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1.“我的
分析师,在和我
修改了
分析时间,按原定
计划推迟了20分钟之后,又因为
堵车而给我迟到了近半
小时。”在
午饭后,我和
爸妈闲谈着。“我当时都想转身
离开了,但是还是硬
生生地等着,有
时候我很讨厌
自己的
理智。哎呀,
理智使我迷失自己——相比照顾我的不满,我更想完成这个分析。”我说着,委屈又无奈。“这个是堵车啊
女儿,分析师也没
办法的,还是要
理解的。”
妈妈说,“你要理智一点,别太
情绪化了。”“理解个鬼啊,我就是太理智了才理解,才
等待。”我把
身子往
椅子上靠着,仿佛
失去了力量,“于是我就既气分析师迟到了, 又气自己太
窝囊了。”“我懂你的。”
爸爸点头说着,“我也是
特别理智,有时候就很
受气。”爸爸的话瞬间切中了我的
愤怒点。在此前,
每当爸爸说到他可以理解到我的难受,不论是我的理智,或者是面对生活的一些痛苦和绝望时,我会相信他是可以理解的,我也接受他的理解。可是今天
不行,我半躺在椅子上,看着
天花板,快速
反驳:“你别这样说,你
知道我在分析室里说如何说我的理智的吗?我之所以这么理智,是因为在我小的时候被你打,我亲眼看见了你的
暴怒和
反复无常,我不能
控制,也
无能为力,但是我不能忍受这样的
变态存在在我身上,所以我才不断地
要求自己要理智一点,再理智一点的。”那个在我
小时候,会
易燃易爆炸的人,他居然说他很理智,我
拒绝这样的
话语,当我提到过去他的“变态和
暴力”时,我
企图把他推开,不让他靠近理智这个词。爸爸听到这话,并没有愤怒,只是叹了
口气,然后说:“我也懂你的被暴力
对待。”
2.这事我是
清楚的,
我的爸爸,被他的爸爸,以更暴力的
方式对待过——在我
成长的
过程中,听过他讲的,也听过来自
奶奶和
大姑说的。爸爸的出生和成长
阶段恰恰在
文革时期,那时既
经历着
文化大革命的
洗礼,也被
经济的
贫穷所
侵蚀着——
爷爷的
状态并
不好,而爸爸也不是
乖巧听话的
孩子,于是被各种暴揍。“你爸爸就是爱看
连环画,不爱干活,被
发现了,你爷爷打他的时候,是不懂得认错的。”大姑私下偷偷和我说,“哪个孩子被打不是赶紧认错说不敢了,就你爸爸会和你爷爷瞪着
眼睛,你爷爷就更
生气了,打得更狠了。”在我小的时候,之所以会觉得爸爸“变态”,
大概也是因为于我而言,很多
地方我是没有错的,或者是“不
知者无罪”的——我被打时,虽然
不对峙,但也总不认错。
3.当爸爸说他懂我的这样一种被“变态的暴力”对待的痛苦时,于我而言,是很深的绝望感,我努力地把他和我区分开,以此来证明他不懂我的痛苦,我和他是不一样的。我可以
清晰地
感觉到,那个可以
深切懂我
童年时的
无助,
成人时的
矫枉过正,还有此刻的痛苦与
挣扎的人——
可能就是我爸爸了,当年他也
差不多是这样过来的。这个
故事可以顺
时针来理解,我的爸爸在早年
经历了被暴力对待的
生活,于是在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像他的
父亲一样暴力对待孩子。
作为孩子,我们可以深切地
感受到
父母的无助与痛苦。
同时,
当我们成年之后,那个和我们一样切身痛苦的人,可以作为当事人来理解你的人,还是父母。“你别想和我一起抱团哭。”我的
目光朝向
柜子里,
呈现了一种
漫不经心的
姿态,
语气中带着
玩笑,“我是不可能和你站在一个
立场上的,打你的是你爸爸,打我的人可是你。你这个糟
老头子坏得很。”“哎,那我也没办法了。”爸爸说着,点起了烟。
我努力地把自己和爸爸区分开,因为一旦承认他懂我,那么就会走入更深的痛苦——那个懂你痛苦的人,却不是保护你的人,甚至是把痛苦带到你身上的人。4.深夜,凌晨三点,我在写这篇
文章,而我的
老公则在一旁
陪伴着。我开玩笑地问着:“这是斯德哥尔摩
综合症吗?如果我们去
原谅,理解,并且爱那个
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这不是一个
症状,症状是一个
产物,是可以去除的。但是你这个
情况,可以说是一路
挖掘,挖到根了。你可以不要
果实,但是不能去掉根的。”他的
微笑既
温柔又
狠毒,“大概就是
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从这样一个
视角去理解,这是一个绝望,一个
巨大的痛苦,我不可能去
改变那些已经
发生的伤害,也不可能让自己
拥有我所
想象的
美好的童年生活。这里有很
复杂的情绪,因为我得接受这样一个
现实:我的过去带着
裂痕,它不
完美——在我接受的同时,有
破碎的委屈和无助,有绝望的痛苦,还有屈服的愤怒。“但如果我接受了这样的
一个生命故事,那么这里又会有一个释然。”我
继续表达:
“而且如果我换个视角:我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来懂他,现在发现其实他也可以懂我,那么这就会是一个很大的快乐。我很确定,他肯定可以懂我的痛苦的。”放弃完美的人生设想,那么也许我和爸爸(以及妈妈)就可以更好地相互理解,在理解中对痛苦有一份释然。“想到一首歌: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痛着你的痛,所以
悲伤着你的悲伤,
快乐着你的快乐。”他打开了
音乐《
牵手》,“虽然是唱给
伴侣的,但是其实一
开始牵手的那
个人,就是父母啊!”
歌词最后:因为有了伴的路,没有
岁月可回头。“那你
准备好和爸爸抱团哭了吗?”我问自己,“不,我不要,那个糟
老头子坏得狠。”不过再一想:那你愿意那个糟老
头子理解你的痛苦,陪伴你度过人生的
难题吗?“恩,那我是很勉强才愿意给你这个
机会来理解我的噢,这次你一定
要好好
珍惜的呀。”
作者:白佳悦,心理咨询师
RECOMMEND推荐阅读你点的每个赞,我都
认真当成了
喜欢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