集散地。自然这也就成为了人类的狩猎场,为发现温泉创造了条件。例如群马县的野栗泽温泉就有红翅绿鸠聚集于此,摄取溪流边的碳酸氢钠-食盐泉。

高僧发现说

自古以来的山岳信仰和佛教密教形成的修验者、以及山林修行僧在山林修行行场,为开汤传承和温泉的发现做出了贡献。其中传说修验道的创始人役小角发现了温泉。行基致力于布教与社会事业,因为协助建造东大寺,被称为行基菩萨。之所以是高僧们与温泉产生最初的邂逅,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山林狩猎或建造寺院时,手持锡杖探查地面岩石,更容易获取发现温泉的机会。

温泉的历史

《古事记》结尾处记载的“伊余汤”,即伊予国的道后温泉是日本温泉文献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温泉池,亦是有且仅有的关于温泉的记录。

《日本书纪》中首次出现有关温泉的记述是在飞鸟时代的舒明天皇三年九月十九日,“行幸津国有间温汤”。

我们可以从《古今和歌集》、《竹取物语》和《万叶集》中了解到在平安时代,除了天皇,只有达官贵族才能享用这天然的恩赐——温泉。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当时日本人对温泉的态度其实又爱又恨。《今昔物语集》是平安后期的说话集,记录了立山地狱的模样:“谷间有成百上千温泉,自深穴中涌出...热气喷薄,近看极恐”;“自古以来...日本国人,犯下罪恶便多以坠入立山地狱收场。”实际上,地狱谷是会喷出火山气体和硫化氢的,而热泉沸沸扬扬,翻腾不已,热浪袭人,自然让人心生畏惧。

王朝文学中的显赫名人也都是温泉的常客,比如大名鼎鼎的《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曾经到石山寺参拜,泡过石山温泉,并闭居寺院七日。她在此构思《源氏物语》的屋子被保存了下来,当时喷涌的泉水给她带去源源不断的文思,也不得而知啊。我不禁想到,能与千百年前在此驻足的文人骚客共泡一个浴池,感觉很是美妙吧。

让我记忆深刻还有守护温泉地的守护神——温泉神,而且温泉之神也和人一样,接受神阶。如果特别灵验的话,还能提升神阶。例如《日本三代实录》中,“下野国温泉神”于869年被提升至从四位上,人们对它的崇拜更是与日俱增。

由于温泉汤治的出现,人们体会到温泉的药用价值,还会从当地汲取温泉水搬运到自家使用的“温泉快递”。

镰仓和室町时代,箱根、热海、草津、别府温泉陆续登场。此时,人们已经运用水管讲热泉引到各家各户,让更多人可以享用温泉。而引泉的人家安装浴室,方便温泉客们留宿。自然泡温泉已经不是贵族们的特权了!

在战国、安土桃山时代,任何人都能进入的总汤诞生!泡温泉之后会倍感饥饿,需要休息,自然就有买卖货品的人和弹奏琵琶的法师,以温泉水源地的公共浴池广场为中心的温泉场逐渐形成。

江户时代,失去领主的旧家臣、地方豪族和地方武士们把目光投向了温泉地。比如在定居温泉地后,他们变成名主阶层的“家主”,提出温泉场计划。从泉源借助斜坡修建大堰,从两侧设置渠道,各自修建房屋旅社。这是日本最早的计划性建设温泉地的案例!江户时代后期,依据温泉的功效,温泉排行榜应运而生。文化十四年刊印了《诸国温泉功能鉴》,是为明证。

在昭和时代动荡不安的时代,温泉地成为帝国军队的疗养所。时局更为艰难的时刻,一百多个温泉地成为学龄儿童躲避袭击、保护生命的避难所。

结语

发现温泉,享用温泉,探索温泉,一千年日本与温泉结缘的历史,也是恢弘巨制的日本社会变迁史!读这本《泡汤》亦是了解和感受温泉发展的日新月底变化的最佳渠道。你既可以逐页阅读,慢慢地跟着作者穿越千百年前的日本历史;你也能翻看目录,摘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先睹为快,颇有意思。

  《泡汤》读后感(六):一本详尽的东瀛温泉物语

提起“泡汤”你会想到什么?是硫磺扑鼻的味道,热气氤氲的澡堂?还是野外绿树怪石掩映下的开放浴场?是否想起了《千与千寻》当中的温泉一条街?热闹嘈杂,人来人往,兼具配套服务,使人目不暇接。如果你对这种场景心之向往,打算在不远的将来体验尝试,那就一定要读这本书。

本书的中文名字翻译为《泡汤:温泉与日本的一千年》,它的日本名字是《温泉的日本史》。不难看出,作者不但要写温泉本身,而且要用温泉作为客观载体,用时间串联起日本的历史。一方面可以让读者了解在社会的发展当中温泉自身的不断演化。另一方面也介绍了在日本历史的长河里,众多的名人和历史事件与温泉的联系。

日本国土面积狭长,坐落在环太平洋的火山带上,它时刻面临着火山和地震的侵扰。也正因为此,这个国家获得了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作者在开篇即已言明,日本在温泉地的数量,泉涌的总数和总喷涌量三项数值,都无愧于“世界第一温泉大国”的称呼。

但作者也同时毫不隐瞒的承认,日本国内在温泉领域的研究还相当欠缺。其中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研究者到今天为止都还很难说清“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泡温泉的?”日本各地有名的温泉乡都会夸大自己的历史,动辄“开汤一千几百年”的说法,作者也认为需要非常谨慎的对待。作者并非因为日本是温泉大国就夸大其词,自吹自擂。而是提倡谨慎科学的观念,证据先行,不要尽信书中所写。对于温泉的研究,要保持必要的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

日本人在古代是如何发现温泉的?这需要在《古事记》,《日本书记》和《万叶集》当中去寻找、还原与解读。在飞鸟、奈良时代之前,古书当中已经有所谓“汤”的零星记载,但不管是“伊余汤”、“纪温汤”、“束间温汤”还是“牟娄温汤”,它们或者毁灭于地震,或者与现今留存的温泉在对应上值得商榷。温泉的发现有时充满偶然,在这方面,作者认为遗址证明说和动物发现说都有缺陷,所以现在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学会认识温泉,利用温泉。

佛教传入日本之后,最澄,行基,和空海的个人魅力使得温泉的知名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僧人们会游历名山大川,在山野林中建造道场寺庙。他们有机会发现不为人知的温泉,并且加以利用。佛教中人需要泉水洗净世俗烦恼,修行的灵场也需要不间断的水源供给。所以全国各地留有与僧人有关的温泉遗迹甚多。

之后便是从平安时代到江户时代绵延千年的沧桑,温泉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进行着发展。在平安时代,贵族是温泉地的主要客人,被降了格的皇子,可以借温泉疗养的名义吟诗调情。官员可以申请疗养,皇后的侍女官在温泉地写出了《源氏物语》和《枕草子》。那时的人们一方面享受汤治的便利,一方面觉得热泉涌出,热气蒸腾的模样犹如地狱,便涌现出了温泉信仰。以温泉神和温泉地的神为主要信仰,授予神阶,希望附在温泉当中的神灵能够予以保佑。

时间到了镰仓、室町时代。随着政权的转移,日本东部的箱根温泉、热海温泉、草津温泉、别府温泉开始陆续登场。箱根温泉不但可以提供入浴,也可以提供住宿和餐饮,俨然成为了设施齐全的温泉小镇。热海温泉可以用水管向各家各户引泉,在家里就可以安装浴室。草津温泉有大将军源赖朝的加持,别府温泉更是有一遍上人的护佑。在这一时期可以看出,温泉地的规模和设施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在战国、安土桃山时代,加贺国的温泉地形成了最早的公共浴池——总汤。总汤的形成带动了温泉小镇的规模化。温泉从单一的泡汤,变成了集成化的服务体系。另外总汤由村落自治共同体,也就是所有村落当中的所有人共同所有,也就有了集体经济的雏形。在战争当中,各地大名都会使用温泉来为受伤士兵进行疗养治病。同时他们当中有权势的大人物,又会反过来拥有自己私人控制的“隐蔽温泉”——即只为了自己和某一些人泡汤和疗养的温泉。

进入江户时代之后,温泉小镇慢慢演变成为温泉场。那些在战争中失去领主的家臣,地方豪族和武士,就会请求在温泉场的周边定居。这又进一步促进了温泉场规模的扩大。温泉场的服务不仅仅限于对住在周边的人和来洗浴疗养的游客,甚至可以用特制的汤桶来进行“热泉快递”。

在“兰学”开始进入日本人视野的时候,温泉的化学分析也开始悄然兴起,利用外国的化学知识分析温泉的构成。同时在全国也掀起一阵走访探查本国温泉文化的热潮。很多人争相探访那些已经出名的或者非常隐蔽的温泉,把所见所闻集结成册,并制成温泉排行榜。在这一时期,由于日本与世界各国列强开始接触,在通商口岸驻留的外国人也开始有意识的走访温泉场,有文献记载的英国领事,法国贵族,荷兰商人都曾经是温泉小镇的常客。

明治、大正时代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时期的社会每天都充满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废藩置县以后,政府实行土地改革,除去皇宫占地、神社用地以外,温泉地全部收归国有。由于温泉场从古至今的发展都有集体经济的影子,所以这在全国掀起了民众归还的请愿活动。在民众与律师的不懈努力下,温泉地与周边用地终于还归集体所有。这从法律的层面上,保障了温泉拥有者的权利和义务。使温泉作为一项资源和财产,更加受到了保护。

温泉的开发在新时代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前的温泉几乎都是以自然喷涌的形式开发的,只是通过水管分散到各浴场与旅社。由于地质勘探手段的日益先进,加上温泉供不应求。自然而然就从自然喷涌转变为挖掘开发,探查深层次的温泉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选择。而公路及铁路网线的不断发展,也为游客带来了便利,为温泉旅店带来了不尽的客源。

昭和时代是日本人不愿意回忆的时代,在这段时间当中,日本法西斯主义对别国挑起了残酷的战争,温泉也不停的接受那些因为战争负伤需要疗养的士兵,在战局进一步恶化之后,温泉还要负责接收被疏散的全国学龄儿童,可谓作为旅游和住宿的功能已经全部丧失了。在战后才慢慢的恢复起来。

本书的最后,作者援引日本政府观光厅在2017年的调查,在“访日前的期待”当中24.4%的人选择泡温泉,在“这次的观光项目”32.6%的人选择泡温泉,在“下次的观光项目”里40.0%的人选择泡温泉。如果考虑到前三名是“吃日本料理”,“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和“旅馆住宿”,那么泡汤排在第四名确实是实至名归。作者略带自豪的说,其实泡汤本身的内容已经包括前三项在内,所以可以推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泡汤的潜力还会慢慢显露出来。温泉的魅力会穿越时间,它的价值也会历久弥新。

这本书不是旅游指南,也并非学术著作。作为一本以时间为主线,以温泉串联日本史的书,读者读完能对日本温泉的历史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便达到了写作目的。作者本人在最后怀着谦卑的心情强调,“温泉与温泉地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真正价值与存在意义。读者诸君若能通过本书对以上方面有新的认识,那就是作者的万幸了。”

作者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泡汤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