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是,大臣 第二季》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2-03-27 03:01: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是,大臣 第二季》观后感摘抄

  《是,大臣 第二季》是一部由Peter Whitmore / Sydney Lotterby执导,保罗·爱丁顿 / 奈杰尔·霍桑 / 德里克·福德斯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是,大臣 第二季》观后感(一):2017年3月8号 yes minister 第二季 观后感

  2017年3月8号 yes minister 第二季 观后感

  这部片也是上个学期看的。大概10月份的时候就看完了。一开始我觉得汉痞还是挺搞笑的。因为每一次他都可以弄得jim 团团转,常常在jim想要推行政策的时候进行阻扰。但是不久,我对汉痞的行为还是感到略有不满。

  因为汉痞阻扰政策的原因不是这个政策不好,而是这个政策对他的公务员利益不利。然后他将会用各种借口来阻扰。如这个是伊丽莎白以来的政策,你这是动摇英国政治的根基等话语,直接对jim推行的政策进行批评。

  现在还是理解了这个汉痞。因为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是很合情合理的。当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到影响的时候,可能会说实话。但如果受到威胁的时候,汉痞可能就会选择性闭嘴了。如非洲小国想要拿几千万10年无息贷款时,汉痞是极力反对的,这是jim同学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出卖了大不列颠人民的利益。然后当jim说出汉痞爵位的时候,汉痞却脸色大变。然后奉承jim的政策,帮助小国,帮助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大国等等。哈哈哈真是莫大的讽刺。

  在第一季第一集中,当得知英国的一家企业想要购买美国的产品时,略显稚嫩的jim说出一番批评美国的话,而且是很冲的感觉。然后他还要求发稿。在一旁看穿一切的汉痞象征性地阻扰jim,说这样子是不行的。然后jim更加气愤了,批评的用词就变本加厉的。然后稿子发出去了,美国总统准备访问英国。然后jim吓得六神无主,然后问汉痞怎么办,然后汉痞也是一脸无辜的眼神,说这样子我也不知道啊,我们一起去找人吧。然后jim无奈,又伤心地去找人。最后有了转折,就是那份稿件因为工作人员的错失,没有发出去。汉痞表示道歉很遗憾,在这件工作上有缺失。请求jim的原谅哈哈哈。然后jim大度的说,人总会犯错的,但没关系,犯错了,改过来不就没问题了哈哈哈,最后皆大欢喜。 真是一个有意思的结局。

  1.Yes minister的信息量很大。我第一次理解了英国的大陆平衡手的政策。通过汉痞的描述每当欧陆有一个强势的国家崛起时,英国会辅助比较弱小的国家,来牵制强国。统一的欧陆强权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2.然后国防军为了多申请经费,苏联的威胁,苏联的侵略常常挂在嘴边。保卫英国,保卫女王的国度等等政治正确的话。但jim问这些经费能够真的保护好英国吗?回答:军队并不能保护,但是能让英国人觉得军队能够保护。哈哈哈

  3.bbc是不会向政府委屈求全。这也是政治正确的话哈哈哈。当jim在bbc录音棚中说了很多”实话”的时候,希望bbc不播出。但bbc负责人说,bbc是不会向政府低头。汉痞作为政坛老油条,他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然后拿出一堆bbc的过往翻下过的错误。然后说政府正在考虑是否要对bbc进行调查。bbc是不会向政府委屈求全的,但是有些事情也是有特殊情况。特殊情况可以有特殊处理,这个场面真的是好好学~双方呵呵哈哈,呵呵哈哈哈,真的是很有意思

  《是,大臣 第二季》观后感(二):英国第一喜剧《是,大臣》百度YUN请联系我

  需要《是,大臣》和《是,首相》百度YUN请联系我,仅需5元。 WEIXIN公 号: 德里文娱 WEIXIN w3382515787

  C经典喜剧《是,大臣》是英国人心中最伟大的英剧,没有之一。也是我收藏并经常看的喜剧,里面台词我都会背了。 英国80年代的政治幽默剧,40年后依然位列最受英国人喜爱剧集第一,剧里精妙的台词和经典的幽默永不过时。 常任秘书汉弗莱,经验丰富城府很深。他毕业于牛津大学语言文学系,最善于玩弄辞藻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多半时候还没等他说完,大臣就糊涂了。 我很喜欢汉弗莱这种玩弄辞令的模式,很容易把别人绕懵了,简单事情复杂化,但很有喜剧效果,如果你想不着痕迹讽刺还有幽默感挖苦一个人,这种十八个绕弯子说话方式倒是正合适。 行政部长哈克,好酒贪杯,性格温吞和善,报社主编出身没有实际政务经验的政客,常常被常任秘书汉弗莱下套玩弄鼓掌之上。偶尔反击正中汉弗莱七寸。 贴身秘书伯纳德,剑桥语言文学系毕业,看着忠厚老实,热衷于咬文嚼字经常纠正两个主子的一点词句上的小错误。常常出些愚蠢的点子,但有时又很机智,算大智若愚典型,小心翼翼在两个主子之间走钢丝搞平衡一个也不想得罪。当哈克和汉弗莱唇枪舌剑时,他时不时插上一两句,常常令人绝倒。 《是,大臣》是部政治幽默讽刺剧,可以了解英国政治体制。 哈克是行政部长,虽然和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同级,但是在政府内阁重要性排行第八,也就是说属于政府内阁中不那么重要职位,有点边缘化坐冷板凳的意思。 行政部常务秘书汉弗莱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行政部公务员的考评也是他说了算,这也是贴身秘书伯纳德虽然心向哈克,但也得罪不起常任秘书汉弗莱,经常给汉弗莱通风报信的原因。贴身秘书伯纳德两个主子,哪个也得罪不起,真的很难! 常任秘书汉弗莱牛津毕业,当年以第一名考上政府公务员,这也是汉弗莱骄傲和打击哈克的资本。汉弗莱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如卖国间谍等,可以工作到退休,部长频繁更换,而汉弗莱从来都在那。而且作为公务员里的顶级,汉弗莱退休后待遇更好,牛津大学校长和商业银行董事随便选。 内政大臣哈克属于政客,属于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80年代英国大臣普遍任期是11个月。行政大臣哈克退休的话要不被踢入上议院做个混吃等死的废物,要不只能远离英国官场选择到欧共体做个闲职官僚,但算个肥差——数不清的鱼子酱,香槟,游艇… 随便摘几句《是,大臣》里的对话,品品这幽默水平: 1、 ——伯纳,幸好大多数记者素质低下,大概连今天是星期三都不知道。   ——大臣,今天是星期四。 2、——非洲满是英国教授,拼命要把社会学课程塞给当地人。在印度和中东,也是你死我活。   ——何不改招英国本国学生?   ——这一点也不好笑,汉弗莱!   ——我没说笑话!   ——老伙计。怎么能招本国学生?   ——为什么?   ——一名英国学生只能收500英镑,400人才抵得上50个外国留学生。师生比例会从1:10变成1:34。教室和寝室会挤得像沃伍德监狱,或者是苏塞克斯大学。 3、——不如请大臣来出席贵宾晚宴?   ——以他的智商能理解我们的状况吗?   ——嗯……可以吧。这么简单的状况,连维尼熊都能理解。   ——对。哈克的智商能比得上维尼熊?   ——嗯……可以吧,状态好的时候~ 4、——大臣,女皇陛下的公务员们一辈子领取微薄薪水,最终默默无闻的退休。荣誉只能稍稍告慰他们为国家和女王忠贞不渝,鞠躬尽瘁的一生。   ——你说“微薄薪水”?   ——是的。   ——汉弗莱,你一年的薪水超过三万镑,比我还多7000镑!   ——对,可相比之下还算微薄   ——和谁相比?   ——额……像伊丽莎白·泰勒。 5、 ——这些赞助人做过什么?   ——就说威廉·德维尔爵士。他的纹章和大名刻在教堂里。他在15世纪从贝利学院撤走了一支军队,转而驻扎到了圣乔治学院。   ——我不知道还有圣乔治学院呢。   ——没有了,从那以后就没有了。 《是,大臣》全3季+圣诞特辑共22集,续篇《是,首相》全2季共16集。

  《是,大臣 第二季》观后感(三):《是,大臣》 第二季 经典语录摘录

  第二季第一集

  ——我提醒过您,司机消息网并不完全可靠。罗伊说错了

  ——谢天谢地!怎么查到的?

  ——私人秘书消息网。

  ——一家新医院,500名行政人员,没医生,没病人?

  ——有一名病人

  ——一名?

  ——副主管绊倒在脚手架上,摔断了腿。

  ——伯纳,幸好大多数记者素质低下,大概连今天是星期三都不知道。

  ——大臣,今天是星期四。

  ——卫生部正在官僚道路上高歌猛进。

  ——怎么能说高歌猛进?应该说稳步前进。

  ——牺牲仪式之后,没人会问祭品去了哪里。

  ——汉弗莱,你错了,公众确实反对滥用。

  ——恕我直言,他们反对公开滥用。

  ——才不是呢!看看那桩精神病院丑闻。

  ——正是如此,大臣。顺顺当当浪费了多少年?几十年。没人关心钱花到哪儿去了。他们只恨知道了真相。

  ===========================================

  第二季第二集

  ——好主意啊!伯纳

  ——你想出来的,大臣

  ——不,是你想出来的!

  ——不不不,是你想出来的!求你了!

  ——非洲满是英国教授,拼命要把社会学课程塞给当地人。在印度和中东,也是你死我活。

  ——何不改招英国本国学生?

  ——这一点也不好笑,汉弗莱!

  ——我没说笑话!

  ——老伙计。怎么能招本国学生?

  ——为什么?

  ——一名英国学生只能收500英镑,400人才抵得上50个外国留学生。师生比例会从1:10变成1:34。教室和寝室会挤得像沃伍德监狱,或者是苏塞克斯大学。

  ——不如请大臣来出席贵宾晚宴?

  ——以他的智商能理解我们的状况吗?

  ——嗯……可以吧。这么简单的状况,连维尼熊都能理解。

  ——对。哈克的智商能比得上维尼熊?

  ——嗯……可以吧,状态好的时候~

  ——凡授勋都要提前五星期通知,以让他们有时间拒绝。

  ——几时有公务员拒绝授勋?

  ——应该是财政部那位,拒绝骑士头衔。

  ——天!哪年?

  ——似乎是1496年。

  ——为什么?

  ——他有一个了。

  ——大臣,女皇陛下的公务员们一辈子领取微薄薪水,最终默默无闻的退休。荣誉只能稍稍告慰他们为国家和女王忠贞不渝,鞠躬尽瘁的一生。

  ——你说“微薄薪水”?

  ——是的。

  ——汉弗莱,你一年的薪水超过三万镑,比我还多7000镑!

  ——对,可相比之下还算微薄

  ——和谁相比?

  ——额……像伊丽莎白·泰勒。

  ——大臣,贝利学院确实有过人之处。多年来,它使英国监狱人满为患。

  ——监狱?

  ——是的,您看,JB代表英联邦最高荣誉。

  ——JB?

  ——Jall by the British(英国犯人)。甘地、恩克鲁玛、马卡里奥、本·古里安、肯雅塔、尼赫鲁、穆加贝……各国领导人无穷无尽,很有几名我们的校友。

  ——“我们的校友”?汉弗莱,你上的是哪所学院?

  ——额……大臣,这是题外话。

  ——我就爱聊题外话!汉弗莱,你上哪所学院?该不会刚好是贝利学院吧?

  ——恰巧……我也是贝利人,但这绝对是两码事!!

  ——对!对!两码事!想什么呢!不害臊!(右手轻拍左手)

  ——下院分组表决。大臣

  ——伯纳,我该投赞成还是反对?

  ——投反对。反对党的第二修正案,说的是好……

  ——管他是什么,我只怕走错门而已~

  ——为什么有两条这么好的路直通牛津,却没有一条通南安普顿或多佛。或其他港口?

  ——几乎全体常任秘书都是出身牛津,大臣。牛津各学院都有很好的晚宴。

  ——内阁纵容他们?

  ——当然不,他们坚决反对。他们禁止修路让文官去牛津赴宴,除非先修路让大臣们去乡下打猎。所以五十年代的1号公路通往莱斯特乡下。

  ——哦,come on。。。。

  ——那刚完成的11号公路呢?剑桥大学各学院就不大宴宾客吗?

  ——当然有,大臣。不过交通部多年没有剑桥出身的常任秘书了。

  ——牛津赞助人数量稀少,年代久远。艾萨克·沃森只是有史以来第二个被牛津和剑桥拿来命名学院的人。

  ——谁是第一个?

  ——耶稣。

  ——这些赞助人做过什么?

  ——就说威廉·德维尔爵士。他的纹章和大名刻在教堂里。他在15世纪从贝利学院撤走了一支军队,转而驻扎到了圣乔治学院。

  ——我不知道还有圣乔治学院呢。

  ——没有了,从那以后就没有了。

  ——再说乔治·蒙克顿。蒙克顿学院就是以他命名的。他组织了克伦威尔融化全校银器来抵他新模范军的粮饷。

  ——他告诉他们,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的银器要好得多。

  才不用给法官颁发法学博士呢!是政治家制定法律、实施法律。没有政治家,法官根本没法审判!无法可依!明白我的意思吧?他们会无事可做,失业的法官排成排。扣着可笑的假发。法官多好过!他们不用讨好电视制片人,对记者撒谎,也不用假装喜欢内阁那些同僚。不然呢,我跟你们说。如果法官得忍受我的那些内阁同僚,他们明天就会恢复死刑!

  ===========================================

  第二季 第三集

  ——监视是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必备武器。

  ——你不会把政客也归为有组织犯罪吧?

  ——当然,也打击无组织犯罪。

  大臣当然有许多杰出品质!比如……额……这个……高度的思想服从以及精神可操纵性!

  ——是夸我吗?

  ——是的,大臣,这是最高的赞赏!

  政坛泄密第一法则——酒后吐真言!

  真好笑,对吧?说某人(大臣)“消息灵通”,而他的常任秘书是汉弗莱博士!

  ——要把(民众签名请愿书)存档吗?

  ——存档?销毁了!别让人找到!!!

  ——既然这样,还是存档最好。

  ===========================================

  第二季 第四集

  查禁是独裁专政的手段,我们自由国家不讲这些。我们讲经民主程序不公布。

  ——什么都可能被误解,耶稣上上的宝训也逃不过。

  ——确实。如果山上宝训是政府文件,那绝对不宜发表。该文件非常不负责任,那套善有善报的说法有可能严重降低国防预算。

  ——你看,这是公众的意愿。我们提倡民主。人民并不同意。

  ——人民是愚昧而盲目的。

  ——汉弗莱,我就是人民选出的!

  ——一周对政治来说算长的。

  ——一年对政府来说算短的。

  ——怎么泰晤士报比我还先看到报告?

  ——有人泄露出去,大臣。

  ——我知道!这是机密文件!我昨晚才拿到档案!

  ——幸好不是内参文件。

  ——为什么?

  ——内参的话昨天就见报了。机密才拖到今天 。

  ===========================================

  第二季第五集

  (谈欧共体)

  ——大臣,我们客观的来看。这是各国利益的博弈场,我们为什么要加入?

  ——为了加强自由西方国家的联盟。

  ——大臣,是为了离间德法,从而压倒法国。

  ——那法国为何加入?

  ——为保护他们没用的农民免遭战争。

  ——德国不是吧?

  ——他们是为了清洗种族灭绝的罪名,请求重新加入人类社会!

  ——这也太尖酸刻薄了!那些小国总不是为了自身利益吧!

  ——是吗?卢森堡是为了赏钱,作为欧共体首都,资金滚滚来。

  典型欧共体官员什么样?意大利人的组织能力,德国人的“弹性”,法国人的“谦逊”,再加上比利时人的“想象力”,荷兰人的“慷慨”,还有爱尔兰人的“智慧”!而且还是个美差!喝香槟、吃鱼子酱、公家豪华轿车、私人飞机……个个都伸嘴在食槽里拱,大多数人连前蹄也伸了出去!

  ——每当想到科贝,我都替犹大喊冤!那个背信弃义,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小人!对不起,说得太难听了。

  ——正相反,大臣。比起他常任秘书的评价,您这算赞歌了!

  ——大臣,您不能总为改组提心吊胆。

  ——我才没有提心吊胆,我根本就不想它了。

  ——好!

  ——伯纳,6点到改组院……洗牌院……下院见我!!!

  ——首相对我的大臣评价怎样?

  ——首相似乎认为他干的不错,不过有个动向很有意思。

  ——嗯??

  ——嗯!!

  ——啊!!!……什么?

  ——伯纳,换个大臣你觉得怎样?

  ——当然,我会很遗憾的。

  ——……

  ——怎么了,你不会吗?

  ——当然不会!

  ——可他开始拿得起工作了啊!

  ——正是!拿得起工作的大臣都是祸害!他们会争论的!

  ——可大臣都争论

  ——拿得起工作才危险——他们可能是对的!

  ——(就业部大臣)弗雷德非撤职不可吗?

  ——对,他老在内阁会议上打瞌睡。

  ——我还以为他们都打瞌睡。

  ——对。不过总不至于在说话的时候。

  ——大臣,您走了我个人也会痛惜之至。

  ——是吗?汉弗莱,你说真的?

  ——千真万确,大臣,确实是肺腑之言。

  ——你真好,汉弗莱,我们之间确实在某些方面有所好感。

  ——某些方面,对。

  ——就像恐怖分子和他的人质。

  ===========================================

  第二季第六集

  ——你读今早的金融时报了吗?

  ——我从来不读。

  ——你是银行家嘛!当然要读金融时报!

  ——看不懂,全是经济理论。

  ——哎,专业形象的一部分嘛!

  政客们尽管有很多卓越的特质,讲理却不怎么被他们看重。至少一般大臣都是如此,而我们的大臣非常一般~

  ——你要反对他的决定?

  ——不不不,我们从坚决支持,热烈欢迎开始,然后让他交给我完成。

  董事们没法跑到400码以外去吃午饭。吃完后他们就更走不回来了。

  ——哈克先生,你放过话的,你要食言吗?

  ——我会尽力……想办法……尽一切可能……

  ——就是不行喽?

  ——不……对……我不会……也就是会……绝对不会……对,我不会。

  ——你看,政府不能随便扼杀小企业吧?

  ——银行并不是小企业。

  ——扼杀以后就是了!

  ===========================================

  第二季第七集

  ——伯纳,大臣出差一周,你很幸福吧?

  ——说不上,有些工作不太好开展。

  ——是吗?哦,伯纳,大臣不在根本就是天赐良机啊!终于可以好好工作了。没他那些傻问题,灵机一动,整天操心报纸。伯纳,我有时怀疑大臣不上报纸就感觉不到自己存在。我跟你打赌,他回到办公室,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华盛顿演讲有媒体报道吗?”

  ——赌多少?

  ——1英镑。

  ——赌了。他不会问的。他已经问过了。从机场回来的路上就问了。

  ——有进步,伯纳。

  演讲之妙并不在于大臣说真话,而在于没人证明他说谎。

  ——请先牢记这份简报,大臣。有问题问我。

  ——又是简报?回来的飞机上我刚记住一份!

  ——是吗?讲什么的?

  ——额……记不住了。

  保守秘密的人必须保守他有秘密的这个秘密

  ——转移焦点是大臣的基本技能之一。

  ——还有哪些?

  ——拖延决策,回避问题,玩弄数据,歪曲事实,掩盖错误

  ——我该做什么?

  ——做个样子。实际上什么也不做。就像您以前做的那样。

  ——浪费75000磅叫小错?那什么是大错?

  ——让人发现了就叫大错。

  ——放电线的棚子干嘛开暖气?

  ——您要听真话?

  ——如果不麻烦的话。

  ——员工利用这个棚养蘑菇。

  ——禁止掉!

  ——他们从1945年开始就这么做了。养蘑菇是这份无聊工作的唯一消遣。

  政府应对指责的五个标准理由(借口)

  1.这些事都有合理解释,但出于安全考虑,不能公开。

  2.由于降低了预算,监管力量削弱才有了这一疏忽。

  3.该实验值得一做,并已经停止,得到了大量珍贵数据。还提供了就业。

  4.有些重要信息,尘埃落定以后我们才能得知。下不为例。

  5.由个人决策失误引起,已根据内部纪律条例予以处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是,大臣 第二季》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