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立挽爱
你是一个努力工作的都市白领。
有一天,一个陌生男人捡到你的手账本。
细细翻看一遍后,对你产生浓厚兴趣。
他找到你,归还手账本。为了表达感谢,你提出请他喝咖啡。
没想到,他莫名其妙开起黄腔:
“你知道在国外的时候,当有人跟你说:
‘我可以请你喝杯咖啡吗?’,意思是想跟这人发生关系吗?”
仿佛命中注定一样,接下来几天,你走哪都能碰着他。
他对你围追堵截,明目张胆地追踪。
不见面的时候,就各种电话轰炸。
你多次发出110警告,他却得寸进尺,耍手段把你骗到自己的庆功宴上。
派对临近尾声时,他擅自决定选在场一位女士过夜。
那架势,怎么看都像皇帝翻后宫牌子。
一脸懵逼的你,被选中了。
他把你拽进一个情趣套房里。
你大惊失色,反复强调自己有男朋友。
他不管你的反抗,用手铐把你铐住。
大言不惭道:“我从不强人所难。”
能对认识不到半个月的女生做出以上举动的男人。
按照正常的生活经验判断,他不是性骚扰变态狂,就是直男癌晚期患者。
在最近掀起玛丽苏狂潮的的都市剧《我们不能是朋友》里:
他却是被众多女人视为高富帅。
剧外,也有无数女生为之倾倒。
你说魔幻不魔幻?
霸道总裁年年有,今年路子热别野。
《我们不能是朋友》的男主褚克桓,前期的每次出场,几乎都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女主骂他变态,他就蹬鼻子上脸。
“你没看过什么是真正的变态吧?”
说着强行把女主扛到阳台栏杆上,情急之下迫不得已抱住他求生。
为了防止有过多纠葛,女主当即表示放弃买他的房。
可此人依旧阴魂不散,跑到人家小区楼下制造“偶遇”。
并且放话:“我真心想要找一个人,没有我找不到的。”
末了还以房子降价800万为诱饵,怂恿女主陪他过一夜。
为了实现和男友共同的买房理想,女主咬咬牙答应了。
还特意提醒她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毕竟我可是花了八百万的高价。
在他眼里,女人是可以被物化的。
就像明码标价的商品,需要华丽的包装来衬托价值。
从认识男主开始,女主骂了无数次变态,喊了无数次要报警。
但最终,她还是沦陷在对方的攻势里。
对于男主在追求阶段的种种出格行为。
绝大多数观众的反应,也和女主的闺蜜一样:
“长得帅,性骚扰也无所谓啊!”“就是要变态才刺激嘛。”
发现了吗?
谈到性骚扰,正常人的态度都是唾弃,抵制。
可当性骚扰裹上“霸道总裁爱上我” 的梦幻设定以后。
暴力反倒成了浪漫情趣,彰显男性魅力的灵药。
什么时候,编剧对雄性魅力的定义已经是不管不顾女主意愿,上去就一顿猛撩了?
而本来是受害者的女主,不管一开始表现得多么厌恶反感。
发展到后面,都会不计前嫌地爱上那个强取豪夺的男主。
之前的种种摩擦,都成为恋人专属的甜蜜回忆。
性骚扰者没被控诉反而抱得美人归 。
这种将性骚扰浪漫化、正常化的叙事倾向。
有冲突,有爽感,唯独没有对女性的半点尊重。
大家的普遍反应却是:
“可是我们乐在其中啊。”
“长得帅叫撩,长得丑才是骚扰。”
对于那些毫无边界感,带有明显压迫意味的戏码。
观众非但没有不适,还被迷得七荤八素。
甚至幻想自己变成剧中女主,享受高颜值男主的“爱和占有欲”。
是的,男女主角的确有感情基础,按剧情发展也注定要在一起。
可是,爱为什么非得以暴力的形式呈现呢?
比迷妹们的狂热更可怕的是:
某些人还会自作聪明地从这些悬浮剧中总结出一些两性真理。
这种现象,也许比剧情本身更值得思考。
把性暴力性骚扰冠以“真爱”之名大肆宣扬。
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人们在两性关系上的认知偏差。
哈佛历史学博士魏阳曾经分析道:
我国存在着一种渴望被“霸道总裁”性侵的文化。
同样是性骚扰的套路,搁在屌丝身上是猥琐下流。
发生在高富帅身上那叫体贴浪漫用情专一。
这种强盗逻辑,仿佛明目张胆地告诉你,有钱有颜,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赛格林在《破碎故事之心》里写,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
但凡真爱,必然懂得克制。
即便内心爱意汹涌奔腾,也要适当节流,不会让它全部外泄。
而霸道总裁式的爱,危险之处就在于毫无界限感。
他们自始至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幻想自己是宇宙中心。
在狂轰滥炸疯狂输送爱意的过程中。
他们满足了自己的征服欲,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对方的意愿。
这种行为,与作恶无异。
爱情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前提下的互相爱慕。
唯有处处从对方的立场考虑,珍视对方的感受,这份爱才得以升华。
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