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淡如:说话的艺术》是一本由吴淡如著作,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0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吴淡如:说话的艺术》读后感(一):同理心的体现
当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即便是再亲近的人,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语言,作为情绪的外在表现之一,常常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句话可以让人感受春天般的温暖,也可以让人如坠冰窖。既可以是鼓励也可能是打击。当然我们除了修炼自己的度量,让我们的情绪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还要去提高我们表达的能力与提高对他人情绪的观察能力。
一个真正会说话的人并不会是一个聒噪的人,不会是一个厚脸皮的人,而是一个能够照顾他人情绪,考虑他人的想法,同时又表达自我需求的人。如果只用高情商来形容,是不够贴切的,他还有善良、修养、品味、责任等。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会比较少见,不仅仅是因为学校里不会考察这些,而且他的成长还要求周围善良包容的环境,与对自我的认识和提升。
翻开这本《说话的艺术》,作者吴淡如作为一位电台主持人,以说话见长的职业生涯里,对说话的艺术有着独到的心得。她以客观的事实来分析说话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与影响。
本书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为生活、职场、家庭、生意与演讲,可以说涵盖了生活的全部方面。而这种例子先行,技巧在后的形式,更容易让人学习到。有的人也许在读本书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平时做得不合适,也许十几年来一直如此,对周围人说实话,对亲人比较刻薄,不在乎下属的感受,而自己没有意识到。其实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从小事情细节开始。这样的细节才是我们时刻要放在心上的。
例如啰嗦又不自觉的人,常常沉醉于分享自己的观点,而不去关注对方是否感兴趣。他们会对当前的冷场比较尴尬而拼命寻找话题,非但没有暖场,反而让当场的人不舒服。而健谈也不一定是好事,talking is cheap,说得就是这样没有营养的谈话。双方不能在同一个频道探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这一点我比较有感触。本书也讨论了其他的生活场景,有很多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的错误。如果大家都修炼一下说话的艺术,我想社会会少掉80%的争吵。
《吴淡如:说话的艺术》读后感(二):别告诉我你连说话都不会
最近范冰冰突然发微博官宣,她与李晨分手了。其中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一句是:我们不再是我们,我们依然是我们。真的不得不让人感叹中国话的巧妙,更让人佩服的是这句话背后的说话者说话的艺术。
那么,什么是“说话”?在台湾知名作家吴淡如那里,说话是一门艺术。《吴淡如:说话的艺术》一书中写道:如果说话算是一门艺术,那一定是全世界最难懂的一门艺术。
01 会说话,让爱情更甜蜜
如果你的女朋友忽然问你“你不爱我了吗”时,你会如何回答?
A 你不要无理取闹好不好?
我又哪里得罪你了?
C 你老是要我说我爱你,我录下来了,你高兴放几次都可以,好不好?
然而,这些答案都不是女人想要的。以上三种回答都会惹得不高兴。
女人真正想要的答案是:我当然爱你。
有的男生就想,那我是不是应该回答肉麻的话呢?比如“你是我的世界中心”或者“我一直想着你”之类的话。可是,这么肉麻恶心的话好像并不太容易说出口吧?甚至有的男生认为爱并不是说出来的。而且,有的女生也会认为这样的答案有点敷衍,有点虚伪,有点夸张。
想知道最会说话的那个人是怎么说的吗?
只有四个字:怎么可能?
要记住:无论关系多么亲密,简洁的话语使人心存感激。
02会说话,让职场更顺利
想说服一个人,先配合他的呼吸频率。
因为,每个人说话的速度都不一样。
越是和你像的人,越让你感觉舒服。
试想一下,你去买车的时候,有两位销售人员在跟你介绍产品。
你更喜欢说话速度快的那个销售还是说话速度慢的那个呢?
答案是因人而异。
如果你本身说话很急,那么你一定不喜欢别人说话太慢,不然你会失去耐心;反之,如果你说话很慢,相信你也不会喜欢语速太快的人。
所以,聪明的销售人员知道如何看人说话。
03 黛玉和宝钗,谁更会说话呢?
还记得《红楼梦》的结局吗?
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而不是他最爱的林黛玉。
黛玉哪里不如宝钗了?也许是因为她不懂说话的艺术,而宝钗恰恰相反,她深谙此道。
黛玉说话有时尖酸刻薄,而宝钗说话处处为人着想。王夫人因金钏之死而良心不安时,宝钗这么安慰她:金钏真是个糊涂人,她一定是因为到井边玩,不小心掉下去了……
还是曹雪芹一语中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04向吴淡如请教说话的艺术
说话是一门艺术。但是,这么艺术却很重要,能帮助你在职场、情场、生活及各种人际关系中,更为顺利。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没有谁天生就掌握说话的艺术。
吴淡如访问过千位以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常常和不同的人交流,对于“如何说话”,她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体会。
她写下这本书——《吴淡如:说话的艺术》,让有需要的人,可以更轻松地了解、运用“说话”这门有趣的艺术。
《吴淡如:说话的艺术》读后感(三):别让不会说话阻碍前进的路
说话,看起来很容易,年幼的孩童都会。
说话,其实很难,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懂得如何好好说话。
现代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很多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不会说话在这些鸡毛蒜皮中占据着不小的比例。
近两年,网络上把那种不会说话的人描绘成“瞬间把天聊死”的人,并调侃道:你就这样把天聊死了,我们还能一起愉快的玩耍吗!
虽然这种调侃看似轻松诙谐,但是表达的却是不会说话的事实,好好说话真的这么难吗?
如果你也认为自己说话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不妨看看《吴淡如说话的艺术》,书中列举了很多不同场合中的对话给双方造成的尴尬、不悦,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果按照相关建议去取长补短,估计与亲朋好友的相处氛围也许会更加轻松愉快。
刘小姐在一个行政单位工作,是某部委的下级单位,算是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可是刘小姐每次和同学小张聚会的时候,总是要把自己的领导、上司统统吐槽一遍,不是A领导大权独揽搞一言堂,就是B领导贪污腐败,是某高官的党羽,如此云云。
刘小姐立马说:“那可不行,我总得有个平台吧。”
小张很清楚,其实刘小姐在单位只是个毫不起眼的小兵而已,既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过硬的技术,她的职位更不是无可取代。可是她为何不努力做好工作争取早日提升,却每次都对领导同事满腹牢骚呢?不厚道的猜一下,也许这种表现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妒忌心使然吧。
那次对话之后,刘小姐再找小张聚会的时候,小张总是会找出理由来推辞,因为她实在不愿意和一个全身充满负能量的人相处。
一个总是把领导说得一无是处,却又没有勇气和能力跳槽的人,其实不过是好高骛远却又眼高手低而已,偏偏这种人还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里,所以前人说“言多必失”不无道理。
还有一种人,面对外人或者陌生人的时候总是很客气,也很有礼貌,但是对待父母或家人的时候总是颐指气使、脾气糟糕,这种人其实很傻。
为何对陌生人都能够谦和有礼,却把最糟糕的表现给了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默默为你付出的是自己的父母和家人而不是陌生人,我们不是应该对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更好吗?
每次看到有些熊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大吼大叫的时候,总是觉得他们的父母很悲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可能这样的熊孩子就是被自己的父母惯出来的,所以培养孩子的时候严格一点没有什么不好,至少能让他们的言行不出格。
有的人说在亲密的人面前就应该暴露所有的缺点,那样才能知道对方是否能够包容你、爱你,所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用顾及。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一个人可以跟自己的爱人分享秘密、分担忧愁,但是不代表可以口无遮拦。《吴淡如说话的艺术中》有一个例子,就是由于夫妻间的对话杀伤力太大最终造成离婚。
其实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人能够从经历中吸取教训,然后重新收获爱情,但是有些人却死不悔改,明知问题的症结也不妥协,这样的人注定会因为自己的口无遮拦而在生活中受挫。
说话,其实是一门艺术,掌握了其中的分寸感,与人相处时至少不会使他人厌恶,而那些说话没有分寸的人,恐怕前进的道路也会更加曲折。
从此刻开始,让我们好好说话。
《吴淡如:说话的艺术》读后感(四):《我家小两口》:会说话,是夫妻间甜蜜的重要法则
既然如此,那夫妻之间的对话,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很多人会说女人是善变的,往往口是心非,因此,作为丈夫就要多去了解一下女人的心理,找到符合妻子心理的正确打开方式。就像《我家小两口》中的小戚一直会问若风:“爱不爱我?”如果这个时候,若风回一句:“你有病吧?”肯定就会惹得小戚生气。
妻子在问出问题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了期望的答案,比如:“我当然爱你啊!”“我最爱你了!”尽管妻子有时候问的问题,在丈夫眼里很傻,很无理取闹,不过,为了维护夫妻之间的感情,少让妻子生气,丈夫还是要顺着妻子的话回答问题,而且态度要诚恳,不要让妻子觉得丈夫很敷衍。
2.有些幽默不能乱开
很多丈夫喜欢通过幽默来调节家庭的气氛,可是,万一幽默用错了地方,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还会让妻子受气。丈夫们不要觉得自己的妻子幽默感极差,事实上,妻子对一些幽默的地方、场合特别介意。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跟我抱怨说,她的丈夫总是不合时宜的开玩笑,拍照的时候会说:“你走近点,不然相机里都要装不下你了。”尽管她心里知道丈夫想要表现他的幽默,不过朋友却不希望丈夫用自己的身材来开玩笑,毕竟女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身材、外貌、年龄被拿来当幽默的素材。
因此,吴淡如建议,如果丈夫想要表现自己的幽默,不如拿自己开玩笑,一来可以起到幽默的效果,二来还会显得自己大度。
3.减少唠叨
针对夫妻间对话的注意事项,前面两点主要是针对丈夫的,告诉丈夫少踩雷区,而接下来的这点,则是要叮嘱妻子们。
也许是女人的天性,大多数女性还是比较喜欢讲话的,往往随着年龄上去,可能还会有些唠叨。而这些唠叨内容的源头,有可能是因为比较,有可能是因为丈夫确实做得不够多,但是无论如何,同样的问题,如果妻子们已经说了5遍以上,丈夫们都还没有改变的话,建议妻子们不要再继续唠叨了,一来并不会改变丈夫的行为,二来还会让丈夫觉得厌烦,三来破坏夫妻感情,进入恶性循环。
夫妻之间有很多的保鲜秘诀,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彼此会说话,这种会说话,不但能够让夫妻间和谐相处,未来也会将这种良好的品质传递给孩子,让整个家庭其乐融融。
《吴淡如:说话的艺术》读后感(五):沟通的关键,在于会说话
最近一期《向往的生活》迎来了一群年轻的伙伴。在这一期的节目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魏大勋夸黄磊老师的片段:
黄老师说自己18岁能和陈凯歌导演拍戏是运气好,魏大勋马上跟了一句:“不是,是你优秀。”
这突如其来的夸奖,让身经百战的老狐狸也不禁含羞一笑。
接下来,魏大勋更是创造了金句:“优秀的人就不用走捷径,优秀的人只要走起来那就是捷径。”引起屋内众人的一片喝彩。
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会说话的人,这些人,往往会在聚会或集体活动中,成为焦点。即使是在平时,会说话的人,在与人沟通时也会更容易得到认可。
台湾的著名主持人和作家吴淡如女士在《说话的艺术》中提到:“会说话与否代表一个人沟通能力的强弱,而良好的沟通能力则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由于工作原因,吴淡如经常会和各行各业的人士交流,并通过观察和积累总结了很多说话的经验,她认为:“如果说话是一门艺术,那一定是全世界最难懂的一门艺术。但是,这门艺术却很重要,能帮助你在职场、情场、生活及各种人际关机中,更为顺利。”
同时,说话也是一门技术,它有很多技巧,如果我们学习适合自己的技巧并加以运用,也能够在人际沟通中获得助力。
吴淡如在《说话的艺术》中提到了很多“说好话”的方法,我觉得最好用并且容易掌握的有以下几点:
但赞美的话不能随便说,也是需要一些小窍门的。
同样是夸奖妻子的优点:
A说:她聪明、漂亮、爱干净 B说:她能教小孩学习,家里收拾的干净,做饭好吃试想一下,谁的赞美更让妻子开心?
两人都是称赞,但不同在于:A是强调“本质”,B是针对“功能”。
比起“功能性”的赞美,人们更喜欢你称赞他的个人特质。另外,最后加上“重要性”的赞美,效果最好。
例如,在对妻子一番称赞之后,再说一句“你在我心中是不可取代的”,“遇到你是我的幸运”等,更让人心动。
需要注意的是,赞美是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称赞适当的人,如果没有弄清楚情况就夸赞别人,很容易适得其反。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沟通对象:
你还在说话,他(她)就开始抢话 你说一句话,他(她)能说很多句 你只要透露一点信息,他(她)就能问很多 话说了半天,都没说到重点 你明明在忙,他(她)还在不停的和你说话能说不等于会说,更不代表就有重点。而且时间长了,往往会让人产生抗拒的心理。
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解决这几个问题:尝试减缓说话语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前先将长篇大论精简化,整理成重点表述;时刻提醒自己,“别再唠叨了”。
先说的“精”,才能慢慢转化为说的“巧”。
《说话的艺术》中有很多实际的案例,包括生活、职场、家庭沟通等方面。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案例,反观自己在说话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正如作者所说,“说话的艺术很复杂,没有统一的规则”。要想变得会说话,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端正态度,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