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精选
日期:2022-04-11 03:02: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精选

  《维多利亚 第二季》是一部由丽莎·詹姆斯·拉尔森 / 杰弗里·萨克斯 / 吉姆·洛奇 / 丹执导,珍娜·科尔曼 / 尼尔·哈德森 / 丹妮拉·霍尔茨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一):Life is about balance

  Life is about balance. 各个方面都在寻求平衡,就连女王也不能事事顺意,把过时的顽固的讨厌的公爵夫人放在身边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换在几年前,我可能会想:我靠你是女王,你大可以让公爵夫人滚蛋,为什么要留在身边?现在我才明白。身边拥有各种不同意见和经验的人,但是他们都拥护自己,这就好了。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二):女王得到了爱,那又怎样。

  今天参加婚礼,结束后和朋友聊天,这位已婚朋友说有没有男人真的都一样,她还说有几个人会嫁给爱情?能嫁给爱情的女人太少了,不过真的有。女王维多利亚就是一个。维多利亚嫁给了爱情,但让她和albert的爱情保鲜,女王也是会遇到挫折和打击,也会低头认错,也会坚定信念,凡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面对自己的老公发现他自己并不是科堡的王子而是个私生子时,维多利亚表明立场摆明态度不管他是不是王子都要和他Albert一辈子。女王身边有个女仆人长的挺漂亮也聪明伶俐,心气儿也很高,对她示好的男厨子猛烈的追求她她就是无动于衷,却看上了英俊的士兵,可是毕竟地位悬殊,最后她选择了爱她的厨子,很幸福。我们普通人,不是女王,不能给丈夫亲王般的权利和富贵的生活,但那毕竟是女王的生活。就像剧里最后出现的那个小黑人女孩,因为不适应刻板的皇家生活而最终投入到了一个将军朴素的家庭中,拥有最质朴的妈妈的爱,那一刻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才是她想要的。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三):比较少女系的古装片

  画面确实超美的,但是掩盖不住玛丽苏的本质嘛……反倒是三组副线人物关系做的特别好。

  亲王大哥恩尼斯特和御前女官哈莉叶特;一个是风流倜傥的浪荡子,一个是已婚空闺美貌少妇,分寸感把握的特别好,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比彻头彻尾的好男人好看,尤其是很明显看得出浪子是爱的深的那一个。

  御前侍卫两大帅哥的禁忌之恋就不说了,我熊熊燃烧的腐女魂就靠这样的CP支撑,真的是门当户对颜值匹配,所以一个死的时候我的心痛到不行,另一个知道死讯以后压抑地痛哭,荆棘夫人扮演的女官说“我虽然老了,但我不瞎,我知道他对你很重要”,葬礼上未亡人说“我经常听他提起您”,这种旁观者发的“糖”最有毒,又甜又痛。

  御厨和首席造型师这对基本上没啥意外,只是两个人都很美型,最后一集两人一起划船真是美如画,也不去苛责什么了。

  整体节奏比较慢,而且关注家庭和情感生活更多,让人觉得当个女王这么容易,所以说比较适合少女观看,代入自己的视角,可能会体验感更好。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四):维多利亚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剧中每一对感情都给人以温情的慰藉)

  

终于挑了一个安静的夜晚看完了第二季的最后一集也最舍不得看的圣诞特辑。这一季有太多情感的波动了,但最后以每对关系的和解圆满结局。满屏的欣慰与感动。 仆人主管彭琦把毕生所有的积蓄投到了当时英国发展上升时期的铁路公司,最后他后半生的绅士梦想和他的储蓄一起消失了,他却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这个角色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个老绅士的形象,并不在于他最后所追求的结果。 女王的贴身裁缝和主厨终于选择了大胆的相爱,从一开始主厨每精心做好的草莓小甜品都要第一口给她尝,到每一次都互相尊重彼此的选择,她们的爱是坦诚的,一个除了只有面包刷没有别的财产的他,和最后放弃了十二个奴隶作为遗产选择给予人性的自由的她,是让人钦羨的。 亲王的哥哥和美丽真挚的夫人突破层层隔阂和误解也终于在一起了。 女王的贴身帅侍卫虽然经历了亲爱的男伴的离世但是还是抓住了在他身边一直为他发光发热善解人意的库克小姐。 亲王的兄弟情义也是一对典范了。我懂你兄弟,我不去过度干扰你,我支持你,有困扰了我来帮你,你盲从了,我来指出你的自我为中心,我态度不好了,我道歉,没有什么是一起静下心来开诚布公谈谈解决不了的。 最后当然是王子和公主的爱情了,这里有褪去世间繁华的普通婚姻生活的日常,我可以为你洗手作羹汤,但是我们却又是独立的个体,会因为观点不同而吵架,但是在最需要彼此的时候义无反顾。因为相识相知相爱,在她执拗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是她内心深处原生家庭的伤害导致她的一己之见,他让她懂得了爱有多种方式,尤其是给予其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真正美好的相濡以沫的从爱情到亲情就是这样的吧,互相守候,成长,偶尔做彼此的孩子,学会去呵护,然后在温暖的烛光下,柔情对视,你依旧是我当初爱的样子...... 期待下一季带来更暖心的故事。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五):I'm a QUEEN

  女王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地位,无论是刚生完孩子,还是在一个普通的苏格兰农家,她总是在强调:这是我的国家,我才是女王,你(也就是她的husband)只是辅助我工作的人。

  女王的老公不好做啊!不过习惯了有女王的国民,应该会适应得很快吧。阿尔伯特亲王好像也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对女王的反感。

  小女王刚开始显得特别天真,什么都不懂,政治/经济/历史,她只是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责任感在做一个她擅长的事情。虽然其中会有很多的困惑,比如平衡照顾家庭和fulfill royal duty,lady Lovelace(女数学家,诗人拜伦的女儿)的一句话帮她拨开迷雾:有时候我也希望自己是男儿身。是的,有些女人并不是生来就适合做育儿工作,就像有些男人也不适合出去打拼,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不是更好吗?

  然而,她逐渐开始成熟起来,会与首相等政客周旋,用自己独特的防水达到目的,帮助人民。

  第二季的第6集讲述了19世纪爱尔兰的饥荒。两条叙事线索平行展开,一条叙述了女王对爱尔兰饥荒的关注,政客们的不作为;另一条跟随一个普通的爱尔兰教区牧师,通过他正视爱尔兰的饥荒以及教会不对身旁灾难的无视。政客竟然会拿出马尔萨人口理论试图说服女王,爱尔兰的饥荒只是上天的安排,帮助地球减少多余的人口。

  首相罗伯特的处境表现了作为一个政客他的无奈,一方面要保护自己所在的政党的利益,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自己的良知。看到他在议会里和反对派辩论时的无助,我瞬间觉得一党专政也是很好的,至少执行力高。

  女王和丈夫未眠太恩爱了吧,虽然阿尔伯特的小卷毛挺时髦的,呵呵呵。

  有一些明显的翻译错误,鉴于他们是免费工作,时间要求紧张,就不吐槽了吧。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六):时代剧是英国的专长吧

  咱些撇开史实不谈。故事、人物很有唐顿的感觉,情感细腻温暖,不过觉得Ernst和Harriet那条线有点cliche...可能也有其他地方略cliche,但总体还是挺好看的。主要的几个角色都塑造得很可爱,独当一面、很有责任心的victoria,logical、略摩羯座感的科学狂人德国亲王albert(卷发穿维多利亚式服饰的tom hughes太好看啦),浪漫charming的ernst,儒雅的lord melbourne。也像唐顿一样将主子和下人的生活结合起来体现社会的两面。人物生活的起落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大事件、伦敦地标的建起,如南京条约,国会大厦,泰晤士河隧道,爱尔兰饥荒、谷物法。还跟着女王访问了法国和苏格兰,苏格兰真美。

  真的觉得时代剧是英国的专长,无论是影视还是小说,他们都喜欢刻画社会和阶层,刻画个体在阶层中的束缚和选择,以至于拍电影时常会显得温吞,但是拍剧就感觉just right,你会想要去了解里面的每个人,了解他们在时代中所经历的事情。而英国时代剧里的英式浪漫就真的是很addictive了,因为强调了社会的作用,个人情感就充满了隐忍与无奈,一种独属于英国的风味。上一次有此感受是在伦敦看Howards End,出了影院所看到的伦敦都好像不再是同一个伦敦。

  有那么个情节,albert正苦恼于victoria产后对于他“夺权”的不满,首相peel请他去主持国会大厦的修建,而命不久矣的前首相melbourne坐在即将兴建国会大厦的westminster hall里感叹艺术之不朽...那一刻真切、直观地感受到,这个城市,这个精彩的、我热爱的城市,就是在这些人的串联下一点一点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多奇妙。

  然后想到,啊,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就是以他们两人的名字命名的。那座英国最棒的博物馆。怎么好想哭。

  然后在这里可以看到英国人是怎么看待德国人和法国人的hhhh一个很喜欢的小细节,第一季就有提到的albert喜欢树林。在想,夫妻两人私下其实可以讲德语诶。

  这一季里不得不提的是侍从lord albert和议员drummond那条基情线,albert一直对drummond旁敲侧击,最有意思的是提及伊利亚特的那场啧啧,drummond最终以一吻回馈,yooo. 那个时代这种感情也的确只能如此隐忍。当然这段其实是编的,两位的后人不知道心里怎么想...drummond最终为robert peel挡枪死了,虽然现实中他确实也是类似的死法,但是在谷物法通过3年前就死了。

  之前看过emily brunt版的young victoria,看到的是一个小女孩如何去承担新的角色。但是这里更复杂,维多利亚面对的是人民、党派、与丈夫在家庭和政务上的关系、在生育和权力之间的两难,第二次生育后她还经历了一段产后抑郁(之后必然还会经历孩子的病痛和离去 ,不知道会如何拍)…具体事件中我不知道有多少是真实的,但这些问题必然是一个女王会需要面对的,it makes you think about gender and power。而在gender issue上,这一季里还出现了拜伦的女儿Lady Lovelace,数学家,皇家天文学院的第一位女性成员,“被公认为史上第一位电脑程序员”hhh。这里有一段维多利亚吃lovelace醋的情节hhh因为albert为lovelace的数学才能倾倒(albert被塑造成一个极logical热爱科学的形象),当victoria发现lovelace已有孩子时大吃一惊,lovelace说有时候真希望自己不是女人,victoria回you are not the only one in that,两个女人会心一笑。

  当然,这剧只能当剧看,不能当历史。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七):维多利亚前两季剧评

  花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维多利亚》的前两季,很喜欢像《王冠》、《维多利亚》这样的时代剧,既可以看剧又可以学习历史,大概就像啤酒加了维生素一样吧。相比起《王冠》,《维多利亚》更注重于展现女王的生活和情感部分,这大概也和维多利亚女王不涉政的态度离不开关系。

  维多利亚从小就没有自由,所以当她18岁继位的时候她还是挺叛逆的,但这个叛逆也是作为一个女王必需的。当她的母亲和她的后爸以及她的舅舅想要摄政的时候,她获得了Lord M的支持,成功坐稳了王座。她知道自己该坚持些什么,很多次她坚持做的事也被证明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但很可悲也不可避免的是,她以为等她成了女王之后就能获得自由了,而王冠无疑给她带来了更沉更重的枷锁。感觉和我们的生活也有些相似吧,小时候以为长大了就能脱离父母的约束享受自由,可社会带来的束缚大概更让人难以呼吸;小时候也以为谈恋爱是为了追求爱的自由,可是情感的牵绊同样带来了责任,你不能再像一个人那样肆意妄为;也会想到,现在这么热切地期盼以后能有自己的店,让自己的想法能够都实现的一个店,大概等真到了那天也会成为我不能旅行不能享受生活的负担吧。突然想起来了每次英语作文里必写的“Every coins have two sides.”

  也正因为母亲一直对她管教严厉,甚至很多时候都是表面关系,而并不像一个母亲,维多利亚对母亲也逐渐疏远,以至于在出游时不愿带上母亲。她母亲其实也是爱她的吧,被抛下的时候真的很难过,而当维多利亚分娩时下意识地呼喊妈妈的时候,她真的是很开心的跑到床前,我的女儿终于需要我了。这是我看了两季唯一流泪的地方。

  维多利亚也是个非常幸运的人。不仅仅因为她身为女王,更难得的是身为女王还找到了自己真心喜欢的王子。非常戏剧化的是,她本来非常叛逆不愿听从舅舅的安排,但和阿尔伯特相处之后,竟真心爱上了舅舅母亲给她安排的“相亲对象”。阿尔伯特确实是个很优秀的人,他会弹琴爱科学还体民生,推动了火车在英国的建设,也支持《谷物法》的废除。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哥哥欧内斯特曾对维多利亚说,阿尔伯特顶十个他。虽然只是随意的一句话,但是体现出一个人有了良好的个人修养真的很不一样,也鼓励了现在努力要求自律的我吧。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当初维多利亚邀请阿尔伯特一起玩牌,阿尔伯特不爱玩牌就在旁边弹琴,维多利亚被激得和他弹四重奏。一曲终了,阿尔伯特建议她多加练习,她反驳身为女王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阿尔伯特说:“没时间弹琴但有时间玩牌吗?”,感觉和我太像了哈哈哈,希望以后能像阿尔伯特一样优秀。

  大概就是这些感触吧,相比起剧评这可能更算是一个观后感吧。对于剧的拍摄手法我也不会鉴赏,只是觉得很多镜头应该拖长一点,突然结束让人有些错不急防,还没从上个镜头回头已经进入了下个镜头。最后,马上就要出第三季啦!期待!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八):花痴ing

  #Victoria英剧#刷完第二季!真的不能更喜欢了!ITV不愧是能拍出Downtown Abby的,整部剧的奢靡程度真的叫人艳羡。在伦敦的时候还特地去了Victoria & Albert Museum ,满满的华丽,尤其是浅浮雕,立体饱满。 再回到剧,不提男女主有多养眼(Albert真的很帅有木有!那种带着德语调调的英英萌死了!)重点是三观极正!Ernest患病拒绝了最爱的女人,可终究编剧还是塞了狗粮,“Even we are star-crossed, being with you is all I want.” 另一对的男男也是很有爱,编剧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There are many kinds of love.”至于女权方面,三观各种正。等不及下一季了!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九):告别, Lord M.

  第一季的墨尔本相关评论请猛戳:

  献给Lord M.

  让第一季中的黑马Lord M在第二季中出现,也许其本意是为了赢得收视率,但从短短两集的出场便可以看出,编剧并不能仅仅满足于此,更没有沉溺于浪漫或虐心的爱情故事。Lord M的确回归,Lord M就此与我们告别。

  在时光促逝,历史随着政治大踏步向前的时代里,一个已然卸任的首相回归伦敦这个政治核心圈是极不适宜的,更在无形中对现有的政治势力形成了威胁。更别说Lord M其自身对于女王婚前生活的影响,是令每一个围绕女神身边的人都感到嫉妒和充满敌意的。抛开这层故事中的现实因素,从故事走向来看,一个已婚且已成为母亲的女子还在殷殷期盼与昔日恋人重逢并频频相会也是令人感到些许尴尬的情节设计,也因此,当Lord M初次回归时,尽管他的登场是众望所归,也难免令观众感到几许尴尬。这是编剧急需处理的问题,也非常考验其功力。是纠缠于爱恨情仇,使旧梦变成烂泥,从而让剧情走向狗血,还是打破格局,开创一个新的境界,这不仅仅取决于编剧的意愿,更重要的是编剧的能力。

  Lord M已经老了。这是剧中反复被多人提醒的事实。当那个面瘫耍酷的亲王都已经成长为一个持重老成的父亲,本就高龄的勋爵看起来更像外公。当他再次迈入久违的宫廷的那一刻起,就像一个演员画好了妆却走错了片场,这时我们才发现,旧梦最好永远是旧梦,插入现实就是恼人的利器。显然,剧中人比我们更迅速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女王不在此列),艾伯特亲王率先表示震惊,而直接表达不满的则是女王的舅舅——曾经一手促成两人婚姻并给予极大支持的人,也同样是他,当初非常反感Lord M的存在及其对女王全方位的影响力,并一手推动赶走了他。当然,英国贵族特有的矜持和礼貌是不允许在任何场合下撕破脸皮的,但他依然恰到好处且非常尖锐地指出了Lord M令人不满的地方:他竟然依然与女王保持通信!尽管内容与政治和现行政策无关,但在女王的任何行为都是政治的大前提下,作为前任首相的Lord M的确违规越界了。

  亲王在大教堂里巧遇勋爵是绝佳的一笔。差点狗血的剧情突然峰回路转,也将人物升华到一个高度。已然病危的Lord M仰望存世五百年的天花板回顾自己的岁月,感叹劳碌一生、蹉跎半世,最终没能留下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给后人。Lord M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必不会满足于生前的享乐和安逸,即使有也一定是在借此麻木自己以抚平伤痛的心灵。可当生命边缘,也终不能不真实面对自己,Lord M自认是一个失败的人,除了做过首相一事无成。从历史大环境看,他的担忧似乎并不矫情,毕竟,后人记得他多半因为他年轻时被老婆戴绿帽子的那段悲惨遭遇。而作为首相,除了辅助刚刚成年的女王摆脱家庭阴影、稳步迈入政治舞台,在英国历史的大发展上,说不上是彪炳史册、功在千秋的历史名臣。更何况,自此剧始,Lord M又多了一个八卦身份——女王的初恋,这让历史中的勋爵首相情何以堪?置身历史与故事之间的观众,出出进进之间也恍若感到些许讽刺,而讽刺之后则与Lord M相似地感到了那些悲凉的心绪。

  却也恰恰是这段几分钟的对话让Lord M脱离了第一季中的前任身份,升华成了一个具有独立属性的角色。对于Lord M的处理非常考验编剧的功力,能把观众带进坑里很容易,此后能把观众带出来则很难,与此同时让人物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则更是不易。编剧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系列动作,宛如蜻蜓点水,留给观众的是感激而不是愤怒。

  女王与勋爵的最后一次会面是高潮后的余韵。也许是为了对他的临终遗憾做一个回应,她送了一只会唱歌的机械鸟给他,请他时刻记住她的存在,反过来意味是,你在我心里永远存在。尽管两人早已承认往日不再,但死亡和时间带走的只是我们的肉体,灵魂却会永远铭记。Lord M自认没有留下价值,但他的存在,无论肉体与精神,对女王而言就是珍贵的价值,而女王对大英帝国而言价值无限,所以他可以瞑目了。

  用微笑掩盖泪水,对彼此说声再见。Lord M的死亡是真正的退出,只有他的退出才标志了女王从此真正独立,也进而让女王的丈夫成为她心中的主角。时光总要流逝,谁也阻止不了。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十):谨怀念,阳光撒在桌上。

  时间过得真快,想起一年半前看它的时候,一幕幕还在眼前,转眼就云淡风轻,兜兜转转间早已忘记还有这么部剧,第二季都播了。

  最初感动于它的镜头如油画般美感,构图比例无可挑剔,做工之精良从一开头就打动我了,堪为美学爱好者之优选、影视剧之典范,再加之处处透着典型的英国气质,值得一看。当初还专门为此朋友圈发了个状态。

嗯,当年随手拍了两张图

  但毕竟也不是完美,剧情上多少还是有短板的,也就因此减少了我对第二季剧情的期待。毕竟最初它刚出第一集时对它的期待是演绎历史回顾政治,结果看完发现演绎过头了,成了戏说,历史毕竟不是简单的灰姑娘励志故事,这部分的期待算是辜负了。这部分还是看纸牌屋吧。可惜纸牌屋也走崩了,剧情崩,男主崩。以后的也毙了。有时间还是可以回顾下第一到第四季的。

手机拍电脑屏幕,就这么随便

  还没看Victoria 第二季,只好分打给第一季了。在我心里是3分,因为我觉得离完美还有很多可进步的空间,比如编剧部分总觉少点层次。然而毕竟不能把完美主义太加诸如今的影视剧身上,毕竟看剧已经挑剔了,再想想如今满屏无可指望的烂剧和落灰生蘑菇多少年的电视机,一比较来说,3分真是又不公平又苛刻了。虽然从第一季剧情风格以及简单扫了下剧评的观察来看,发现公主风作风依旧不改还有加大分量之势,不禁有些失望。第二季会不会看只能取决是不是很闲了,希望不大。

反光又能怎样,意思表达到了

  曾经稍看了关于Victoria女王的纪录片,再次验证我的一贯想法,向来史实比剧情更迷人。逻辑的写实和生动的细节更易使我震撼。此时,生活亦高于艺术。

  联想到现实中的阿尔伯特亲王,自律、博学、全能、优雅,几近完美,堪称品质卓越的楷模,勤于政务,谨守家庭职责,最后早早过劳死。剧中的男主难免还是过于青涩阶段,别扭得如同内向的理工男。

一把年纪,艰难缓存的少女心

  这部剧于我的意义不止在于曾经看它时那种期待的小心情,现在还清晰如昨日,一集又一集。而在于跟它有关的记忆都奇迹般清晰明亮,也一帧一帧似的。屏幕,笔记本和书架,清静的工位,落灰的文件抽屉,植物盆里小国旗,炎炎夏日,窗外青绿摇曳,阳光透进来,白色的裙子,工物馆的清凉,两抹微笑。

  ye,那年悠悠夏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维多利亚 第二季》影评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