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君说
蜀国大名鼎鼎的张飞将军,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自己的部下之手。
这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但这名猛将,不是死在轰轰烈烈的沙场,也不是正常病故,而是被自己的部下,刺死于军中帐。
这一年,张飞只有53岁。
没有深仇,没有大恨,张飞之死,只是缘于自己的情绪之失。
为实现统一中国大业,刘备做出了一生最为伟大和英明的决定,那就是三顾茅庐。
刘备第二次赴卧龙岗寻诸葛亮时,张飞直接发泄不满情绪,跨上马称:
吓得刘备赶紧拦着马,威胁说自己要和关羽两人去时,张飞这才尴尬地止息鲁莽行动。
当看到刘备一直静立恭候诸葛亮睡醒时,张飞再次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
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幸得关羽劝住了他。
多亏刘备和关羽对张飞三番五次责怪和阻拦。
否则,动辄情绪暴发的张飞,难免会惹出事端。
关羽与刘备走失后,为了保护刘备的甘、糜两位夫人,不得不暂居曹营。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艰险,好不容易与张飞汇合时,却遭张飞挺枪刺杀,还骂关羽忘恩负义。
赵云被困长坂坡,不能向刘备等人传递消息,糜芳误认为赵云投降了曹操。
张飞听说此事,无脑情绪再次点燃,抄起家伙就要去找赵云算账,被刘备拦住才作罢。
他对赵云的误解和污蔑,该让人多么冤屈,赵云能轻易对他满意吗?
刘备在孙权处迟迟不归时,张飞心急之下,直接掀翻了诸葛亮的案子,还怒骂诸葛亮。
诸葛亮心里,是满满的委屈和不满!
张飞,英勇仗义,忠诚无双,明明对人一片热心肠,明明想要办成事。
但情绪发作出来,却处处惹人不满,常常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同样英勇无敌,同样对刘备忠心耿耿,同样为蜀汉立下汗马之功,为什么人们到处都敬奉关羽而不是张飞?
很多人办砸事,不在其他,就在情绪管理之失。
管不住自己情绪的人,难有顺意的人生。
张飞下令军中,三日之内造十万白旗白甲,全军挂孝伐吴,不得有误。
时间太紧,实在难以完成任务,部将范疆、张达于是要求宽限时日。
最后依然硬性要求,不能如期完成任务,将杀两人示众!
第二天晚上,两人合计,本来任务就完不成,现在又被如此暴揍,岂能完成任务?
一不做,二不休。
范疆、张达乘张飞醉酒熟睡之际,偷偷闯入张飞的军中帐,把张飞杀死了。
还割下了张飞的头颅,连夜逃往东吴。
在战场上万人莫敌的猛将,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在自己的床上,被自己的部下轻易杀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实,刘备在与张飞商议出兵前,就告诫过张飞。
张飞死后,刘备看到张飞手下过来,只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
是啊,对张飞的犟脾气,刘备多次劝阻,张飞却始终不改。
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管不住情绪。
再大的本事,却抵不过自己的情绪之失。
但这又能怪谁呢?
立下汗马功劳,又如何?
张飞之死,何其轻飘?
正如刘备,在兵荒马乱之时,在颠沛流离之中,在与一个个强敌、强手交往和对弈中,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
但他却总是善于控制情绪。
他不仅忍让先前诸葛亮对他的冷淡,忍受张飞对他的种种鲁莽无理,而且还忍公孙瓒、袁绍、曹操、吕布、刘表等那么多人。
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控制不住情绪。
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往往会被情绪所害。
学会管理情绪,你就赢了
为对付袁术,刘备和关羽外出作战,只留张飞一人驻守下邳。
本就不喝酒的曹豹,在被张飞强迫喝下一盏酒后,难受无比,再也不喝了。
但张飞直接回怼:
“你是文官,只管文官的事,休要管我!”
结果,曹豹被狠狠地鞭打一通。
里应外合,拿下了徐州这一战略重地。
因一盏酒,张飞情绪失控而打人。
让刘备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根据地,再次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面对刘备和关羽,张飞后悔不迭,甚至想要自刎谢罪。
但后来呢?
与张飞相比,诸葛亮可谓是情绪管理的典范。
马谡街亭失守后,面对司马懿十几万大军压境,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守兵的诸葛亮,却能压制着内心的崩溃情绪。
最终,诸葛亮凭借超凡的淡定与冷静,城楼上弹琴唱曲,吓走了老奸巨猾的司马懿。
成大事者,不在于你有多大能力,会不会拼命,而在于你是否有超人的情绪管理。
学会情绪管理,你就赢了。
?
记 得 拉 至 文 末 为 有 书 君 点 赞 哦 !
《三国》之“谋与略”系列
正在连载中
明天我们要讲的是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如果喜欢今天的故事
可以在文末给有书君点个“在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