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比如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务必都要求精求好;比如关注孩子的教育资源,想方设法也要让孩子去读更好的学校、报起兴趣班培优班花钱毫不手软;再比如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要是成绩下滑了,父母着急上火比谁都急。
要说父母这样还不够关心孩子?那肯定是不能的,父母确实已经花了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把自己认为应该照顾到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只是父母们也需要发现,在你们关注的这些项目中,几乎没有哪一条是能够直接跟孩子的心灵挂上钩的。
父母爱孩子毋庸置疑,但爱的定义比我们意识中的更宽广,我们不应该还停留在以前的表达方式上,而应该更进一步。
而且我们也会发现,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中,孩子聪明优秀的概率更高,孩子的性格也更完整,优点突出缺点较少。而亲子关系一般或恶劣的家庭,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难度是非常大的,孩子的性格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因此,我们关心孩子,首要是需要放在如何同孩子展开良好的沟通开始,唯有了解孩子,父母才能确实给予孩子真正想要的。
01
Happy kid
在交流中,父母往往会不知不觉踩中雷区,为未来的亲子关系埋下隐患。所以我们就来赶紧看看,需要警惕哪些雷区吧!
No.1
鼓励里“夹私货”
“宝贝你这次考试考了前十很不错,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表现得更好,妈妈希望你能考到前五,好吗?”这类话。
可惜是的孩子除了有一次考了第五名,仍然还是在原来的排名里打转,有时候发挥失常,甚至还会掉出十名开外。
晶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表扬里夹杂的高期待,给孩子无形中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像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少见,父母在表扬孩子时很喜欢顺势再提再高一步的要求,认为孩子在自己的激励下一定没问题,是可以达到的,觉得自己不会错估孩子的能力。事实却是孩子可能有达到的能力,可是他背负的压力太大了,反而让他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不管是鼓励还是表扬,最好事实求是,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产生“我可以做得更好”的自信,而不是强行“我觉得你可以满足我的要求”。
No.2
父母的情绪化极可能让孩子染上“情绪病”。
如果父母总是在教育孩子时过多地带入个人情绪,不够冷静,总是用激动、愤怒等情绪去教导孩子,受父母影响的孩子将会变得阴晴不定脾气暴躁。
父母要时刻牢记,对孩子批评指责甚至惩罚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反省自身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变成双方互相发动情绪攻击。
另外,也不要总拿孩子去进行比较,那会将孩子带入自卑的情绪病中。
02
Happy kid
不止是口头的鼓励表扬,父母还应该能为孩子做到更多。
让孩子看到具象的正能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方面也给父母提出了要求:父母如果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项问题,那么孩子也能在无形中得到激励。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双胞胎兄弟被保送清华、中科院博士,被网友称为“硬核双胞胎”,入学之前的暑假还来到妈妈工作的工厂打工体验妈妈这么多年来的不易,而这位妈妈的工作是搬钢管。
可以想见,这样的家庭环境要面对的不论生活还是工作绝对是问题很多很难的,这位妈妈要是不够正能量,面对生活不够积极,怎么能影响自己的孩子如此上进呢?
妈妈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得很朴实,对孩子寄托期望,却不干涉他们的选择,只希望他们能好好读书。
父母努力生活,孩子当然会就以更多的努力来回报,这便是正能量的传递!
03
Happy kid
就像上面那位妈妈,用民主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意见表达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同样父母也要注意,允许自由表达不等于允许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即使民主、包容,也必须坚持底线,而不能让孩子养成自说自话,盲目自我的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