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知乎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也算是老玩家。我有一种很明确的感受:知乎变得越来越娱乐化了
早在几年前,知乎开始改革,已经有不少人大呼“知乎药丸(知乎要完)”,不过几年过去了,知乎非但没有完,并且用户还越来越多了
不过“知乎药丸”也不全错,站在用户基础上,它是越变越多。但站在内容的深度上,它确实完了
我了解到知乎这个软件很偶然,那时每当我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上百度搜索,经常发现质量最高,最严谨的答案就在知乎,所以好奇下载罢了
不过,知乎当年这种严谨的回答会出现一个问题:与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相违背
如果知乎一直走这种严谨的道路,永远都是小众软件。所以,它开始改革,修改算法,将更多轻松娱乐的内容纳入首页,并跟随视频的大流,加入视频分享
这样做,就导致了现在的知乎更像是“娱乐软件”,里面有用的内容越来越少,娱乐的内容越来越多→更多用户因为娱乐需求而下载知乎,老知乎用户卸载知乎→严谨更加少,娱乐回答更多
不过站在历史的角度,知乎绝对不是唯一一家转型的企业,例如b站,也在做转型,因为曾经的b站太小众化了,不转型非但赚不到钱,还有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
因为互联网发展太快了,我们试想一下,10年前那些火遍全中国的软件(猫扑,天涯,博客等),现在已经冒不起泡了
当然,企业也不是一定要变,这个跟企业的定位有关,一些企业无论做的多大,他们的定位都无需改变,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例如淘宝的购物需求,腾讯的沟通需求。公司做的大不大,无非就是赚的钱多不多的问题罢了。而像知乎,b站这些网站,随着发展,如果不转型,是会不断丧失用户,直至死亡的
这,就是知乎转型的原因
而最搞笑的是,明明知乎已经放弃了“严谨回答”,转型做“娱乐软件”了,前几年还找刘昊然代言知乎,主打“有问题,上知乎”,这显然就是广告与实物不符
不过也没办法,知乎这种软件,论严谨深度,更36K,虎嗅没得比。论视频娱乐,跟抖音快手也没得比(包括现在,里面的视频无非就是抖音西瓜转载而来的,轻轻松松千赞)
定位模糊,没有特点,除了吃老本,主打“有问题上知乎”以外,并没有其他优势了
站在经济学的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没有特点的物品,是无法得到大家的喜爱的
这,就是现在知乎的尴尬之处
其实,你会发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其实就是照搬国外的成功软件,例如QQ、抖音,知乎,各大视频网,其实都是模仿外国同类软件的
所以,从商人的盈利角度来讲,昨天为了赚钱,照抄国外软件,今天也一样可以为了赚钱,转型吸引用户。
其实讲白了,都一样,都是为了赚钱罢了
所以有时候我会觉得非常没意思,国内比较聪明的人照抄了国外流行的模式,然后吸引国内用户,再利用流量赚钱,仿佛自己就像韭菜一样,股票被收割都算了,连自己薄弱的流量都要被收割
这让我想起《人类简史》里的一段话:富人不断的投资盈利,而穷人只需要按照富人的指引,不断消费就够了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貌似自己有太多的选择,但实际上,无论我们怎么选,其实都是在“资本家的圈子里”,无非是从这个资本家跳到那个资本家罢了
细思则恐,细思则恐,还是不要想那么多,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
就是这样
走心
如果觉得有用,点点“在看”,谢谢
公众号:毕业不等于失业
全国最多干货的大学生平台
公众号福利
回复
【12】17种大学生可操作的兼职模式
【16】800元从中公学来的简历写法
【18】两年考六七个证书的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