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冬的双脚裹着料峭的寒风横扫北国大地的时候,贴秋膘的人们加紧了用铁锅烩出美味佳肴与冬抗衡的节奏。
中午刚下班,勾着头,不用想,一脚就踏入了菜市场的人流之中。我在潜意识中认为,菜市场的大门是通往幸福的入口。
三口之家,对瓜果蔬菜的消费并不旺盛,何况老公和我都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我们懂得过度地大吃大喝对身体是变相性地惩罚,饮食七分饱,身体乐逍遥。
但是,常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已经迫使我形成了每天中午下班后不论多累,都要去菜市场采购新鲜瓜果蔬菜的惯性。仿佛我只有从菜市场回到家中,才有满载而归的成就感。如果下班空着手直接奔到家中,再一看锅冷瓢凉,反而顿觉人生极大失败:辛苦半天,两手空空,不知自己每天蝇营狗苟究竟为何。所以,每天适度购物对我等鼠目寸光之辈有疗愈空虚之成效。小人物的幸福极容易从一日三餐获得。
什么是人生的幸福?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同的年龄段恐怕有不同的回答。青年时代,人就像刚长满羽毛的雀儿,心中满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带着风花雪月的梦幻,天天都在腾云驾雾般地活着。成家以后,又仿佛是从筋斗云层跌落到了地面,不得不脚踏实地地生活。每日柴米油盐地盘算着,从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变成了个精于算计的少妇。浑身上下多了烟火味,少了脂粉气,每每看着姑娘时的照片,心中总有一种淡淡的失落。禁不住叹息一声,既有为那一去不复返芳华的遗憾,也有对生活不如意的落寞。好似美好的生活永远都在别处,自己过的永远都是不得不过的让人嫌弃的日子。
人是一种不容易满足的动物,东山望着西山高,到了西山把脚翘。每天都在嫌弃中过活。不是嫌弃自己长得不够出众,就是嫌弃自己学历不够傲娇;要不就是嫌弃老公不够优秀,或者是孩子不够出色……总之,是看哪儿哪不舒服,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给自己设限。
等到了年过半百的时候,新陈代谢慢下来了,血液循环也没以前那么快了,心跳的速度也起不来了,就像一架快要散架的马车一般,想快也快不起来,干脆又变得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架势。再看看眼前周围的一切:自己的腰身上下一样粗了,脸上的皱纹被岁月毫不留情地刻满,身边那个老男人更加窝囊猥琐,孩子也灵光全失变得平常且无用……全家都似乎平凡得没有一丝亮色。生活仿佛被人剥去了伪装,开始了一场原生态的本色表演。
自己仿佛也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一着不慎,步步惊心。在单位,已逐渐开始被边缘化。论气质,满脸沧桑,一身寒酸,比不得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娇羞可人。论才华,站到电脑前面就发怵,仿佛一块行尸走肉。论眉眼,更是老眼昏花,不会见风使舵,不懂见缝插针。有时还会糊涂得倚老卖老,招人嫌弃。论贡献,好汉不提当年勇,成绩早变成了昨日黄花,不知被雨打风吹去了何方。剩下,只能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保重身体,多活几年,好歹也要把从工资中被扣去的养老金拿回来,否则的话,那岂不是真正地来人世白走了一遭。
所以,要取得最后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千万不可小觑了菜市场的价值。没事常进去溜溜,看有没有自己和家人喜欢的食材。说不定,看不见也就过去了,真看见了让人为之心动的食材,精神都会为之一振。秤上一些回去,给自己一封犒赏,也给家人一份惊喜,何乐而不为呢。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管他别人的生活如何飞黄腾达,我自浅斟低酌,过好自己眼前的日子。管他别人如何牛气冲天,我自独步漫游,品味人生的秋景。管他别人如何起来了又落下,我且不慌不忙走完人生的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