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封印》是一部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 本特·埃切罗特 / 尼尔斯·波普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骑士在草坪上看着周遭的暮色黄昏、享受草莓与牛奶之味,觉得信仰似乎无关紧要了,这也是我对存在主义的注脚:英雄和神圣与我无关,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做一个人。最后死神轮舞与走向新生并行,为这永恒的诘问留有余地。奇异美感近黑塞诗句:“我们的生涯也要像七月之夜,背着幻梦,把它的轮舞跳完。”
●愚昧的哲思,将人类以血肉之躯螳臂挡车对抗洪荒宇宙的无助、愤怒与怀疑具象化为骑士与死神博弈的过程。「我们必须构筑个对抗恐惧的偶像,而那个偶像我们称之为上帝」「你太多虑了」。上帝的存在性与生命被赋予的意义是虚妄的,在超越世俗的领域内找不到解决世俗诘问的答案。伯格曼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小时候就是因为关于死亡的思虑让我走进了基督教信仰,对死亡有答案的人是幸福的。对终极问题有执着思考的人生是负责任的。
●CC伯格曼作品集修复版重刷,目前画质最佳版本。像这种影史巨片,每次重刷都能全新发现一处别样优质的地方,这次印象最深的是片中服饰和所有布料的精美,由于是伯格曼中早期影片里舞台剧味非常浓的一部,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全从衣饰表现出来,在人物造型上算是最典范了。除此之外还用得着说什么呢,伯格曼是最能用光编织梦,最能用现代生活方式框定、讨论宗教与灵魂议题的人,他的电影通常像个小屋子,装载他编写得极度高超的故事,观众走进去后产生的思考的深度,无人能及。本片深刻,肃穆,整洁,虔诚,轻松的喜剧成分和严酷的死亡混于一起,形成的张力在他自己的作品序列中也算是最强的。全片起于一场绮丽的狂想,过程中由戏剧手段带来的说服力震人心魄。卑鄙者到处宣扬失败到来之必然性,高尚者敢坐下来与死神对弈,何时看它都能教人分辨是非,给人勇气
●经历过战争,遇见更先进的拜占庭文明,还目睹这瘟疫带来的死亡,骑士迷惘人生,怀疑上帝,他的信仰遭受到挫折,向死神寻求验证,这也注定他最终死亡的命运。信仰是单纯的事也是快乐的事,有了信仰,人才活得快乐,才能获得生存。
●当作为慰藉的超自然的上帝被祛魅了,面对灾难和虚无,暂且选择世俗的家庭人伦之乐作为替代方案。 柏格曼也在痛苦吧。小丑一家三人=圣家族。
●为了看它而看它。 我很怕这部电影,害怕它冒出来什么猛料摧毁我的世界观。 但它的宗教意味那么浓,注定对基督教一知半解的国人看得云里雾里的。 小心翼翼地看完,云里雾里的,也就安心了。
●2010-3-5 12:05:28 7/8.4(34259)#117 与死神下棋这个意象不错,虽然我的理解仅是:这注定是下不赢的。目前没境界也没功夫去怀疑人生,质问上帝
●第一部伯格曼。看了半小时我就决定放弃思考和猜疑,像对待商业爆米花一样藏起脑袋去对待它的镜头艺术,结果仍不见其亮处,所以不仅没碰着它的“好”,退一步也没觉得“好看”。倘若有日缘分成熟走过一遍《圣经》,我还会回来见你的。
●象征和隐喻极多,对于死亡的思考,神秘的宗教因素充斥着全片。在死神面前,人人平等。老派骑士精神,令人心生尊重。对于婚姻的调侃,不失幽默。对于男女感情的分析,一针见血。黑白老电影,有着特殊的魅力。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效,也没有让人目眩神迷的炫技,而是让人沉浸在故事本身。#北京电影节#
《第七封印》观后感(一):爱伯格曼
伯格曼简直是诗人呢,他的电影都是值得反反复复看的,
“当拉姆揭开第七封印的时候,天堂一片死寂。这样的死寂延续了半个小时之久,而此时,七位天使也即将吹响他们手中的号角。”
《第七封印》观后感(二):早到了50年的死神
在亮亮家偶然看到他有这个碟片的,于是就问他要了,拿回来之后也没有完整看过,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看了《野草莓》就明白导演一路子的想法了。所以,早到的就留着慢慢体会。
《第七封印》观后感(三):人,骑士,上帝,
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
死神就在门外,随时可以把我们带走
晦涩的场景,简约而不简单的故事情节,复杂的人心,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在电影落幕时,我们静下心来慢慢的去品位和回味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七封印》观后感(四):印象派
黑白电影,唠唠叨叨,断断续续,有看有的懂,有的不懂。大体是关于死亡的命题,要么是恐惧之要么是泰然之,但很多时候是介于之间的,来临之前,颇多猜想,真正到了这一刻的时候,又是来不及反应就去了。恩,其是死亡就这么回事。
《第七封印》观后感(五):悟性太差了
准备把伯..的片子都看一遍,但做为开篇的第一部《第七封印》就让我望而却步。
听别人说只有读过《圣经》才能更加清晰的理解这部片子。莫办法,看来对大师的追求也只能暂时止步了。
在提交评论时非了让我选个评价才能提交,正不知道选哪一个好,所在就先个“推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