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达纲领批判》是一本由马克思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哥达纲领批判》精选点评:
●分析真的很细致入微
●马克思入门第一本,感受政治经济学带来的穿透性洞察启发。
●其实看完编者引言基本就差不多了,核心还是那几个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剩余价值,国家的阶级属性。
●“我已经说过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一):瑕不掩瑜的一个版本
原书值五星,但是这版有两处涉及社会主义的原则性问题,在下文也会提到这些问题。不过这些原则性问题在本书中只存在两处,并且翻译还可以,所以值得五星评价。
在第11页,编者将1891年版的“社会祸害”改为了“历史祸害”,改动忽视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清除封建主义并带动科学革命的伟大成就,同时,还暗示在当代资本主义的问题不是“社会”的问题而是“历史”的问题。这到底是与原文的观点相符还是相悖我想大家心知肚明。
而在第13页,编者将马克思原文的“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改为了“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这种行为不是蠢而是坏。前者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有着自主性,他们的劳动并不依赖于管理。这更意味着由于一般的劳动不需要一般的管理,政府事实上在消亡。而后者则意味着生产仍然需要管理,只是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在一点一点减少。更意味着管理是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否认了工人生产的自主性。进一步来讲,这则为专精于管理的官僚论证了其生存的合理性,或者说只是在论证ts的合法性而已。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二):Marx借哥达纲领批全世界近百年革命史
不过对于中产阶级的描述老马是前后矛盾,又说它是反动的又说它是革命的,服了,这一点我们还是不谈了。
论及国际工人协会问题,老马认为那只是个尝试,各国工人阶级毫无绝对服从的必要。老马认为拉萨尔是个傻缺,他总是说“废除这样那样的规律”而不是它的本质“废除雇佣劳动制度”。对于人民公社等等东西,当且仅当它是工人自己独立创设的,而不受政府,资产者影响的,才是可贵的。
“正常的劳动日”是模糊的,无意义的要求,应当明确指出,在当前条件下多长的劳动日是正当的。有个有趣的地方:视察员(监工厂的人)必须是医生出身,这是医生还是博士?
对老马的曲解的东西从未被消灭掉,它们被用来当作大学生的必修教材了。本作短小精悍,核心思想还是那几个老马三板斧,不过对付从当时到现在的某种含糊不清的捣糨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算是挺够用的了。结尾那句“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是什么鬼?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三):无题
书中对《哥达纲领》逐条进行了批判:
1.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劳动”观,前者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马克思认为: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或是只有在社会中或是通过社会才能成为文化和财富的源泉。
3.批判了拉萨尔派关于“对工人阶级来说,其它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的谬论在理论上的错误和在实践中的危险,论述了与民主派小资产阶级、农民等中间阶级结成同盟军的重要性。
4.驳斥了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捍卫了剩余价值论,认为消除社会和政治的不平等并不是根本追求,根本的应当是消除阶级的差别,这样由这些差别造成的不平等就自然会消失。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四):【摘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驳1:
tatement:“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而因为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
Key answer: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但是这句话只是在它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
“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做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
“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的他人做奴隶。他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生存。”
·“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
“按照‘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应该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离开劳动。但我们现在却看到,任何一种‘有益的’劳动都不能离开社会。”
·“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
“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能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孤立的劳动虽能创造使用价值,但它既不能创造财富,也不能创造文化。”
“随着劳动的社会性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劳动之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劳动者方面的贫穷和愚昧,非劳动者方面的财富和文化也发展起来。”——这是到现实为止的全部历史的规律。
驳2:
tatement:“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资料为资本家阶级所垄断。由此造成的工人阶级的依附性是一切形式的贫困和奴役的原因。”
Key answer: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资料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所垄断。”
“仅仅攻击了资本家阶级,而没有攻击土地所有者。”
驳3:
tatement:“劳动的解放要求把劳动资料提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要求集体调节总劳动并公平分配劳动所得。”
Key answer:
“提高应改为变为。”
“什么是‘劳动所得’呢?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
“‘劳动所得’是拉萨尔为了代替明确的经济概念而提出的一个模糊概念”
“‘社会一切成员’和‘平等的权利’显然只是些空话”
“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么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
“现在从它里面应该扣除:
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
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
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
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随社会发展日益减少
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随社会发展日益增加
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只有现在才谈得上在集体中的个别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的那部分消费资料。”
“虽然有这种进步,但这个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
“要避免所有的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把所谓分配看做事物的本质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那也是根本错误的。”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
驳4:
tatement:“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情,对它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
Key answer:
“资产阶级作为大工业的体现者,对那些力求保持过时的生产方式所创造的一切社会阵地的封建主和中间等级说来,是被当做革命阶级看待的。所以他们并不是同资产阶级一起只组成反动的一帮。”
驳5:
tatement:“工人阶级为了本身的解放,首先是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同时意识到,它的为一切文明国家的工人所共有的那种意图必然导致的结果,将是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
Key answer:
“拉萨尔以最狭隘的民族观点来对待工人运动。”
“‘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这句话是从资产阶级的和平和自由同盟那里抄来的,它应当被当做各国工人阶级在反对各国统治阶级及其政府的共同斗争中的国际兄弟联合的等价物。这样,关于德国工人阶级的国际职责连一个字也没有提到!”
“这个纲领的国际主义,比那个自由贸易派的国家主义还差的难以估量。”
驳6:
Key answer:
“但是,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即使我把雇佣劳动废除了一百次,也还废除不了这个规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规律不仅支配着雇佣劳动制度,而且支配着一切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不能消除自然本身造成的贫困,而只能使它普遍化,使它同时分布在社会的整个表面上!”
“在我们党内,这样一种科学见解已经给自己开辟了道路,这就是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
“雇佣工人只有为资本家(因而也为他们的剩余价值的分享者)白白地劳动一定的时间,才被允许为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劳动,就是说,才被允许生存;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中心问题就在于:用延长劳动日的方法,或者用提高生产率、从而使劳动力更加紧张的方法等,来增加这个无偿劳动;因此,雇佣劳动制度是奴隶制度,而且社会劳动生产力愈发展,这种奴隶制度就愈残酷,不管工人得到的报酬较好或是较坏。”
“‘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这一不明确的语句,应当改成: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由此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就自行消失。”
驳7:
Key answer:
“如果工人们力求在社会的范围内,首先是在本民族的范围内建立集体生产的条件,这只是表明,他们在争取变革现在的生产条件,而这同靠国家帮助建立合作社毫无共同之处。至于现存的合作社,那么只有它们是工人自己独立创设的,既不受政府的保护,也不受资产者的保护,才是可贵的。”
驳8:
tatement:“国家的自由基础。”
Key answer:
“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站在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而且就在今天,各种国家形式比较自由或比较不自由,也取决于这些国家形式把‘国家的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
“‘现代国家’是一种虚构。”
“但是,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筑在资本主义多少已经发展了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所以,它们具有某些极重要的共同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谈‘现代国家制度’,而未来就不同了,到那时‘现代国家制度’现在的根基即资产阶级社会已经消亡了。”
“这就是这一切美丽的东西都建立在承认所谓人民主权的基础上,所以它们只有在民主共和国才是适宜的。”
驳9:
tatement:“通过国家来实施普遍的和平等的国民教育。实施普遍的义务教育。实施免费教育。”
Key answer:
“‘通过国家来实施国民教育’是完全要不得的。……应该使政府和教会一样地对学校不起任何影响……倒是国家需要从人民方面受到严格的教育。”
“我已经说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jR�I�&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五):读书笔记+重要问题整理
前言:
会从图书馆马列著作区域的书架中挑出这本《哥达纲领批判》,完全是因为它在其中薄得鹤立鸡群。谢良佐在论“格物致知”时提到“格物”应先从易处着手,篇幅短小虽不能保障易懂,但这小小的一册相较其他的“板砖”确实给人亲近之感,遂不幸成了被我先下手的软柿子。
说明:
2:“”中为马克思的批注
目录:
一·写作背景说明
1.1社会背景:德国工人运动如火如荼、两党合并
二·重要主题整理
2.1劳动与社会的关系
2.2劳动者受奴役的根源
2.4对“平等的权利”的分析
2.6消费资料的分配取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
2.7工人阶级和其他中间等级的关系
2.8工人运动的国际意识
2.9对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批判
2.9A生产合作社要摆脱国家的控制
2.9C教育问题
2.9D妇女及儿童的劳动限制
三·问题汇总
一·写作背景说明
1.1社会背景:德国工人运动如火如荼、两党合并
//
拉萨尔主义是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一种机会主义,秉持这一主义的拉萨尔派在运动中多具有以下特点:1政治上:反对暴力革命,试图通过议会斗争、争取普选权的方式变革政治,把普鲁士君主帝国变成“自由的人民国家”;支持普鲁士政府自上而下统一德国
2经济上:主张在国家的帮助下建立生产合作社,将资本主义和平地改造为社会主义
3组织上:奉行领导人独裁原则
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拉萨尔主义愈发成为德国建立统一的革命工人政党的障碍。
二·重要主题整理
2.1劳动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劳动观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而因为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中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p8
注:《纲领》第一条目旨在点出劳动与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社会(【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存在的场所)由劳动才能维系,而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中才可能。劳动是由劳动者提供的,因此为了维持劳动的继续,进而保障社会的存在,劳动者应该受到最大的保护,因为他们是劳动的主体。这一条目的目的可能是想从劳动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出发,得出应该保障劳动者利益的结论。但它的表达显然不够明晰,甚至有误导作用。马克思对此进行了几点批判:
1“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p8
注:这是对劳动理论的纠正,当然不仅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许多自然力如风力、水力都可以产生使用价值。这点批判更偏向于单纯的理论修正。
2“一个社会主义纲领不应当容许这种资产阶级的说法回避那些唯一使这种说法具有意义的条件。”p8
唯有将这个条件摆出来,工人们才会意识到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却仍未摆脱贫困,并不是因为他们劳动不足或劳动产生不了价值,而是因为资本家的剥削。可见纲领这一说法确实有意无意地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事实。
3“【属于社会一切成员】?也属于不劳动的成员吗?那么【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又在哪里呢?只属于社会中劳动的成员吗?那么社会一切成员的【平等的权利】又在哪里呢?”p12
注:基于社会现实,纲领第一条目所得的结论是自相矛盾因此不可能的。社会现实就是社会成员有劳动者和非劳动者的分别,社会的总体劳动所得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而若要把社会总劳动所得分给一切社会成员(包括非劳动者),那么他们分得的就不可能是【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这是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至于对【平等的权利】的分析,后文会专划出一个主题来论述。
//
2.2劳动者受奴役的根源
【在现代社会,劳动资料为资本家阶级所垄断;由此造成的工人阶级的依附性是一切形式的贫困和奴役的原因。】p11
注:这一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是对国际章程的“修订”,马克思起草的《协会临时章程》的原话是:“劳动者在经济上收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即一切社会贫困、精神沉沦和政治依附的基础”。
1“在现代社会,劳动资料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所垄断(地产的垄断甚至是资本垄断的基础)。……‘生活源泉’这一补充语充分表明,劳动资料也包括土地。……在英国,资本家甚至多半不是他的工厂所在的那块土地的所有者。”p11
而土地资源作为劳动资料也被土地所有者垄断,因此纲领的内容掩盖了土地所有者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罪行”,让人错以为垄断劳动资料的只有他们的老板,而对把地租给他们老板建立工厂的地主们视而不见。
马克思提到这是拉萨尔有意为之的结果,拉萨尔与代表封建地主利益的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有秘密关系,他仅仅攻击资产阶级。
//
【劳动的解放要求把劳动资料提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要求集体调节总劳动并公平分配劳动所得。】p11
批判:
1“什么是‘劳动所得’呢?是劳动的产品呢,还是产品的价值?……‘劳动所得’是拉萨尔为了替代明确的经济学概念而提出的一个模糊概念。”p12
2“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难道资产者不是断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
注:劳动所得、公平的概念模糊不清,作为一个党纲,对其中表述的重要要求之一便是表意的明确性,不能容许有被歪曲理解的可能。
1“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么集体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p13
注:在将社会总产品分配给个人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扣除,扣除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用于维持接下来的生产(如补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为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防止自然灾害的保险等等),另一方面用于社会的维系(如管理费用、公共需求、社会保障等等)。因此,每个人分得【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是不可能的,但在某种意义上,从社会总劳动所得中扣除的部分又会间接地对每个生产者谋利益。
注:在正式进入消费资料的分配过程时,每个生产者最终能分得多少,取决于他们为社会提供了多少劳动,也就是按劳分配。劳动凭证的设定在我看来很新颖,我在思考它与一般等价物如货币的区别。消费资料分配的途径是社会储存,可见此时的社会中不存在私营企业(??)
这一部分有许多问题,会在下文的第三部分提出。
//
2.4对“平等的权利”的分析
“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生产者的权利同他们提供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但是,一个人在体力或智力上胜过另一个人,因此在同一时间来提供较多的劳动,或者能够劳动较长的时间……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就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权利,就它的本性来讲,只在于使用同一尺度;但是不同等的个人要用同一尺度去计量,就只有从同一个角度去看待他们,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去对待他们,例如在现在所讲的这个场合,把他们只当做劳动者……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p15
注:马克思在此对“按劳分配”中看似每个劳动者都具有的“平等的权利”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最终得出这种权利的平等是不合理的。“按劳分配”的方式中,劳动者的平等体现在他们都有通过自己劳动来获得消费资料的权利,而劳动量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劳者多得,天经地义。但实际上,人之间的各种差距总会造成他们劳动量的不平等,小孩再怎么努力工作也终究比不上成年人的工作量。因此,马克思说这种平等的权利就内容而言和其他一切权利一样死不平等的——权利是以某种特定角度以同一尺度对人进行衡量,人的差异性必然导致衡量的结果不同。
简言之:平等的权利并不一定能带来公平的结果。联系一下我国在教育资源空间分配极其不均的情况下,高考制度中的加分政策。这就不是平等的权利,但却可以避免由现实差异造成的弊病。
//
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
在随着各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
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p16
//
2.6消费资料的分配取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
“……在所谓的分配问题上大做文章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那也是根本错误的。”p16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只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庸俗的社会主义效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围绕着分配兜圈子。”p17
注:马克思在这里批判了纲领中对于分配问题的过度重视,在生产关系中,只看分配而不看所有制是视角的本末倒置,因为所有制决定了分配制——资本和地产等生产的物质条件既然掌握在资本家手中,无产者就不得不白白提供自己的劳动力,才能获得那一丁点仅仅能维系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消费资料。
//
2.7工人阶级和其他中间等级的关系
【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情,对它来说,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p17
//
2.8工人运动的国际意识
【工人阶级为了本身的解放,首先是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同时意识到,它的注:为一切文明国家的工人所共有的那种努力必然产生的结果,将是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p19
看看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纲领》的这一部分。
“……拉萨尔从最狭隘的民族观点来理解工人运动。……不言而喻,为了能够进行斗争,工人阶级必须在国内作为接机组织起来,而且它的直接斗争舞台就是本国。”p19
注:我不太明白马克思批判的要点所在,是在指摘纲领引用的对象不好?或是说其中传达出的国际意识远远不够?但我不认为“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这一说法有何不妥?
//
2.9对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批判
注:纲领开始描述工人党具体的奋斗目标:在政治上建立自由国家,在经济上废除现存的工资制度也就是雇佣劳动制,以及其中的【铁的工资规律】。马克思把他的笔尖对准了【铁的工资规律】,并将它批得体无完肤。
“为了不让它埋没掉,竟胡说什么‘废除工资制度<应当说:雇佣劳动制度>连同铁的工资规律’。如果我废除了雇佣劳动,我当然也废除了它的规律,不管这些规律是‘铁的’还是海绵的。但是拉萨尔反对雇佣劳动的斗争几乎只是围绕着这个所谓的规律兜圈子。”p21
“‘铁的’这个词正是正统信徒们借以互相识别的一个标记。但是,如果我接受带有拉萨尔印记因而是拉萨尔所说的意义上的规律,我就不得不连同它的论据一起接受下来。……这就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但是,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即使把雇佣劳动废除一百次,也还废除不了这个规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规律不仅支配着雇佣劳动制度,而且支配着一切社会制度。经济学家们50多年以来正是以此为根据证明,社会主义不能消除自然本身造成的贫困,而只能使它普遍化,使它同时分布在社会的整个表面上!”p21
“拉萨尔并不懂得什么是工资,而是跟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事物的外表当做事物的本质。”p22
注:马克思非常不满纲领中对工人运动的经济目标的设定,其中拉萨尔经济学理论所谓的【铁的工资规律】更是让他忍无可忍,这不仅在经济学意义上是一无是处的谬论,更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相,把工人的贫困归结为自然规律。然而最让他气愤的是,在此之前,有关工资的科学理论早在党内得到认可并被广泛传播,但如今【铁的工资规律】却被堂而皇之地写入党纲,这无疑是对以往科学见解的践踏。——马克思气炸了(并怀疑爱森纳赫派领导人的脑子是不是也和那【铁的工资规律】一样生锈了)
在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铁的工资规律】以及作为它依据的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英国经济学家托·马尔萨斯认为人口以几何级数率(1、2、4、8、16……)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率(1、2、3、4、5……)增长,人口的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是一条“永恒的自然规律”。他用这一观点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遭受失业、贫困的原因,认为只有通过战争、瘟疫、贫困和罪恶等来抑制人口的增长,人口和生活资料才能相适应。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又称马尔萨斯主义。
【铁的工资规律】是拉萨尔的一个经济学观点,认为决定这工资的铁的经济规律是这样的:“平均工资始终停留在一国人民为维持生存和繁衍后代按照习惯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之上。这是这样一个中心点:实际日工资总是在它周围摆动,既不能长久地高于它,也不能长久地低于它。”因为若长久高于,工人的生活状况会有所改善,繁衍后代会增加,因此工业人口会增加,人手供应变多,结果会把工资压低;同理可得,反之亦然
//
2.9A生产合作社要摆脱国家的控制
注:纲领开始阐述社会建设理论,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应当建立生产合作社,但绕有意味的是要在国家的帮助下建立,这又引起了马克思的不满。
“‘总劳动的社会主义组织’不是从社会的革命转变过程中,而是从国家给予生产合作社的‘国家帮助’中‘产生’的,并且这些生产合作社是由国家而不是由工人‘建立’的。这真不愧是拉萨尔的幻想:靠国家贷款能够建设一个新社会,就像能够建设一条新铁路一样!”p24
“由于还知道一点羞耻,于是就把‘国家帮助’置于——‘劳动人民的民主监督下’。”P24
“至于现有的合作社,它们只有在工人自己独自创办,既不受政府保护,也不受资产者保护的情况下,才有价值。”p24
//
“自由国家,这是什么东西?”p26
“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高踞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p26
“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的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立在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只是这种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罢了。”p27
“纲领的政治要求除了人所共知的民主主义的陈词滥调,如普选权、直接立法、人民权利国民军等等,没有任何其他内容。”p27
“庸俗民主派把民主共和国看做千年王国,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正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最后的国家形式里阶级斗争要进行最后的决战。”p28
//
2.9C教育问题
【由国家实行普遍的和平等的国民教育。实行普遍的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教育。】
注:乍一看纲领关于教育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我读了之后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马克思立马当头棒喝锤醒了我:
“是不是以为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对一切阶级都可以是平等的呢?”p29
“在美国的几个州里,‘高一级的’学校也是‘免费’的,那么,事实上这不过是从总税收中替上层阶级支付了教育费用而已。”p29
“【由国家实行国民教育】是完全要不得的。用一般的法律来确定国民学校的经费、教员资格、教学科目等等……这同指定国家为人民教育者完全是两回事!相反,应当把政府和教会对学校的任何影响都同样排除掉。在普鲁士帝国,倒是需要由人民对国家进行极严厉的教育。”p29
注:马克思看清了教育状况也是由经济状况决定的,因此“平等的教育”在当时的社会绝不可能实现,而高等学校的免费教育正如要求免费进行民事诉讼,受益者只能是上层阶级,因为只有身处高位的他们才有能力接触。最值得玩味的是马克思对于政府与教育的看法,他无疑是认为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脱离政府的控制——不是国家教育人民,而应该由人民对国家进行极严厉的教育。
//
2.9D妇女及儿童的劳动限制
【限制妇女劳动和禁止儿童劳动。】p31
注:这里同样有着含糊不清的问题,限制是指限制她们的工作时间、劳动量,还是限制她们的工作种类?
“普遍禁止儿童劳动是同大工业的存在不相容的,所以这是空洞的虔诚的愿望。
实行这一措施——如果可能的话——是反动的,因为在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严格调节劳动时间并采取其他保护儿童的预防措施的条件下,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P31
注:不知道我是不是可以把这段话理解为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不反对童工,要以一种适当的方式结合劳动和教育,我很好奇他是否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可供儿童进行教育劳动。(嗯?这么这么像犯人的劳动改造?)
三·问题汇总
(肝到今晚由于水分蒸发大脑开始缩水,其实有很多重要的问题能够以更正式的形式提出,但暂时就把我阅读过程中随手记下的问题先放在这里,以后再整理。问:脑子缩水后由于它的“水分”变少了但脑容量却变小了,那么它是变聪明了还是变傻了呢?答:我能提出这个问题,大概是变傻了。)
1:爱森纳赫派领导层为了实现两党合并在原则问题上对拉萨尔派做出的让步是否是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的,因为只要涉及党纲的当然都是原则问题,想保持以往的原则就必然否定拉萨尔派所持的原则,那么这与其说是合并,更像是吞并,拉萨尔派应该也不能容许这种情况的发生。?
3:每一个生产者,在做了各种扣除后,从社会领回来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这可能吗?
4: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是什么意思?它如何能够被消除
劳动不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孙笑川表示不服
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5:革命是否必然伴随着暴力?
7:鬼知道为什么在做了个项扣除之后,每一个劳动者从社会领回的恰好是他给予社会的?——是否要联系马克思在上文对扣除一部分劳动所得的结果的解读:“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生产者谋利益。”
8:如何量化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