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是一部由格斯·范·桑特执导,马特·达蒙 / 罗宾·威廉姆斯 / 本·阿弗莱克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哭瞎,不是天才也需要这个问题,你是谁,你想干什么,你准备开始了吗?
●当他作为清洁工演算全世界只有两人懂解答的方程式,当他在酒吧用丰富历史知识与清晰逻辑思维对敌哈佛学子,当他恋爱与女主角吃饭时接吻,被子里缠绵,当他坚定地说我不爱你,当他遇到心理学教授,当他口出狂言,当他说起飞机趣事,当他痛哭,当他大笑。这是个没法让人不着迷的男人。
●摆脱心灵的惯性思维 发现自己真正要去争取的 价值是靠自己判断的
●3.5。只有从这个剧本才能看出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有主动的创作才华和思想水平。影片在内核上抓住的其实是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给人带来的困惑:笛子的出现是为了能被吹么?蜂蜜这么甜是为了被吃么?数学教授一直坚持目的论,马特达蒙强烈反叛目的论,罗宾威廉斯在中间摇摆不定。三方互相颠覆,努力让另一方产生怀疑。这些怀疑代表了如何认知对待这个外部世界,顺从而努力钻营还是抗拒而毁灭自己。内核主题的哲学性设置的完美,创作动机可以给九十分。可惜的是影片在外表上陷入了对马特达蒙角色天赋的无聊炫技和冗长直白的情感争论,直接美剧化了,没了那动人的反差戏剧效果。要我看,本阿弗莱克汽车旁对着马特达蒙的独白是他迄今为止所有表演中最精彩的一段,情感既克制又丰沛,既清醒又动容。另外有趣的是,发现它的架构其实是个武侠片模式。
●哈佛学生负责三观正常,威廉姆斯负责政治正确,天才少年负责忽悠青少年。这片子是校园版拯救大兵瑞恩和奥数版死亡诗社。多给一星是爱这九十年代氛围。
●“我们的小缺点让我们找到对的人。”没有谁是完美的人,最亲密的人就是能够完美的接受对方的不完美。在那个年代,有许多这样的励志影片,或许现在回头看会觉得俗套说教,但精致的对白,动人的配乐,达蒙与罗宾的飚戏,始终会有抓住你的地方。生活有時候只是一种伪装,真正的声音源自我们内心。★★★★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大可以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不要以为,我了解你。也许我可以通过“知识”来看你,但那不是你,除非你愿意谈谈你自己,否则我不知道你到底是谁
●【You know all this shit? It's not your fault】 我也想有人能够一遍一遍的跟我说:“It's not your fault”,这种事儿非得特别有良心或者感同身受才可以吧?大部分人只会指责你“为什么别人都XXX,你就跟其他人不一样”,为这个“不一样”我简直吃尽前面二十几年的苦。
●看完感觉很暖心很治愈 让人豁然开朗 不错的让人知道对待朋友的方法
●一部单纯讲述心理治疗的电影,而不像其他大多数影片那样仅把心理治疗当作背景或点缀。以人物主导,很完美的一个助人自助的成功案例。
《心灵捕手》影评(一):这个世界可能并不缺少天才
这个世界可能并不缺少天才,缺少的是那些引导天才的人。
即便是一个普通的人如能找到自己的知己,可能就会爆发出不同于平常的能量了。
懂我,引导我的那个人在哪里···
《心灵捕手》影评(二):让我感动的一段台词
但你知道,我最期待的是什么吗?是每天下车到敲你家门中间那十秒钟,我很想有一天我敲门发现你离去了,没有告别没有电话一声不响的离去了。
男人的友谊 呵呵呵 喜欢
《心灵捕手》影评(三):懒散的晒太阳
一个人走出一段阴霾并不容易,但也不能总活在阴霾里,当阴霾成为你伪装,自我保护的盾,那也就意味着你把自己永远的锁在了地底,不见天日。生命将不再称之为生命。走出阴霾,生命才有意义
《心灵捕手》影评(四):心灵捕手,心灵之作
这是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用自己的智慧闯荡好莱坞的经典之作。两人后来在好莱坞的影片,有大制作的,有名导演的,有高票房的,但都没有这部亲手编写剧本的《心灵捕手》来得震撼人心。
《心灵捕手》影评(五):心灵捕手
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们出去喝酒笑闹,那很棒但我一天中最棒的时刻,只有十秒,从停车到你家门口,每次我敲门,都希望你不在了,不说再见,什么都没有,你就走了,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