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郑爽一分手,我更不放心了”:没被感情欺负透的人,很难看清这
日期:2019-12-19 08:16:36 作者:壹心理主笔团 来源:壹心理 阅读:

“郑爽一分手,我更不放心了”:没被感情欺负透的人,很难看清这

  点上方壹心理 , 回复"女性"

  免费获得人手必备「女性自我保护手册完整电子书

  壹心理主笔团 | 笛子

  “郑爽张恒分手”,已经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有传言说,他们不是和平分手,还有很多纠结的地方,但是网友们都纷纷为郑爽叫好——会被冷暴力爱情,不谈也罢。

  但是,分手就真的一切都好了吗?

  为什么有些人不断谈恋爱,却总是无疾而终?

  相识—相恋—甜蜜平淡厌倦—争吵—分手;

  分手收场的爱情,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不一样的是,有的人会结婚,有的人一直恋爱却一直分手。

  一部香港老电影《十二夜》里的女主角,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很好奇:无疾而终的爱情,都是遇人不淑吗?

  心理学告诉我,不是的

  我来高度概括一下张柏芝角色爱情故事

  原本,张柏芝饰演的空姐 Jeannie 和陈奕迅饰演的工程师 Alan 是一对儿。

  热恋期时,俩人每天黏黏腻腻。

  但是 Jeannie 逐渐对男友失望、对关系失望,俩人不断地吵架、不耐烦、相看两厌。

  最后, Jeannie 提出分手。

  两个月后,经过一番折腾, Jeannie 主动复合

  复合了,俩人计划未来,也为对方改变自己

  然而在移民前一晚, Jeannie 又突然觉得自己不爱了。

  在大街上,偶遇谢霆锋饰演的阿杰,开始了下一段恋爱。

  当然,结局也是分手。

  那么努力经营好的爱情,怎么是说不爱就不爱了?

  我们来看看 Jeannie 的恋爱模式

  首先, Jeannie 在恋爱中,太依赖感觉”。

  感觉对了,就爱。

  感觉消失了,就不爱了。

  真相是:爱不止感觉。

  电影里,她的第一段恋爱,是和一个摄影师男友。

  在自己的生日会上,男友要加班,没参加。

  一闺蜜给她算命,算出她和男友互相欺骗,没有好下场

  另一闺蜜则说,曾看到她男友和一个洋妞看午夜场电影。

  爱的感觉瞬间崩塌,怀疑猜忌

  Jeannie 直接跳过沟通解除误会步骤单方面决定分手。

  生日会结束,才见过两次面的 Alan 送她回家,在出租车后座,她在后视镜里看到两个人,觉得好般配啊。

  恰好, Alan 也情场失意,觉得 Jeannie 性格特别一拍即合

  两周后,两人确立恋爱关系。

  她觉得,和 Alan 的相恋是天注定的。

  最后和Alan分手,在街上偶遇阿杰,又是感觉“缘分天注定”。

  心理学家 Knee 把爱情观分为“宿命型”和“成长型”两种类型。

  “宿命型”的人,相信命中注定会遇到对的人。

  而“成长型”的人,则认为爱情双方应该共同成长,“对的人”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Jeannie 就是“宿命型”。

  但太相信命中注定,相信“灵魂伴侣”,往往会被新鲜感荷尔蒙冲昏头脑,在彼此没有一定了解情况下,就匆忙建立亲密关系。

  当多巴胺和荷尔蒙逐渐消退,爱情的幻灭期到来,彼此的缺点越来越碍眼。

  爱得快,自然分得也快。

  于是,“宿命型”的人要么长期保持单身等待对的人出现

  要么不断换对象,却维持不了一段长久的关系,在爱情里没有成长。

  “宿命型”的爱情观,让 Jeannie 以为爱情会永远甜蜜。

  和大部分爱情一样,她和 Alan 的热恋期,甜蜜得不讲道理

  上班的时候,傻笑、发呆,魂不守舍。

  Alan 加班到深夜也要煲电话粥。

  真的很想见到对方,于是,车子半路爆胎了也要见她,凌晨 4 点了也要见她,不管隔着多远就是要马上见到她。

  天亮了,拎着一袋早餐,按响她的门铃

  那些热恋中的人,都是疯子

  疯狂都要代价现实却并不支持

  当现实浮出水面的时候,双方慢慢醒了过来,互相挑剔

  Alan 难得休假, Jeannie 硬要拉他去旅行,为了省时间,还要坐夜班机

  Alan 不情不愿地赶到机场,问:“为什么放假一定要去旅行呢?不可以在家睡觉?”

  她反问:“为什么放假一定要在家睡觉,不可以去旅行呢?你好闷啊!”

  热恋时,他们会躺在一张床上,看对方的每个缺点都是可爱的,互损对方的颜值身材都是在调情。

  Jeannie 嫌弃他脸太方、鼻孔大到不合比例,“怎么我一开始会觉得你很帅呢?”

  Alan 会笑她眉毛粗到可以撑船,嘴唇又没个性,“唉,我都有点后悔。”

  到了幻灭期, Alan 嫌她穿亮片吊带裙太 low ,穿短裙小腿太粗,穿露背装又太暴露,把头发绑起来又显得脸太大……

  Jeannie 很生气:“是不是想换个女朋友?”

  她想不明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Alan 越“冷淡”, Jeannie 越紧张

  Alan 在加班,不管她在和朋友聚会,还是坐地铁回家,她都会一遍遍地打电话追问

  我们看看这段窒息的追问:

  -“你还在忙吗?”

  -“是的。”

  -“还要忙多久?”

  -“还要一阵。”

  -“你想不想我?”

  -“想。”

  -“有多想?”

  -(叹气)

  -“你爱不爱我?”

  -“在忙。”

  -“你是不是厌了?”

  -“不是。”

  -“我知道你是。”

  Jeannie 甚至想追上他办公室,看着他工作

  但转念一想,又怕他觉得自己烦,默默转头回家。

  有天凌晨加完班的 Alan ,买了早餐到了她家,准备敲门的时候,又接到她的电话追问:“还在忙吗?”

  明明就在门口,他还是下意识地撒谎说自己还没下班,拎着早餐走了。

  她太害怕失去他,把他当成了自我的救生圈。

  但是 Jeannie 不知道,人跟沙子一样,越想握紧,越会溜走。

  窒息。

  直到爆发

  Jeannie 这一番失去自我操作,既压榨了自己,对 Alan 来说也太沉重两败俱伤

  爆发只在一瞬间。

  Jeannie 在一天深夜,主动跑去已经打烊的维修店帮 Alan 取电脑

  送电脑的时候,却发现 Alan 宁愿和同事夜宵也不愿陪自己。

  很委屈

  她又像往常一样,一生气就拿分手来要挟他。

  但这次 Alan 扔下一句:“你分个够吧。”

  Jeannie 不解

  “究竟我做错了什么?”

  “是不是我对你越好,你就越来越嚣张?”

  从他们的争吵中可以看出, Jeannie 的依恋类型,是比较典型的“焦虑型依恋”。

  这种焦虑,本质上是害怕被抛弃恐惧

  一旦伴侣没有给足够的爱和关注,就容易崩溃。

  于是,常常通过激的情绪获取伴侣的关注和爱。在心理的小号心理0时差,写过一篇专业解读《“你根本不爱我,不然怎么会……” | 情侣间最扎心对话曝光,背后的真相是?》

  比如, Jeannie 要时刻和 Alan 保持联系,要知道他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总是问“想不想我,爱不爱我”这类的问题来获得确切安全感

  总是用自我牺牲式的付出希望引起对方的“愧疚”,对自己更好。

  总是用“分手”来激起 Alan 的挽留目的不是要分手,而是享受 Alan 紧张自己的样子

  但 Alan 一哄她,她既想得到更多的重视,又表现出很生气,用愤怒把他推得更远。

  这份太沉重的爱,最终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

  分手后, Jeannie 痛不欲生很后悔,还总幻想 Alan 会不会来挽回她。

  这里还挺正常,分手的必经阶段。然而不一样的来了。

  两个多月后,她约 Alan 见面。

  咖啡馆里,一番寒暄过后, Jeannie 开始诉说自己这段时间的痛苦反思和成长。

  她说自己这段时间把注意力投入事业上,得到了升职和培训机会

  她说,发现是自己不够成熟,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伴侣。

  她曾恨过他,想过他,但还是很喜欢喜欢很喜欢他,希望可以重新开始。

  当她一字一句地说完这些心里话,流着泪看向 Alan 。

  他睡着了。

  原来一直以来,她感动的都是自己。

  她还是选择了复合。

  结果就是我在开头说的那样,因为得知前男友并没有劈腿,她突然觉得和 Alan 的恋爱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再次分手,邂逅下一段爱情。

  她总是以为下一次,自己觉得不会再这样处理爱情。

  但每一次,都踏入同一个“爱情陷阱”。

  1)不要太快、太着急进入一段亲密关系。

  “宿命型”爱情观的 Jeannie ,总是太依赖感觉去谈恋爱。

  Jeannie 首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伴侣的三观要怎样?心智成熟程度如何?兴趣爱好一致吗?生活习惯在乎吗?

  她只看到了感觉这一项。

  缺乏了解和宽容的关系,相处起来会有严重落差

  在恋爱前,要多了解对方,问清自己的内心,是真的很喜欢,还是只想抓住一个救生圈。

  2)不要为了爱情,失去自我。

  接纳自己,相信自己价值不是由爱情定义

  就像 Jeannie 失恋时,她的好友安慰她说的:

  “为什么别人不喜欢你,你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还有很多人喜欢你的。”

  一个人不是因为有人爱、被人肯定、被人关注,才有价值

  你的价值,由你定义。

  同时,要丰富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除了有爱人,你还可以有自己、有朋友有情人、网友等情感支持,而不是只能从伴侣身上索取

  3)依恋模式并非一成不变

  依恋模式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调节和改变,找回“自我”的功能

  在关系中,当伴侣的某些举动让你感到焦虑、恐惧、绝望时,尝试“抽离”出来,去观察自己这些情绪背后害怕的是什么?没有被满足的是什么?能不能通过其他途径去满足?

  比如,你的伴侣忙于工作,没办法及时回复你的微信,你感到很焦躁担心他不爱你了,担心自己会被抛弃,只有他立即回复你的信息,你才能缓解

  这时候,立刻停下,关注一下自己的情绪,这份情绪的背后,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要明白:没有人能做到无时无刻满足他人的需求,但是一时的忙碌,并不等同于抛弃你。

  这会增强自我的安全感。

  当看见问题,共情了自己,就是疗愈的开始。

  4)在感情中自我成长。

  但长久的爱情,得有点“成长型”思维

  就像美剧老友记》里,莫妮卡说,她从来不相信灵魂伴侣,自己和钱德勒并非命中注定要在一起,只是相爱了,就努力经营,有时候甚至要加倍努力。

  但钱德勒因为童年创伤,在感情里脆弱自卑,经常一遇到问题就想放弃

  好几次吵架,钱德勒都觉得,完了,要分手了。

  但莫妮卡会轻轻摸着他的头说:“宝贝,我们只是在吵架而已,这是常有的事。吵完了架,不是就要分手了。”

  命中注定的爱情很少有用心经营的爱情,才会让我们成为彼此最独一无二存在

  希望你的每一次分手,都不是白白受伤。

  世界和我爱着你。

  生命中是否有一次刻骨铭心的分手,

  让你感到瞬间成长?

  请来留言区

  分享成长的故事

  - The End -

  要想在感情中获得成长,拥有长久的爱情,关键意识到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源自于原生家庭的映射。

  童年缺少关爱、重视、肯定的人,内心缺乏最关键的“心理营养”,如果不被补偿,终其一生都可能会:

  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在关系中不断讨好,委屈求全

  不自信、拼命嫌弃自己,焦虑、抑郁,缺少安全感

  为人父母后,还会在无意识中把这种缺失“遗传”给孩子

  但童年已经不能重来,我们该怎么办?

  向你推荐这门为14064+人带来改变的课程——《童年缺失的心理营养,如何在成年后补足》,亚洲顶级心理导师文采,教你做“自己的父母”,从源头补足心理营养。

  ↓ 长按扫码开始学习

  分享邀请卡还可拿奖学金

  点个“在看”,愿你在感情中和TA共同成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郑爽一分手,我更不放心了”:没被感情欺负透的人,很难看清这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