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梁祝》:你看到的是“枷锁”还是“觉有情”?
日期:2020-02-21 08:01:25 作者:云青 来源:正心堂 阅读:

《梁祝》:你看到的是“枷锁”还是“觉有情”?

  -Saying:

  正读书会上线以来,收到大量群友非常精彩影评&书评。每期两部电影与一本图书相得益彰匹配,同一主题不同视角解读,让每一位在交流中都得到了更深更广阔启发

  今天为大家选送的是来自正心读书会群友云青对电影《梁祝》的观后感

  正心读书会06期推荐的是爱情题材影片。其中徐克版的《梁祝》是目前入选影单中唯一的一部国产片。

  “徐老怪”出手,这个千古流传爱情故事,不可能循规蹈矩自然别具一格

  01

  影片的一开场伴随着轻快音乐,是祝英台攀上屋檐俏皮地遥望着远方,此时同样在屋顶隔着玻璃瓶飞舞蝴蝶是她的宠。

  这个无忧无虑不谙世事,不习女红,不善礼节不通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正处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美好年华

  被绑住了双腿,依然可以蹦蹦跳跳,活泼清澈

  “娘,还没有叫转弯啊。”

  “路该怎么走,你自己想啊。”

  “嗯,那我就跳出去了....”

  一如年少时的自己,所有的阻碍似乎都和自己关,以为这个世界是因自己而存在,而未来只有光明善意和美好。

  突然想起这句话: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满脸敷着回春膏的祝老爷期待红光满面能结个好亲家荒诞不经诠释着东晋时代的虚浮和喧哗。

  男女主角终究是要见面的。

  女扮男装化身翩翩公子的祝英台,意气风发的带着一群家丁穿过学堂高坡,坡下一群白衣少年正在背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没有一个时空可以阻隔来自异性吸引,也没有一个时代能拒绝爱情的美好。

  坡上和坡下的人,这群豆蔻年华中的少男少女远远相望,已是莞尔一笑,心意相宜,这正是诗经《关雎》的真实写照

  诙谐的是,老师大喝一声,嘟嘟囔囔地埋怨这群学生不通辞意,不解风情

  辞意岂在文字?岂在背诵?

  岂是隔空的种种臆想

  真实地面对,融入其中,成为那个实相的一部分,才可能真正触碰到真实。

  书院青春校园版的真实写照。祝英台和梁山伯文库巧遇中的不打不相识,敲钟时的互扮鬼脸,同床共寝的嬉笑怒骂,到陪英台考试作弊,秉烛夜读情意渐深渐浓…

  情窦初开的懵懂,不识愁滋味的心灵触碰,就那么自然而然表现出来,那是青春本有的晴朗灵动和美好。

  02

  爱情是能教会一个人成长的。

  梁山伯的琴艺被老师批“只有琴音,毫无琴韵”,实则非曲不动情,只因未到动情处。

  夕阳下,英台被罚,举琴啜泣,梁山伯一席衣端坐树下悄然抚琴。

  对英台的爱怜、担忧陪伴,如同顿悟一般,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琴韵发自心肝脾肺肾”,悠沉而旷远琴声随心顺势而出。

  琴声中,老师在沉思,书院夫人在沉思,祝家小姐在沉思…

  这是一个觉醒的夜晚。

  天真的英台,她的轻快,她的无心,她的不谙世事,在这个夜晚代之以殷勤的期待和重重的忧虑。

  呆萌的山伯,虚虚实实的自我欺骗,也开始由虚入实,终于明白,原来情根早已深种,吾心已付卿。

  03

  十八里亭相送,一场大雨将二人逼至观音洞,也逼着他们正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望。

  那一刻,大雨隔绝了世界,暂停了时间。他们一次次用树枝挡住洞口,挡住菩萨的注视,那是内心深处对所谓男女授受不亲的道德规训的忌惮,和禁欲的表达。

  但是回归本心,遵从内心真实的渴望,最终抛却了一切俗世阻隔,雨幕落下,只剩你我,只剩下自然的、纯真的、本性的情之所至......

  楼台再相会,恢复女儿身的英台,她的笑容明媚、安详、坚定,好像即将来到的大婚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好像什么也伤害不了他们的感情。

  她说:你放心。他说:我当然是放心的。

  一句“放心”,千言万语都在这里了。

  所以即使前路障碍重重,依然可以毫无羁绊地只看到你;

  所以冲破礼制阶级,可以漠视周遭的一切审判;

  所以洗净铅华,即使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所以生死不会成为阻隔,化蝶也要双宿双飞。

  这份爱感天动地,这份爱可歌可泣,然而这份爱太重了。

  现实生活中,如果面对这样的两难,你会如何选择?

  你会在感情的得失里权衡利弊吗?

  你会飞蛾扑火般投入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吗?

  你能漠视一切的外缘环境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吗?

  你敢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不被任何定义束缚吗?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透过故事,你,看到自己了吗?

  04

  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生而为人,情执最难化。

  《楞严经》中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然而正如“烦恼即是菩提”,根本之处也是大机大用之处。

  “爱”是轮回之因,但同时更是基于人性最真实、最有力量的情感,是“破执离相”的最佳道场,是通达觉悟“万物一体”的直心捷径。

  菩萨是谓“觉有情”。

  面对爱欲种种,你是在爱中沉沦,还是在爱中超脱?

  僧人若虚和祝夫人是影片中的另一条副线,相对梁祝二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青涩懵懂,他们是过来人。

  祝家的池塘边,祝夫人看到僧人若虚,一个耳光就扇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她的心里还是只有恨。

  是恨当初他的不辞而别,是恨当初他没有带她远走高飞,还是恨自己一生落入池中的郁郁岁月?

  一段暧昧的情愫,一段真挚的感情,却成了她一生的枷锁。

  若虚说,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只在门外看着他们,这是不取。

  但是为了祝英台和梁山伯,他来到了她的府上,这是他们相隔多年之后的第一次见面,他劝她放了鱼儿的生,给两个有情人自由,其实又何尝不是点化她也放了自己执念的生?这是不舍。

  他依然爱她,这份爱云淡风轻却又情深意重。只是她不懂,也看不透。她说:“鱼儿出去不适应了会死掉”。

  正如围墙内呆久了,一开始你会恨它;慢慢地你会习惯它;日子久了,你会发现自己离不开它一样,她已经忘记了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和遵从本心的快乐。

  她看似什么都有,豪门大户养尊处优,却什么都抓取,背后是套牢了她一生的恐惧和心底的贫瘠。

  他看似什么都没有,身无一物,一袭僧衣,两袖清风,却是参透天地万物无所不有的富足。

  名若虚,实若实,真自妄现,妄由真生,虚虚实实之间,是真性自现的清明。

  同样的一段情愫,她用一生在缠缚自己,深陷泥沼,还要用下一代的屈从来证明自己半生的正确,这是悲催的轮回。

  而他,已将每一段的起起伏伏、惊心动魄化作老君炉的三昧真火,火眼金睛洞穿一切的缘起,还有什么会成为束缚?生死涅槃皆是幻化,还问世间情为何物?

  两只飞舞的蝴蝶已翩翩而去。它们是化成人形来人间感受爱恨情仇,还是他们突破障碍,化茧成蝶自在畅游于天地间,答案在每个人心里。

  素材来源:正心读书会群友阅读&观影分享

  往期精彩回顾:

  欢迎加入正心读书会

  一起观影,读书,分享,收获

  开启心自在·爱生活的生活方式

  这里,

  不为定义知识,只为启发智慧

  这里,

  千山万水,我们一起走过

  这里,

  你一定会有不虚的另类所得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

  正心读书会

  我知道你在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梁祝》:你看到的是“枷锁”还是“觉有情”?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