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的坏情绪,正在毁掉下一代
日期:2019-07-25 20:46:01 作者:虫儿飞 来源:虫儿飞投稿 阅读:

 你的坏情绪,正在毁掉下一代

  你的坏情绪,正在毁掉下一代

  别让孩子,在父母喜怒无常中受到伤害

  别让我们的坏情绪,毁了孩子的未来

  ——虎妈

  我的朋友阿乐,小时候非常害怕父亲

  因为家境不好,父亲常常把在外面谋生时受的气,回到家后再撒到阿乐身上。

  有一次吃饭时,阿乐不小心打碎了父亲的啤酒瓶,酒撒了一地。

  父亲愤怒地把他推出门外,关上大门。那时天色已黑,屋外只留下阿乐和几只狂吠的野狗

  这段童年阴影,此后伴随了他的一生

  他曾经非常痛恨父亲,可多少年过去了,也已为人父的阿乐,蓦然发现自己竟也变成了父亲的样子

  上个月,阿乐的儿子在玩耍时不小心将他的手机屏摔碎了。本就工作不顺的阿乐,对着孩子一顿臭骂,可儿子不懂事,依旧嘻嘻哈哈。

  于是他转身拎起儿子,丢到门外,恐吓他不准进家门

  孩子嚎啕大哭,妻子和他争吵。事后冷静下来,阿乐说他最大的感受不是后悔,而是后怕。

  为什么父亲的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为什么自己,成为了当年最痛恨的样子?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有句名言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很多时候,我们长成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行为,都取决于我们曾经被怎样对待

  01

  •多少父母,用坏情绪伤害过孩子。

  朋友小花,一次和我聊天时说道:父亲这个词,是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

  上学时,同学们都在一起谈论爸爸,而这样的话题她永远插不上嘴。

  她的爸爸脾气暴躁,别的同学说起父亲都是笑容拥抱,而她的第一印象,是爸爸举着竹枝追着她满村跑的凶狠神情

  她说,虽然现在长大了,爸爸不会再打我,也开始爱笑了,但是我心中永远都抹不去那种遗憾和痛。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曾发现生命一个秘密:童年的痛,弱小的孩子无法承受,必须扭曲,以保护自己。

  这种痛在成年后才得以释放绝大多数成年后的困扰,都源自童年时受到的心理创伤

  演员陈乔恩,小时候被母亲打到恐惧

  成绩变坏了会被毒打,数学考不好,直接呼巴掌。在阁楼上,听到妈妈脚步声,她会觉得是魔鬼声音,“完了,她要来揍我了!”

  而她和母亲的关系,直到如今也没有修复

  在真人秀节目旋风孝子》里,陈乔恩和母亲相处时,尴尬癌频频发作。不仅共处时毫无互动,同框拍照时肢体动作也很僵硬,就算同伴逗乐都不能打破两人之间的坚冰

  陈母在节目中坦言,“她从来不曾说过要牵我的手。”

  有研究显示:幼年时期的情绪阴影会形成特别的情绪反馈机制,没有被好好爱过的孩子,也没有能力爱自己世界

  孩子小的时候,完全依赖父母,他们时刻都在确定自己是否被爱着。

  而父母给孩子的坏情绪和不好的经历,看似很快过去,其实都悄悄埋进了孩子的心里,变成一颗坏种子,终有一天会破土而出

  02

  •所有的坏孩子,背后都站着坏父母。

  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少年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

  2018年12月,湖南益阳发生一起未成年人持刀杀母案件

  12岁的吴某在家吸烟,母亲发现后,震怒之下用皮带抽打儿子。吴某当即进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对着母亲砍下20余刀,致其当场死亡。

  生你养你十余年,却死在了你的刀下,痛心之余,更应令人反思

  窥其背景,吴某的父亲常年不在身边,母亲辛劳,脾气暴躁。吴某就一直在这样一个缺爱的,充满着不安全感家庭下长大。

  情绪会传染,而坏情绪的传递,要比好情绪快得多。孩子的焦虑暴躁与父母的焦虑暴躁,息息相关

  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共审批过629名未成年犯罪者。

  她发现,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

  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就有12个性粗暴、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的家长

  事实胜于雄辩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再让坏情绪伤害和扭曲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本该快乐幸福的人生

  美国一项家庭研究证明,如果父亲或母亲有焦虑症,孩子患焦虑症的风险正常孩子的7倍。

  早年间,在一档《考不好,没关系》的亲子节目中,主持人问孩子,如果爸爸输了,该怎么办?

  有的孩子说:

  我会告诉他,题目是这样做的……我不会骂他,我会鼓励他。

  也有孩子是这样说的:

  这么简单的题都没考好,你是怎么当爸爸的!这么容易都考不好,记性都被狗吃了吗?揍他,让他罚站!

  这样的回答人意外又不意外。因为孩子的答案,都是从父母那儿学来的。

  日本作家谷口雅春说过: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

  为人父母者,请牢记:父母的坏情绪,是孩子心灵的污染源。你怎么样,你的孩子就会怎么样。

  03

  •我们到底该怎样养育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原生家庭的伤害》中提到:

  父母要做孩子好的容器,当原生家庭像是一个结实稳固的好容器时,孩子的活力才会在其中流动,成为一个活力四射的孩子。

  所谓好的容器,不过是当孩子把事情做好的时候,认可他鼓励他;孩子挫败的时候,陪伴支持他。

  所有的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只是被不同的对待之后,会有区别成长为:热情、有创造力的、充满爱意的人,或者黑色的、愤怒的、充满攻击性的人。

  在一篇名为《家庭语言暴力问题》的论文中,有这样一项调查,“中学生希望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数据显示:希望父母使用文明的语言和自己耐心和蔼沟通交流子女,占比99.75%。

  学会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是每个成年人必修课

  常常听到家长们说,“我就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有时候发完脾气自己也很后悔。”

  那么下次发脾气前,不妨先试试做到这几点:

  1.冷静下来,想想到底在生谁的气?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发脾气,其实只是迁怒。因为自己太累了,或是因为自己工作中受了委屈,和孩子并没有关系。

  冷静一分钟,思考自己是不是那个迁怒的人。没有人是超人大人也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

  这时可以暂时离开,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回来和孩子沟通。

  2.换种方式沟通,营造平等的交流环境

  孩子犯错时,高高在上的斥责,会让孩子害怕,甚至叛逆

  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比如不加控制地买玩具,我们可以用平静坚定语气代替大喊大叫拒绝他们。

  同时不妨蹲下来,与孩子保持一个高度,这种姿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关心理解

  3.保持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

  孩子贪玩,有时的恶作剧让家长抓狂。

  这时家长应该思考,是孩子的行为错了,还是动机有问题。

  比如,当孩子把家里的面粉撒了一地,酱油倒了一地的时候,首先要去区分孩子是错把这些当成了玩具,还是有意破坏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童心,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

  4.传达爱意,比指责辱骂管用

  心理学上有一种教育方式,叫作“纠正型教育”。

  它与惩罚教育最本质的区别是,聚焦错误本身,对事不对人。即便孩子的行为有问题,仍向孩子传达他是被爱着的信息

  比如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打了一架,导致双方受伤了。

  此时应先关心孩子的伤情,做出处理。再问清楚为什么打架,是不是有什么缘由?最后教育孩子,打架是种错误的行为,并带着孩子一起去跟受伤的小朋友道歉,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做出补偿

  相比于单纯的惩罚,孩子更喜欢充满仪式感的自我成长。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时刻记住,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给孩子,把曾受过的伤复制给孩子,让孩子背锅,对孩子来说是最无辜,也是最不幸的事。

  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首要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教育,而是控制好情绪,不伤害那个满眼都是自己的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的坏情绪,正在毁掉下一代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