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过关了,但还有下一关。
这下一关,除了保证边防控边复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外防输入”。
张文宏今天也说:
11月份可能会出现下一波疫情,像非洲、南美等医疗资源不充分的国家,可能真的很难度过下一个冬季。
但全球疫情的控制,又恰恰取决于这些医疗条件落后国家是不是能控制好。
现在海外疫情依然处在爆发期,很糟糕,每天新增病例还是高达7、8万,根本看不到拐点在哪。
我们国家这些跟国外交流密切的沿海大城市,一不小心就容易卷进去了再次爆发。
别说大城市,现在小县城都沦陷了。
把守中俄边境的绥芬河,昨天一天就输入49例,累计确诊病例达到243例。
一个省,新增1例都人心惶惶,一个连三甲医院都没有小县城,一下子涌来两百多例,真的太可怕了!
那里现在的状况,又是什么样呢?
加紧建方舱、大批医护人员来驰援、两位顶级专家才出武汉又出征再战、全部小区封闭管理、急缺医疗物资......
无论是境外还是境内,这都将是一场持久战。
我们国内疫情的控制,要靠边境防疫,要靠医护人员,当然,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自我防护。
每到周末、节假日,景区、公园、商场到处都是人,有的地方甚至跟平常毫无二致,很多地方不戴口罩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看到这些,真的背后发凉。
现在境外输入的确诊病例都是立马隔离治疗,对普通居民来说,并不是感染风险最高的人群。
现在几乎每天全国都有几十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也还有1046例。
昨天绥芬河的49例确诊病例中,就有27例是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
但无症状感染者有着完美的伪装和很强的传播性,只要不主动检测根本发现不了,没发现就能随便在人群中传播。
而现在的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感染给别人的风险也极高。
前天,哈尔滨新增一例本地确诊病例。
54岁的郭某自述无武汉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居史,也无法确定是否与有咳嗽等症状人员或确诊人员、轻症病例有过密切接触。
大概是出现了发热的症状,3月30日,郭某去医院询问过发热用药,4月3日又前去医院拍了CT。
等到终于想起来可能跟病毒有关,让人陪同去医院两人还都不戴口罩。
真的绝了,短短几天的功夫密切接触了24人!
即便你在的城市清零多日,你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并无外地旅居史,也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现实总是猝不及防给你当头一棒。
最安全的最做法依然是做好自我防护,尽量不聚餐,少出门。
正如昨天钟南山院士一直强调的那样:
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
每次看到专家们不断出来敲警钟,而另一边,一大堆人又完全不当回事,清零的努力一次又一次被付之一炬时,我都特别气愤。
因为,他们不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是对别人不负责。
谁也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某个擦肩而过会不会就成了密切接触,谁也不知道人群当中的陌生人有没有感染风险,自己又会不会连累无辜之人给家人朋友带来风险。
我还记得清明节全国默哀日那天,所有的社交平台都被缅怀和祭奠刷屏了。
无数人说着要记住那些逝去同胞和英雄,记住那些笼罩在巨大苦难之下的小人物:
别忘了那些牺牲在一线的医护、警察、志愿者;别忘了吹哨人李文亮;
别忘了那个小男孩,在爷爷去世很多天后,志愿者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他说,因为爷爷告诉他外面有病毒不能出去;
别忘了援鄂返回离家一步之遥却在隔离最后一天倒在隔离酒店的张静静......
希望大家说的,不是一句句只为了应景的空话。
而是发自内心去敬畏生命,去对别人负责,去用实际行动坚守。
疫情还未结束,真的不要掉以轻心,不要松懈,再坚持一下,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亲朋好友!
转发在看,用实际行动为防疫出一份力!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