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姐按
12月2日,一名女子在网上称,一位北大男教师在与自己交往的时候也同时与多名女子发生不正当关系。
这名女子称自己是北京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去年九月份的时候经过学姐介绍,认识了“北大数学中心”的教师冯某。
学姐称其刚回国任教情商低,一直没有谈过恋爱,着急寻找结婚对象,便介绍两人认识。
女子与这名北大教师见面后相聊甚欢,彼此印象也都不错,于是便开始了交往。
并且发现冯某之前也有过婚姻,对象是一位当时刚满20岁的北大本科学生。
刚离婚不久便和她在一起了,知道这个事实后的女子愤怒不已但禁不住冯某的反复保证,开始心软,不再计较。
冯某在和她交往的过程中,还同时和数十名女性相识相见,并在欺骗欺瞒她们的情况下约会多名女子发生关系。
仅在七夕当天,就通过微信向4位女性发送了520情人节红包,还在这一天与三位女性同时转场约会。
并且一直打着自己迫切结婚的借口让身边的人持续给他介绍新的对象。
而女子经过长期的心理斗争后,她最终决定要破釜沉舟,曝光冯某的人渣行为,不让更多的女性受害。
以下是这名女子的全部事情讲述,这种尺度感觉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后来这件事被传开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既言“大部分不实”,那就是“小部分属实”咯?
有的网友说,这位教师是未婚者,他爱和谁谈和谁谈。
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身为教师,在入职前就该明白自己的形象,传道受业是你的本分,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更是你的要求。
如果真的如爆料者所指,脚踩多船,充满欺骗和多名女性发生性关系,显然已经对不起“为人师表”这四个字。
这样的行为不配得到洗白,也不配得到原谅,相信正义也会站在弱者的一方。
而事情发生的起始也是因为,一位复旦的科研天才陆先生在朋友圈控诉自己宁可背叛全世界也要捧在手心的女人,因为一句“不爱了”就把自己打发了。
为了这个女人,他在婚姻期间抛妻弃子,更换新的工作,甚至送房子送车送包包送首饰甚至送出了五篇价值无法估量的sci论文。
结果却被甩了。
他“无力承担任何工作和生活,只能选择不辞而别”,然后就吞药自杀了……
所幸,最终被救了回来。
然而,这名女博士除了有陆先生一个感情伴侣外,更是发展了三个其他男朋友。
包括院长儿子,副院长学生等,他们分工明确:一个帮她出国,一个帮她毕业,有的为她的前途任劳任怨添砖加瓦。
而这次女博士之所以要和陆先生分手,就是因为她已经凭借陆先生的论文成功获得了留学机会,并且打算把院长儿子升为正式男友。
最让人吃惊的是,这名女博士也并不是貌美如花,偏偏只是相貌平平。
可惜,这份心思如果能用在学术上,自力更生写出几篇sci论文应该也不是难事。
22岁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将自己一直相依为命的母亲杀死了职工宿舍里。
他用奖学金买了作案工具,把尸体用裹尸布层层包裹了100多层,每一层都细心地铺上活性炭。
他还在屋内装2个摄像头和报警器,分别对着大门和主卧,可以通过手机监控案发现场的情况。
伪造母亲的字样写信谎称出国,用母亲的手机向亲戚借钱为自己铺垫后路,还为自己准备了多张身份证使用。
作案后,吴谢宇所展现出来的逻辑思维和随机应变能力不得不让人佩服。
这样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学霸却最终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到了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身上。
他们披着各种华丽的外衣包装自己,使用各种纯洁的语言装点自己,用各种高大上的称号迷惑他人。
7月份,北京知名高校毕业生,留学归来的李某,在坐列车从上海虹桥去往嘉兴的路上,上错了车,竟然直接拉下车上紧急制动按钮。
一般人恐怕连高铁的紧急制动在哪都不清楚,而他利用丰富的知识成功地为自己一人私利耽误了整趟列车的运行。
有时候,文化反而成了低素质高学历的背锅对象。
机场里,名牌女博士因为自己迟到无法登机,冲进柜台掌掴工作人员,
清华硕士偷拍女性裙底被抓,
高学历被打脸的现象不胜枚举,底层小人物的温暖却也不断在发生。
还记得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四个农民工坐出租车,上车时纷纷脱掉了上衣,出租车司机说,车里有空调。
农民工却说,脱上衣不是因为天热,而是因为怕把出租车的座位弄脏。
他们脱了衣服之后他们将衣服反了过来,垫到了座位上,坐了一路……
南京地铁二号线上,一位工人身上挂满泥水,明明有空位,却没有选择坐在座位上,而是坐在靠门口的油漆桶上。
在他们面前谁才是真正的小人物呢?
古人曾说:所谓圣人贤人庸人小人,有德无才其德可用,有才无德,其才无用。不仅无用,甚至有害。
所以说,高学历从来不会和高素质挂钩,他们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考试为高学历设置标注,却无法为高素质确立标杆,但是为人有礼、能保持善良一定是最基本的。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在给毕业生做演讲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因为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所以,相比高学历,更可贵的往往是那些高素质的人,他们才是这个社会一直需要的推动文明进步的人。
宁愿做一个无才有德之人,也不能做一个有才无德之人。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