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摧不垮你的,终究让你更坚强:
上一期,借助几条难以忘怀的经文,回顾那些属于我的转机当下,如条纹一般,丝丝缕缕印在心头,伤痛也好,无奈也罢,欢笑有时,怅然有时。
就这样,我和芸芸众生别无二致,都需要承受属于自己的业力冲击,承担属于自己的生命拷问,并且偿还所有善恶夙愿。
于此,才能体会到,那些曾经挺过来的打击,成为了裹挟住灵魂的一块块伤疤,而这些伤疤,最终蜕变成为我抵御接踵而至的苦难,最为坚韧的铠甲。
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按:真正体会至心皈依,是我听到师父在身前的偈语——“法王座下大丈夫”——的那一刻。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菩萨低眉凝望众生的悲悯之情,感受到了如父如母之恩德所在。
向着大殿外,看着远方绵延的青山,心中念想着青山之外的父母,一幕幕养育恩情在脑海快速闪现。
有母亲灯下一针一针织起来的毛衣,有父亲出差从不忘记的椰汁,有生日时动物园与大象的合影,有我重病之时日夜不合眼的祈盼。
叩谢父母养育之恩的三拜,我拜得很慢很慢,我听到了观礼者在身后的抽泣,我体会到了天下父母之心。
至心归依,是宁舍身命的度众誓愿,是毫无保留的奉献。由此,众生解脱,自己方得解脱,这才是除罪障。
除罪,永远不可能一笔勾销,而必须慢慢偿还;增寿,不是让你长生不死,而是走向不生不死。
一切佛兴,皆从信起。一切化佛,从敬心起。
按:信心,是走向彼岸的开始,也必然会是到达彼岸之后手握的唯一宝珠。
曾经我明白为什么信心那么重要,所以将佛法当做谈资、当做包装,但就是在父亲手术成功后推出手术室的那一瞬,我感受到了信心带来的真实不虚的力量。
信心是要用誓愿去换取的,也是需要苦难检验的。简单的比喻,你需要一份贵重的东西,是不是需要以至少等值的东西去交换?
很多人在自己家人病重的时刻问我,该怎么办?癌症晚期化疗无效,怎么办?孩子白血病病危怎么办?等不到配型的肝脏怎么办?重症监护室里躺了半个月怎么办?
我也认真反思过,对待这样医学也无济于事的问题,我该怎么办?总不能过于草率、过于无情吧?但也不能光是安慰、表面问候吧?怎么办?
佛兴,即是人成,人成即是办法,办法从信心中来。
换句话说,你若真的想要在危难之中让至亲好起来,那就先问问自己,他病得有多重,你的信心和努力又达到什么程度?
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值得提出:
你念佛十万,诵经十部,磕头百遍,就想让亲人病愈如初?如果佛法是一种交换,那也要问问自己,这种交换等值吗?
心诚是一方面,你的努力价值几何又是另一方面。
不是没有方法,也不是佛法“不灵验”,而是你努力不足,信心不够。
莫问灵山多艰险,且看归人心几何。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按:为何普贤行愿能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因为普贤十大愿行的标准是究极的。高标准下的菩萨行,如同将近十五的月亮,极近佛智。
同样,人的心力,是随着修行功夫提升而渐长的。
最初学佛时,磕三个头需要蹲下站起三次,都觉得麻烦,如今,磕头向着三十万迈进,并不觉得是难事。
一开始,读一遍《金刚经》需要四十多分钟,而今,经文能够背诵,时时提起。
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坚韧的姿态,是精进的结果。
一路渐行渐远,切莫忘记昔日的初心。
如果你是为了自己变好,那么已经更好的时候,不要忘记感恩昔日努力的自己。
如果你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归宿,那么始终记得,不论当下如何不堪,一定要向前看,记住你的目的地。
时时坚固自己的菩提心,这颗心,从慈悲中生,最终汇入更广大的慈悲。
切莫因为看到了人世的糟粕、经历了现实的背叛,就惶惶退却。
记得,永远不值得因为任何一个人和事,而否定自己的信心和初心。
只因前者多变,后者才是真。这才是所谓的妙行,亦即智慧之行。
《十住毗婆沙论》卷一
若人自不善,不能令人善;若不自寂灭,安能令人寂?
按:诸多经典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自利和利他的关系、先后性和同质性等。其实,从根源上说,本没有自、他的区别,因为你我和众生本自一体。
自利达到一定程度,自然成为利他之行,利他渐久,必然自利。
这里的经文,曾一度解开了我的困惑,即:如何才能自利、利他?
这是一个能力的问题,而不是先后的区别。
比如,能够自爱的人,必然有能力和方法照顾好身边的人,否则就不是自爱,而是自私。因为爱是相通的。
同理,利益(奉献、成就)也是相通的。
能够一心向善的人,自然而然希望且愿意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善。因为他体会到了善的可贵,也因善提升了自己的力量。
一个干净、沉稳、踏实的人,身边不缺少志同道合者,这就是群体的正向效应。
就如心地善良、懂得孝顺、节俭有度的父母,培养的孩子不太会是放纵无度、挥霍奢侈之人。
所以,很简单的道理,想要你眼中的世界如何,先问问自己心中的世界是何面貌。
想要身边的人一起走向更好,先问问自己方向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
《维摩经》卷中(观众生品)
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按:生死怖畏,实属人之常情。既然有所恐惧,我们理应找到让自己不恐惧的方法和依靠。
如同骄阳荒野,你想要找到大树乘凉休憩,暗夜暴雨,你急需茅棚躲避一样。
如果真的对自己的信仰有信心,就应该相信诸佛加持的不可思议。
孤身一人,能力毕竟有限,何况让你面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死。
就像当初我一个人跑到寺院,炎热的天气,一个人跪在佛菩萨面前诵经发愿一样,汗如雨下的我,早已不在意天气炎热,只为在家人手术前抓紧时间发愿,祈求菩萨加持。
那个时刻,我哭得分不清是汗是泪,但我也希望用足够的舍身之愿,换得菩萨的怜悯。
我知道菩萨不救不伸手之人,同时我也清楚,伸手拉住你,也需要你有十足的力量往上拉才行。
如此,如来功德力,既在自己的愿力中呈现,也归于自己的愿力得以成就。
如上所说的,都是心里话。
在此,我不主张人人都需要有信仰,或者人人都得信佛。我尊重没有信仰的人,但更敬重因为信仰得到救赎的人。
如果你没有信仰,也可以通过别人的经历,获得自己的反思。
如果你有信仰,那更加需要注意,切莫曲解了这份信仰,走错了方向。
这个世界,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只有适合自己的。
或许不可能百治百灵、药到病除,但要相信,正确的服用,比服错药妥当。
文末赠言:别人的故事里,留着自己的眼泪。——席慕蓉《戏子》
妙元 合十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