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时刻》是一本由[巴西]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式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1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每一天都是从死神那里偷得。我们用不和谐音程写作。我所写下的是潮湿的雾、奥陶纪的波涛、巴赫前的寂静,是孤独刺杀孤独。词语是纵横交错的阴影流出的声响,是石钟乳,是花边,是管风琴里升华的音乐。我不敢向这张网呼唤词语,这网颤动而丰富,垂死而黯淡,它把痛苦那粗重的低音当做反调。活泼的快板。星尘,磷火,图像,在爱和叹息都没有说出之时。
●16 李斯佩克朵被翻译和引进有几年了,刚开始读她。于是……竟然第一次在一个女作家身上,找到另一个自己。 那种向内探索的、一再询问的、琐碎的、无主题的、看似无故事的、呓语式的写作风格与哲学。 整本书都很动人,每句话,每个字。几乎是带着泪和颤栗看完,要变成枕边书反复读了。 2019.9.25 21:00 飞机上刚合上书
●他谨称要进入这个故事,必须要全身心地陷入这姑娘的境地,全然沉浸于这姑娘之中,方能把握真相。我承认我有罪恶,面对一个全然不曾有过知觉,自我,存在的角色,我颇为糟糕地分神了几次,这种糟糕就像是对一种绝对信任的背叛。上帝显现在他眼前,他却把头偏了过去。这太糟糕了。
●这不仅仅是写作。“她没有途径得到轻雨一般的烟火那层层叠叠的璀璨,我也没有。”
●因为李斯佩克朵 空是有价值的,它近似于满。获得的一种方式是不去追寻,拥有的一种方式是不去企求,只去相信。
●这本出新的了,买来送人~
●有形的生活 无形的精神,诗一般的言语。生活仿佛没有什么真实,唯有自己是否相信它曾经发生过。赞闵老师如同初雪落地无声般柔美的翻译。世间所有的开始都由一声“是的”开始,在之前的之前也有“未曾”,但我们并不知道。
●完美的无以复加。 “她想吐出辉煌的物事。一千个角的星星。”
●当叙述者说他爱玛卡贝娅时,我多么想哭;可是现实里,玛卡贝娅,我只会怜悯她,我绝不会爱她。多么讽刺而又悲戚的死亡,克拉丽丝太让人惊艳了。
#跳蛙看点书# [星辰时刻] 看之前就预料到自己看不懂,看完果然不太懂,这篇克拉丽斯生命最后的小说似乎没有开头,没有高潮,只有讲述者叙说这惨淡的现实,这是一种自述?对自己生平的投影?第一次如此着迷于一篇意识流短文,女孩玛卡贝娅不为自己而活却也不知为何而活,单薄枯瘦的身体痴想爱情的滋味,在产生些许人生幻想而拥有贪念时就戏剧性讽刺性地死亡,迎来了她的星辰时刻。"死亡是与自己的遭遇"这一句话道出了玛卡贝娅们只用在人生结束才触摸到真正的自我,或许这个故事是个讽刺性的结局,也或许这就是克拉丽斯心中她的最好结局。 我不禁想起了……陈韵如,但不同点是陈韵如身边还有人爱她:莫俊杰、妈妈、弟弟……而玛卡贝娅这样不幸的姑娘又有谁来拯救呢?竟令我觉得死亡是她的最好归宿。我一开始并不明白星辰时刻的璀璨,但一想这其实有点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前火光里璀璨的美梦,辉煌而寂静。
《星辰时刻》读后感(二):性高潮
玛卡贝娅的生命是一场漫长的、干瘪的性高潮。她是那么的弱小,空无,缺乏活力,仿佛她的存在只是即将在阳光下变为透明的虚影,可这虚影又那么的广阔,包容着整块受苦的土地。在那几乎就要消失不见的灵魂中,蕴含着一种绵延不绝的吐息,绽放在接近死亡的最后一刻。死亡给了她解放和自由,所有的,本该一直享受的快感都在那接近结束的一刻,从她身体深处的种子中诞生,片片星辰洒满天空。我们多么容易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啊,被忽视的,不被爱的,毫无希望地在世上漫无目的地生活,却抱有一种茫然的信仰的我们。在能够喘得上气的片刻里,偷偷地享受幻想和自由,靠这个维持掉剩下空虚、悲苦的人生,还不自知自己的命运是悲惨的。女性,没有力量,贫穷,没有希望。她不像故事里其他的几个角色。这写书人倒是慢慢也就成了她,仿佛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女孩,仿佛一个死去又重生,带着所有的回忆,因而更加无所适从的女孩(是的,她在书中看起来是男性,但她仍是一个女孩)。触动因为这极强的,直戳人心的表现力;也因为在其中旋转的哲思。我想我们所有人在某种程度上,都觉得自己是位格格不入的异乡人。女性尤其如此。等待着结束,等待着鲜血从身体里流出,等待着那片刻的,强烈的让你大腿颤抖的刺激。
《星辰时刻》读后感(三):书写存在之人
“当我死时,我会很想我自己的。” 第一次接触此作者的作品,读了前言,引起无限好奇。因为伊丽莎白•毕肖普翻译过她的作品,而伊是我喜欢的诗人之一,虽然我并不喜欢读诗。 也许本书有作者自我的影子,但读者更应该将其看作是一次对偶尔瞥见、却几乎不认识的自我的探索。 作者被同行评为:只书写存在的作家,且有一种对空无的激情。她的遣词造句真的是太与众不同了,每个逗号间的描写本风马牛不相及,却在她的笔下又融合的刚刚好,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感叹其奇妙的且无边的想象力。 此段是最令我惊叹的,真的很绝:我无法豁免,人要接受一切,因为之前已经吻过墙壁。但突然之间我感觉到叛逆与嘶吼最后的鬼脸:这是对鸽群的屠杀!活着是奢侈的。 开篇几句就引起共鸣,每个人都是或曾经是这位姑娘“她们存在,却仿佛不存在一般;她们辛苦工作,却无对象可抱怨。” 总之,它只是一本思绪无比跳跃的一本小事,但却让我屡屡感叹:写作竟然可以如此肆意。
《星辰时刻》读后感(四):《星辰时刻》应答了我这些日子无法说出的,顺着它的力,我也流出了下面这些油。
《星辰时刻》应答了我这些日子无法说出的,顺着它的力,我也流出了下面这些油。
这些夜晚,我就像守着泥泞里的石头(或我已经置身其中),我无法,也不渴望靠一个夜晚、两个夜晚、或无数个白天来把它弄出个所以然来。那个夹角里的东西是令我恐惧的,但我还是一次次地,站过去。像自己捂住了自己的心跳,却听到了更大的心跳,像反复敲打一座不会响的钟(不然,你就把我打进去吧!但你不要。)
没有那种勾连着一切熟悉的,可利用的,像从深夜与黎明之间的河里拉出来的,闪着鱼光的网来撑住我,况且我也不想要,它们自然可以愈加坚固、丰富,但然后呢?这种贪婪和另一种贪婪又有多大不同呢?也许等到有一天我想要甩掉它们,反而成为巨大的阻力。(也许就是现在)
但我为什么还要写呢?我觉得这个写是用来被损耗的,是抵消恐惧的一种方式。用一种行为上的、精神上的摩擦,来盖住更可怕的,无声的摩擦。这谈不上崇高或廉价的激情(我讨厌美化文学价值的论调),我只是紧紧勾住了那匹夜风里疾跑的马的脖子,跑。
大雨倾盆,用词语去粘连感觉,甚至写一首诗都太容易了(因为它意味着“可结束”),有一种更中间的状态,无法被谈论的地带,像斑马线中间那几条线,人们匆匆走过,向着对面的绿灯或红灯,而我停下来,感觉到四周的人流和车流搭建的漩涡,而我短暂地站在了空白的台风眼里,可怖的台风眼。
接着,我也继续过马路,这该死的惯性。就像患有癫痫的握笔者,面对着一张空白的纸,无法按捺去写、去填补/盖上这刺目的白的欲望,而最后,只能埋在白纸里哭泣,背后感觉到阳光微微的刺痛。
然后,我甚至觉得生命结束在这种泥塘里比结束在某种“岸”“清晰”要好,就像我翻读着书,希望它快点结束,又希望它永不结束,就像我希望自己快点写完这些话,却更希望它永远写不完。
能不能不要答案,永无答案,然后让我被结束。
《星辰时刻》读后感(五):在黑暗中寻找词语——读《星辰时刻》
这是美丽与毁灭。一朵柔软易碎的花瓣,捧在手掌都怕被揉碎,一颗渴望绽放哪帕微小的一丝丝光亮的小星星,第一次看到文字竟可以如此恣意汪洋,仿佛轻盈随兴地游走于天地之间,星辰之中。一个本我,一个超我,作者把自己化裂一男一女,男的(罗德里格)作为全知世界的书写者,女的(玛卡贝娅)是他笔下的人物,随着叙述者罗德里格的、闪躲忧郁的絮絮叨叨中,女主角迟迟不出现,叙述者陈述自身写作的焦虑,灵感的匮乏,对生与死的质疑和悲观,篇幅差不多到全书的一半时,女主角在他犹疑不定的语气中登场:一个如此可怜苍白的小生物,自卑、丑陋、虚弱,单纯,她不是白痴 ,但是言行像白痴 ,就像一杯冷掉的咖啡,没有人在意她.....寒冷的冬天,看得我瑟瑟发抖,克拉丽丝通过她设置的男性叙述者用梦呓一般的自言自语般地语调描述着这个女孩。她苍白而必死,如此确定,肯定。她有一份固定的打字员工作 ,她觉得很满足了,她也自己小小的快乐:拿到月薪后会去看一场老电影(因为票价相对便宜);会买大红色号的口红把自己的嘴唇化成玛丽莲.梦露般的性感红唇口型;用鲜红的指甲油涂抹指甲;请一次病假,只为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另外四个同住的室友去上班了),多么难得珍贵的孤独,此刻全世界都属于她;周日她醒得更早一些,为的是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什么都不做。。。她心满意足地想:我是打字员,我是处女,我喜欢可口可乐。。。。‘
但大部分时间她是悲伤的,她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什么,她不知道为何而活,"这么年轻就生锈了“ 她暗自想。。。。连谈的唯一一个男朋友,狂躁暴烈,和她半喜半嫌恶得相处着,一边约会一边刻薄讽刺她,最后看上了她的那拥有高贵种族血统的女室友,尽管对方更丑,但男朋友觉得可以延续优质的下一代。”你, 玛卡贝娅,就是汤里的一根头发。让人不想吃。”
我读的这是《悲惨世界》吗?悲惨世界至少前方还有希望,这是成人版卖火柴的小女孩。
《星辰时刻》看不到光明,无望的黑暗像无底洞,望不到头看不到边际。作者的自我分裂也在不知不觉地撕扯着,他想给女主角一个好结局,但似乎有无形的手牵引着他:她必死,她命该如她此。最后算命的一章简直谅是可怜的女主角死亡之前的弥留之光,算命师预言她将会遇上名叫汉斯的一位多金、金发的开着奔驰的异国男青年爱上,结婚。女孩带着美好的愿景出门,结果就被一辆急驰着的豪华奔驰给撞了,车主就是一位金发的外国男青年。
她晕眩中感觉生命被绽放了,她想吐出辉煌的物事 ,不是来自于她的身体,而是,一千个角的星星。
好吧,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我记住你了,你这位身世如迷,一生飘泊不定,没有确定身份归属的拉美女人,记住了你抽烟时迷离又坚定的眼神,时刻在闪躲,在逃逸,面对与惧怕互相角力、挣扎,在黑暗中、在星辰中寻找词语,构筑属于你且只属于你个人的故事空间(其实整篇小说是抽离剧情的),灵魂若隐若现。
我要去往空气的尽头,我要行过狂风无助的嘶吼之处,我要走到空无画出曲线之地,我要抵达我的勇气引领我去的地方。
悲伤是未遂的欢乐。
死只是一瞬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