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家里的老人无德怎么办?心理学家:请坚持做3件事
日期:2020-04-12 12:00:39 作者:神奇小小 来源:第一心理 阅读:

家里的老人无德怎么办?心理学家:请坚持做3件事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里,孝是最重要品德,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孝不孝顺,甚至会影响命运前途——科举制之前,朝廷采用察举制为国家输送人才地方中央推荐人才,考核占比最重就是孝道

  由此可见,中国是一个文化非常浓厚,宣扬“孝”文化的国家。

  历代封建王朝长辈威严深深压在每代青年身上。那时的中国,长辈、族长家族的人有极大控制权。最直观反映就是多年媳妇熬成婆。

  因为婆婆是家中长辈,对儿媳绝对控制权。让什么时候起床就得什么时候起,让做什么就得做什么。即使不合理很为难,也得顺婆婆的意。

  这种长辈威严不可侵犯观念,深植每个中国人中。

  甚至有些品德败坏的长辈,小辈也必须退让忍让,不可忤逆。

  随着思想解放人们对长辈的敬畏之心慢慢消退,有人突然提问:如果长辈品德不好,我该不该尊敬他,照他的话做?

  地下网友纷纷评论不该。

  从古至今,无德老人一直存在利用长辈姿态专职、无良、无德,在家庭团体内,对小辈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尊敬长辈,满足长辈的一切需求,如果是长辈不对要求合理,我们该如何保持尊重

  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调整

  加州的冲突咨询师Kathleen Bartle说:“有些性格特征可能总会激怒,可能是那个总是错过期限同事,或者是那个讲冷笑话家伙看看是什么总是让你生气,还有谁在按你的情绪按钮。”

  中国中庸之道,对待长辈首先要孝顺。如果长辈不对,那也要维持面上平和,不能撕破脸。

  但有些无德老人真的让人难以忍受

  那些无德的老人,遇事刁难你,家事只手遮天,以孝之名随意指使孩子,呵斥孩子,倚老卖老...

  你不断被激怒,迫于孝道又不断压制,渐渐累积了一个个情绪爆点

  加州的冲突咨询师Kathleen Bartle说:“有些性格特征可能总是激怒你,看看谁总惹你生气,什么行为是你的情绪按钮?”

  我们与老人的关系不好时,最优方案建立新的相处模式

  尊重长辈是我们应该做的,但要求不合理或老人愈发过分时,要勇敢说“不”。

  注意,我说的是表明立场,告诉老人你有哪些底线不可碰,而不是指责老人、言语攻击,导致事态加重。

  但是,老人若一直拒绝沟通不愿改变,甚至恼羞成怒变本加厉时,我们要处理失落的情绪,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把负面情绪朝老人宣泄。

  双方博弈时,坚持自己的立场最重要。

  心理学家梅格杰伊在《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说:大部分人的童年,都受过或大或小的伤害思想独立后,人们总想修复去向伤害说不,却不断陷入问题当中,迟迟走不出伤害。

  亲人与我们相处的时间最长,他们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法逃离,若伤害已经造成,我们就不应该以问题的视角看过去的不幸,而是该以客观的第三方视角找寻解决方法。

  老人虽给我们带去痛苦,却也锻炼了我们情绪的察觉能力。

  过程虽有失去,但也伴随得到。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他们,我们又要坚持自己。剩下能做的就是安抚老人,重新找第三种谈话模式,相处模式。

  我们的父辈往上,都是跟着国家经历过苦难的人。那个年代的生存压力大到无法想象,他们前几十年活的极其压抑。文革时期,全民的信仰被摧毁,价值观破碎。

  他们只剩下生存本能,年老唯一找到价值存在感的地方,可能就在小辈身上。

  要想降低老人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就要放下与他们博弈的想法,世间的问题不是你打赢我或我战胜你两条路。尊敬老人是亘古不变的美德,我们要做的是尊敬他们的同时不愚孝。

  我们处在互联网、高科技腾飞的时代,老人的记忆还停留在吃不饱穿不暖的过去。我们都处在时间的转折点上,唯有血缘之间的爱,是我们的共鸣。

  过去的经历让老人没有安全感,导致控制欲极强。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立场,但逢年过节该回家回家,该孝顺孝顺。

  用态度告诉老人,我虽然没听你的话,但我爱你。

  时间久了,老人也就放下对我们的控制欲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家里的老人无德怎么办?心理学家:请坚持做3件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