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的天空》是一本由【意】马西米利亚诺·威尔吉利奥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不勒斯三部曲系列是由意大利作家威尔吉利奥所著,以平缓和朴实的语言写尽了那不勒斯的普通大众阶层的生活艰辛,在这些艰辛中依旧蕴藏着点点的微光,这本《那不勒斯的天空》可以说是一部在颓败中点缀着温暖的生命之书。
近十年来中国的房价像坐上了火箭,很多当下的年轻人几乎都背上了几十年的房贷,似乎有房无房变成了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本书讲述的是关于一个普通的意大利家庭,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在一个意大利房贷男的身上。男主人公米歇尔是一个年轻的作家懒散而又颓废,在三十岁的时候走上了以前自己曾经鄙视的生活。艰难的买了一套房,巨额的贷款使其压力倍增,同时也走上啃老的道路。同时女友在这个时候也离开了他。看到这里,生活似乎支离破碎,充满了灰色的气息。生活的一切都走向了尽头,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份新的工作机会向米歇尔抛出橄榄枝后,米歇尔的生活出现了微光,由于父母家搬出去独自生活后,与家人的关系渐渐得到缓解。此时,与年轻美丽的芭蕾舞女演员克利奥的阴差阳错的结识,给米歇尔的生活带来了生机,生活仿佛又有了新的微光,虽然它是那么弱小,但也不是那么触不可及。
在《那不勒斯的天空》中,书写的依然是由琐事交织成的底层平凡人的生活。一个普通意大利房贷男的生活,告诉我们成年的人字典里面没有容易两个字,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米歇尔就像我们当代80后和90后的一个缩影, 面对高昂的房价和社会成本,为生活和压力所束缚着透不过气来。当你进入了社会,你就会发现问题接踵而至,工作、婚姻、房贷像新三座大山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你小时候的容易,不过是有人帮你承担罢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会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进入社会后,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各方面的压力,这是我们成长的代价,我们不得不去承受,不得不扛起我们身上的责任。然而,生活纵有千难万阻,也得继续下去。成年人面对生活不能逃避,只能面对。当你尽力之后也许生活会出现转机和新的希望。就好比现在流向的生活虐我千万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那不勒斯的天空》读后感(二):灰色天空下的一份期望
这是一个中年人的危机。三十而立的男主写着小说,有着微薄的收入,经常受父母的接济。某一天他觉得不应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要有自己的小小天地,于是他决定买房。女朋友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分了手,父母的抵押让男主成功的有了贷款。终于他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块自己的小天地,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 那不勒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气候宜人,是来过之后便会想要停留的地方。男主米歇尔生活在这里,并且在这里买了一所房子,可是生活并没有美好起来,不稳定的收入,巨大的房贷压力充斥着他的生活,似乎一切都那么颓废,是的,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种昏暗的压抑,并不是故事本身的残忍,而是这样的生活所带来的绝望。作者一次又一次写斑驳的墙体,是最开始的无奈。日常,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形容。作者笔下米歇尔所经历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平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只是在周而复始的生活中找不到任何激情,颓败的生活,是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活着是一场炼狱,只是却没有人找到逃脱的方式。 日常的生活,日常的对话,日常的一切,然而却在这日常中充斥着无奈,霉菌一样的生活。在某一天他开始做编剧,似乎新的故事在他人生中开始,她遇见了克里奥,一切在改变着,而一切又好像都不曾改变。 “只有贷款做伴的男人。还有癌症。”在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人生都是灰色的,你以为这样已经足够糟糕了,却不曾想,在剩下的生命里,你要面对更大的困难,与死神搏斗。全篇的压抑到这里或许就该截止了,一个人的重获新生不只是生命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在无休止的灰色的人生中,肉体上的重生带来了新的期望。似乎每一个都是要死过一次才能领会生命的真谛。作者用最朴实的言语讲述着一个普通的那不勒斯人的困惑,房贷是他生活的所有,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围绕这一件事情。我们看到了一个中产阶级的挣扎。作者叙述这主人公米歇尔琐碎的一生,三十而立的人却有着太多的无奈,人们在这慢无休止的生活中靠着仅存的一点点生机存活着,知道自己真的将希望点燃。 《那不勒斯的天空》笼罩着灰蒙蒙的色彩,在压抑中得到期望,在绝望中得到一丝温暖,从而得到自己的救赎。
“人生的困扰大抵来自四个方面: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这是意大利作家马西米利亚诺·威尔吉利奥著的《那不勒斯的天空》封面上的一段话,让人感触颇多。
这本《那不勒斯的天空》是畅销书《那不勒斯的萤火》的姊妹篇。这本书围绕一个散漫、纠结有懒惰的年轻作家米歇尔,在三十岁那年,艰难地买了一所房子后,走上了年轻时极度鄙弃的父母的房奴老路。巨额房贷的压力、不稳定的收入、与家人的分歧以及女朋友的离去,当生活的种种一切狠狠砸来,米歇尔的生活开始变得支离破碎。
1.只有贷款作伴的男人。一个看上去就很心酸的标题。故事起源于男主人公米歇尔的购房行为,为了完成年轻时自己拥有一套房子的理想,被迫成了一个房奴。在拥有了这套房子后,问题接踵而来。不得不为了生计和房贷而奔波,开始向父母借钱,感情生活遭到打击。不得不让人想起眼下的当今中国,在房价高企的一线城市,多少年轻人不得不背负着房贷压力,自己本来的生活和憧憬的理想开始变得一地鸡毛,似乎房贷变成了人生活和发展的枷锁。
2.重新建立关系。一个意外让米歇尔与一名芭蕾舞蹈演员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工作和生活也渐渐步入了正轨,生活中的霉点正在消失。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普通人的现实场景为我们展示了:年轻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就算道路中充满无奈,也无法阻挡前进的脚步。
合上这本书无疑引发了个人深深的思考,就像封面上提到的人生四大困扰一样: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选择,对于死亡的恐惧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虽然我们朋友圈中朋友很多,但知己很少,人人都带着有色面具,我们时时感到内心的孤独,懂自己的人太少了;每个人都不喜欢束缚,都憧憬着自由,但生活在社会人群中的人们确往往不得不面临诸多的无可奈何和生活压抑,身处其中却不能自拔;面临一地鸡毛的生活,无法摆脱现状,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生活变得异常惨白,毫无意义。
这本书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的结局,那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总有拨云见日的那天。虽然我们身处生活的坎坷中,但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坚持下去,必然能成为生命中的主人。
《那不勒斯的天空》读后感(四):天空的颜色,很美
“人生的困扰大抵来自四个方面: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见可言。” 这是《那不勒斯的天空》封面上的一句话。 这句话虽然短但却写出了人生百态,人的一生不都是这样吗! 简短的一句话使这本书厚重的竟然让我无法打开。 那不勒斯三部曲,之前有幸拜读过《那不勒斯的黎明》。 这三部书都是描写小人物的生活。读完让人内心充满一种心痛,压抑,胸闷,又充满希望的五味成杂的感觉。 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走向也都是不同的。 就像《那不勒斯的黎明》里边的乔瓦尼,一个胸无大志屡次出轨的男人,即使有一个好妻子也不知道珍惜,和《那不勒斯的天空》里面的米歇尔成为了鲜明的对比。 《那不勒斯的天空》里面讲述了一个散漫又纠结的年轻作家。 在30岁那年,艰难的买了一所房子。 然而生活好像总是那么的操蛋。巨额的房贷本来给这个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接下来生活又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工作不幸丢了,再加上年迈的父亲突然生病了,需要一大笔的生活费,再加上和女朋友的分歧,使其黯然离去。好不容易写成的小说却被告知无法出版。 然而这个被生活极尽羞辱的年轻人,并没有因此倒下。后来一个为纪录片做编剧的工作机会,给米歇尔的生活带来了转机。逐渐的和家人的关系也得以缓和。再加上年轻美丽的芭蕾舞女演员,克丽奥的偶然出现,给米歇尔这朵被生活打击的小树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读完这本书感触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深,他好像写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个朋友,或者说,就是我自己。 今年的我29岁,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了工作,家里的老父亲在5月份查出了直肠癌一笔笔的医药费,像流水一样付出。再加上年幼的两个孩子,此刻的心情,也只有《那不勒斯的天空》才能懂我。 生活不都是这样吗?起起落落,有痛苦的时候,但是也有开心的时候,暴风雨过后总是能看到彩虹。 房子就代表家,不管是东方也好还是西方也罢,都是一样的。散漫的米歇尔因为房子的巨大压力以及家庭的问题,化作了动力,使自己能够大步的前行,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脱变。 在他人生的30也就是而立之年,真正的站了起来。在经历了种种的挫折以后,他看到了黎明,黎明到来了,他看到了天空蔚蓝的颜色。我们每个人都是米线儿,但是很多人,都没有等到黎明出现的那一刻。
《那不勒斯的天空》读后感(五):那些弱小的时刻,就是最宝贵的成长经历
曾几何时,看着为生活奔波劳碌的父母,或许你会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绝不要活成他们的的样子。等到了后来,忽然有一天,才发现自己的生活其实与他们并不差别。于是,瞬间觉得既彷徨有无奈,想不懂自己明明已经那么努力了,可为什么终究还是走了父母的老路,是来自原生家庭的束缚吗?我想,其中或许有部分原因在,但绝不是全部。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自己掌控的,只能说在类似的境遇下,我们与父母作出了相同的选择,从而产生了一样的生活轨迹。意大利知名作家马西米利亚诺.威尔吉利奥的《那不勒斯的天空》中描写了一位这样的主人公,他曾经很鄙视父母的生活方式,却在而立之年选择了和他们一样的命运。
作为“那不勒斯三部曲”的第三部,《那不勒斯的天空》同样延续了前两部的风格,将故事聚焦于平凡的小人物,诉说关于普通人的生活日常。米歇尔,是一位散漫的年轻作家,曾经出版过两本不怎么受欢迎的书籍。不过,这可并不怎么影响他的雄心壮志,就像所有的青年一样,敢想敢拼。
于是,在而立之年,单身的米歇尔决定离开父母,买一套三居室的小公寓单住。如果说,之后的一切顺利,那么这部小说无疑就没什么悬念了。可是,生活真的会一帆风顺吗?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人生总会变故出现,而我们只能选择面对。
或许,一开始的独居生活的确是自由快乐的,可是一个人呆久了,总感觉缺那么一点烟火气儿。米歇尔虽然已经有了第三部书籍的创作灵感,但当他把自己写的东西读了一遍之后,忽然觉得无聊透顶。而这样的东西又如何给读者看呢?简直难以想象。与此同时,面对巨额的房贷压力,经济拮据的他不得不向父母开了口。
读到这里,不禁有些感同身受。当我们自以为已经变得很强大的时候,却发现有时还是抵挡不住突如其来的风雨。这不禁令人想到莫不是当初的选择做错了吗?不,假如人生可以重来,我想我们还会做出一样的选择。而正是这些让我们感觉自身弱小的时刻,才是最宝贵的成长经历。
面对内心的孤独,生活的拮据,父母不可避免的衰老和近距离对死亡的接触,米歇尔的人生逐渐完成了一次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成长,变得比过去更强大。
于迷茫中带有一丝希望,于无奈中带有一丝慰藉,《那不勒斯的天空》正是这样一部温暖生命的人生之书,支撑着我们坦然面对自己的生活......
《那不勒斯的天空》读后感(六):直面房子,直视内心
买房买车似乎早已成为现代普通人一生奋斗的生活目标,也是一个人在三十而立这个阶段有所成就的标志。即便可能伴随着长达十几年的贷款压力,却仍旧乐此不疲。所以,不禁有所疑问:房子、车子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不可缺少,还是只是趋之若鹜、跟随大众潮流,亦或是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寄托?……如果你问我,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相信大多数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好像有房子就成为了生活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就好比现在结婚必须得要有房、到了三四十岁也得买房,甚至到了知天命时仍旧还要建房,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这一观念就像座大山活活地压垮了我们年轻人的脊梁。而小说《那不勒斯的的天空》也是围绕中层阶层贷款买房的故事来展开的。它讲述了一个散漫、纠结有懒惰的年轻作家米歇尔,在三十岁那年,艰难地买了一所房子并用心装修后,走上了年轻时极度鄙弃的父母的老路——房奴生活。巨额房贷的压力、不稳定的收入、与家人的分歧以及女朋友的离去,当生活的种种一切狠狠砸来,米歇尔的生活开始变得支离破碎。常言道:上帝替你关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留一扇窗,所以当一个为纪录片做编剧的工作机会向米歇尔抛出橄榄枝后,米歇尔的生活出现了转机:与家人的关系得以缓和、又与年轻美丽的芭蕾舞女演员克利奥陷入暧昧时期,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只是,次贷危机的来临,父母的年迈以及自己身体状况的不容乐观,让米歇尔再一次陷入了生活的危机…… 整篇小说运用黑色幽默的语言,写尽了平凡生活中的颓败与温暖,也给予了我们深深的感悟:不错,我们向往自由、追求自立,在年少时怀着满腔的热情对抗生活中冰冷的荆棘,即使我们可能会向生活妥协,向现实低头,但我们也会在此途中不断磨炼,不断成熟,不断行走。虽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我们却不会轻言放弃,我们仍旧有着念想,有着理想,有着梦想。我们也不会被房子里的“霉点”给吓倒,更不会让它像病菌一样感染我们生活,将其击得支离破碎。我们不会成为“房奴”,因为我们开始知晓房子只是外在之物,或许能给我们安全感与归属感,但那安全感与归属感的来源确是来自我们的内心。这些外在的存在只是为了迎合我们内心的需求罢了,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本末倒置。而如今的我们明了了这一道理,再也不会被“房子”的枷锁所束缚,因为我们才是“房子”真正的主人!
《那不勒斯的天空》读后感(七):《那不勒斯的天空》: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有句话说,你曾经是少年。 幼时,或许我们还可以保持住一份赤子之心,可当年岁渐长时,赤子之心,也只能是以“曾经”二字论之了。 《那不勒斯的天空》是意大利作家马西米利亚诺·威尔吉利奥所著的一本小说,是“那不勒斯三部曲”系列当中的第三部。 一部一部的读下来,感悟最大的还要当属书中所描写的那种几乎贴近了生活那种真实感。 从家庭展开的故事,看似平淡,但其实内里也是复杂的可见一般,犹如蜘蛛网,外在有序,却不堪一击。有时,仅仅是一阵风,一场小雨,便能够使其支离破碎。 就拿书中的主角米歇尔来说,作为一个怀拥梦想却整日散漫的作家,米歇尔在三十岁的时候,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给自己买一所房子。 房子是他给予自己的一处自由的空间,他渴望从满是不满的家庭中脱离出来,然而,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脱离开父母的米歇尔栽进了生活的琐事当中,柴米油盐让他觉得苦不堪言,更可怕的是,由于自己的收入并不稳定,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得向父母伸手来还清房贷。 这种感觉折磨着他,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会吸血的寄生虫。好在,米歇尔并没有如同其他人一样,就此放弃希望,甘心做一个啃老族。于是,在结局的时候,拨开云雾见月明,获得了爱情,也懂得了亲情。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场隐藏在生活当中的战斗里,他懂得了如何才是真正的拼搏。 只要心中有希望,哪怕它只是微弱的,它也能守在前方,让你的未来渐渐明朗。 而在这当中,除却自己的意志,亲情,也是十分重要的。或许,亲人们所表达的方式,并不是我们能够接受的,但只要你有事,她们都会是你坚强的后盾。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吧,艰难,从没有容易二字,然而,只要能够坚持下去,那么,再多的苦,再多的难,也会一点一点的从生活当中褪去。 这是一种生活的写照,读来就像是置身在其中,让人处处皆是共鸣;也能给予人以无限的希望,体味生活,有时,也只是低头的一瞬间,每一个微末的小事当中,都有其深刻的真理,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那不勒斯的天空》读后感(八):家的真谛
房子,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房子就能宣告独立,能够继续人生余下的旅程:结婚、生子、建立家庭,从此循环往复。处于现代社会,房子,似乎承载了更多深层次的复杂定义。从国家层面来说,这份经济价值能够代表社会发展的繁荣程度,背后可能是很多力量的暗中角逐;从物质层面来说,房子象征着社会地位的某种隐喻,个人的能力与尊严,亦或是饭后谈资。更多的,是大家或多或少能在房子这个东西上寻得某种安全感与心理满足。但我们真实需要的安全感是否就完完全全来自于房子呢?把未来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完全压在上面喘不过气而失去自我与寻求自由的本能是否是值得的呢?
本书的主人公——一位落魄作家,即便是在父亲的资助下拥有了房子,踏上了曾经嗤之以鼻父母的老路,但本质上来说,他所需要的这种安全感依然是荡然无存的。未来在他面前铺开,却显得更加灰暗,一切似乎变得越发糟糕:向往自由的女朋友离开他去了法国;遭遇资金困难,银行催款;房屋及社区的种种问题。作家的混沌生活状态也并没有因为他的独立而改变,昂贵的房子对于他来说就像他笔下的那部打字机,对于一个过气的作家,只能让他的这种落寞显得稍微优雅一些罢了。他完全没有办法去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固有障碍和问题,哪怕是做一次大扫除与清理。再看看他的周围,同样充满了各式各样在社会夹缝中求生存的人们,大环境的萧条承托着整本书不安的背景:次贷危机、信任破产,充斥着作家的大脑,周遭人们的生活状态或随波逐流或焦躁不安,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什么伟大的追求,只是活着,就那么活着。
一个终极话题——信心和安全感,到底我们得从什么地方来获取呢?也许想得越多,烦恼就越多,对这敏感的话题更加深入探讨下去,触角越深,可能会更加无助和失落。那就让他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吧!爱,总能弥补一切!而这段新的旅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与舞蹈家针对星期三扫除的问题上也是争执不休。一切并不是美好的,一段情感经历着矛盾与碰撞,一种互相不理解,甚至产生了深深的裂痕,而这样深入地碰撞下去,也许会产生奇特的化学效果。
作家也经历着中年的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父母的衰老或是死去。在这个孤零零的星球上,孤独,终将也会是所有人的归属。应该如何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让内心蜕变?就像父亲所说:当岁数越来越大,你会觉得以前在乎的事情,慢慢也变得微乎其微了。很多事,也许是不必要去担心的,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真实地活着,别人能做到的,一切并没有那么可怕!
《那不勒斯的天空》读后感(九):颓败与温暖交织
继《那不勒斯的萤火》《那不勒斯的黎明》之后,《那不勒斯的天空》是作者威尔吉利奥的"那不勒斯三部曲"第三部,看这本书花了三天,其实看的我挺心累,文中主人公米歇尔的生活那叫一个颓废不堪,天翻地覆,每天的惊吓与惊喜都不重样。 米歇尔是一个散漫、纠结又懒惰的年轻作家,在三十岁那年,艰难地买了一所房子并用心地装修,走上了年轻时极度鄙弃的父母的老路。我原以为对房子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这件事,只在中国有,没想到意大利也有,或许很多国家都有吧!巨额房贷的压力、不稳定的收入、与家人的分歧以及女朋友的离去,种种一切狠狠砸向米歇尔,他的生活开始变得支离破碎。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一直在想米歇尔简直就是在作自己的生活,nozuonodie,才导致了他自己的路走的坎坷又曲折。 他作为一个男儿,即便鄙视着父母的生活,还委屈着自己和父母同住半辈子,直至30岁才想起来要逃离父母,抛弃他成长的狭小房间,不和他们同住。然后在经济不宽裕,工作不稳定的时候,按揭买了一套房,这套房还是在他爸爸的帮助下才买下的,还打肿脸充胖子一般地挥霍钱财,我能理解他女朋友为什么离开他。一个大男人,30岁前不好好攒钱,无任何规划,买了房还还不起贷款,日日拿自己的信誉和银行的贷款做斗争,太没意思,直到老之将至的父亲给他还清最后一笔贷款。卢多维科的碑文上刻道:"家很小,却适合我,不会受到任何人的管束,很体面,并且是用我自己的钱买下的。"可是买房子对米歇尔而言简直没有任何幸福感可言!可是无论生活对他多么不友善,始终有护犊的母亲和严苛的父亲给他撑腰! 人生的困扰大抵来自四个方面: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 在《那不勒斯的天空》中,我们看到了琐事交织成的普通人的生活。作者用平缓朴实的语言,将令人烦恼的生活场景像一张灰色幕布般缓缓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尽那不勒斯的复杂与生机。质朴中透露着幽默,颓败中交织着温暖!没错,这是一部颓败中交织着温暖的生命之书。
《那不勒斯的天空》读后感(十):人生的霉点
小说中多次提到霉点,书里的霉点,房屋里的霉点,霉点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是指有机质滋生的霉菌。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八:“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箱子发霉的面包。”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人简直要发霉似的。”
而在这本书里,霉点更多的指的是米歇尔的思想与行为。他负责啃老,无所事事,还思考过要杀掉父亲,也想过抛弃情人。这个霉点就是霉菌的另一个含义——比喻思想陈旧或行为堕落。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八:“在 梁子安 的眼里,朱行健不过是一个发霉的背时的绅缙;喜欢出头说话,然而谁也不会觉得他的话有多少分量。”
《那不勒斯的天空》里,出现的这些霉点,不就是指人生的霉点吗? “一个星期之后我重读了一遍我所写的东西:我感觉到有一种想吐的冲动。”作者在文中这样写到。对作者来说,那些没有经过打磨的文字,一周后就长满了霉点,变质了。 回首过去,我们是否也有同感呢?在社交软件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们都使用过QQ,装扮过空间,养过QQ宠物发过一时兴起的说说,现在你再去翻看空间的说说,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嗯,我以前一定是个白痴,都发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矫情到令人作呕!翻空间无异于凌迟,好想回去掐死自己,脑子里都装了些什么!我一直以为我的人设是成熟稳重来着... 这辈子都不会对外开放以前那些奇葩的说说了...绝不!”
“原来以前的自己是那么幼稚又白痴 直白又简单 傻气又冲动 ”
“看我以前发的空间说说,跟个白痴一样”
“年轻的时候好白痴啊 睡懒觉的习惯那是一直在持续 实在没有睡意 逛了逛QQ空间 以前的说说蠢蠢的 ”
这些十年前说过的话,写出的文字,当我们再次看到时,并不是惊喜和思考,而是自嘲和后悔。在那些上锁的QQ空间里,又有多少发霉的记忆呢?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书是用来读的,用来启发思考的,不是用来长霉点的;房子是用来住的,用来创造幸福的,不是用来养育霉菌的,如果你的书和房子都长了霉点,那么你的人生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发霉腐烂了。
清理干净你人生霉点。这时,你就会看到另一片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