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讨人喜欢,但如果过分在意这一点,形成“我不能被讨厌”的强迫心理,只会一步步走向崩溃。
为什么我们总无法说不?
她对朋友真诚仗义,总是有求必应,但即使这样,她也遭遇过几个倾心相待的朋友对她挺不厚道的时候。
当她耗费大量时间,帮他们解决法律纠纷后,他们却不需要她了,连信息都不回;
同事嘉明,是我在日资企业工作时认识的。他从小在家里受到的是绅士文化教育,父母给他灌输的大部分是对异性忍让、友好等理念。
比如,每次工作舞会结束后,他要把近十个女同事逐一送回家后,自己才能回家。长此以往,小明与异性相处时,总是会尽量满足对方,而丝毫不顾自己的感受。
有些事情,我们乐于帮助,但有些事情我们明明内心想说不,却开不了口。结果,不论是否心甘情愿,我们都没能拒绝,付诸了心力,最终却委屈了自己。
为什么我们总无法说不?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很需要别人的肯定,会在别人的看法中确定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我们不敢拒绝别人,怕拒绝之后,别人会否定自己,不愿意和自己相处。
其实,这是一种变向的讨好,而这种讨好不知不觉间会变成一种伤害:
其一,总有一天 ,别人的要求会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做不好,反而会引起更多焦虑和担心;
其二,一次次的讨好,对方未必都珍惜,也未必会受到同等的回报。
所以,那个时候,自己的内心,是不是更加崩溃?
我曾经就是一个不会说“不”的人,想要努力迎合所有人的喜好,对朋友、同学和同事有求必应,想做到让所有人都开心,总担心自己不被喜欢。
对超负荷的工作量,我从不敢拒绝,自己默默加班至凌晨4、5点;
朋友向我借钱,我不敢拒绝,甚至不敢在他们面前提及“还钱”这两个字;
对于同学让我帮忙写5000字的英语毕业论文,哪怕我自己时间有限,我也没敢说出那个“不”字。
总以为这些卑微的讨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总是在害怕会扫了别人的兴,总是不好意思去拒绝别人,结果呢?要么搞得自己委屈满满,勉强达到别人的期望;要么忍到极限的瞬间像活火山般喷发,一切都不欢而散。
现在想想,原来,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并不是“人好”的表现,那些不考虑自己感受和承受能力就应允下来的事情,只会让自己的情绪和生活变得糟糕。
后来,我开始说服自己,你不必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你不必迎合所有人,因为靠迎合的关系本身就不长久,而真正值得交往的人,是靠共性吸引的。
当彼此有着相似的调性或特质,自然而然就不需要刻意迎合。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与其四处讨好,不如把那份热情留给值得的关系。
生活中,我们要有不被喜欢的勇气,也要有抽刀断水的底气,及时说“不”,是停止别人提出不合理要求和对自己的伤害的最好方法。
学会拒绝,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蒋方舟曾在《奇葩大会》讲了一段讨好别人的经历,获得了观众的共鸣。
蒋方舟说,她和男朋友曾发生不愉快,为了让对方消气,她不停地打电话给对方道歉,但对方仍然不满。道歉并非出于真心实意,而是为了停止敌对的一种讨好政策。
很长的一段时间,她都陷入“我不能被讨厌”的人格。直至有一次反击,成了转折。
有一次,蒋方舟和一个长辈吃饭,席间因不满对方对自己的训斥,她没有忍住,拒绝被训,然后摔门而出。
有了那次饭局经历后,她开始学会遵从自己的内心,很少再刻意讨好别人,拥有了拒绝别人的能力,获得了更多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活得开心自在。
所谓让别人喜欢我们的这个过程中,会让我们被外界裹挟,使我们丢失真正的自己。直到我们有了一定阅历,才会明白:自己才是那个最需要被厚待的人。
就像蒋方舟现在所说:“真正能欣赏你的人,永远是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如果一味地为了讨好别人而丧失了自我,最终讨不了任何人的喜欢。所以,我们要遵从自己的真实想法,必须大胆对一些裹挟说“不”。
有多少人曾经认为要别人喜欢我们,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一生不长,我们不能总活在他人的目光里。
我们总要学会撕掉“我不能被讨厌”的负面标签;总要学会说“不”,果断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学会将拒绝的意思明确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我们的底线和原则;拥有拒绝的能力,才能避免牺牲自我式的讨好,避免被人压榨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愿我们都能懂自己、爱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学会说“不”,永远活出自己最率真、最自信的样子。
推么推新秀写手|破晓茉莉
编辑|琪鹅
审稿|薛笨笨
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推么推文化传媒()立场。图片授权基于CC0许可协议,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 推么推精选推荐 ▼
猜你喜欢?
母亲91了:曾经徒步80里探夫,教会了我最朴素的人生哲理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每个糟糕至极的时刻,都会迎来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