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铮亮的《一生一阙歌》唱哭了多少人,作为“旅中人,途上客”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人生的那阙歌,老师们的那阙歌又是什么呢?
“一书一笔一教案苦乐知几许,一平一仄一抑一扬千般滋味;一课一世界,一笑一掬泪,一梦一坚持,一生一阙歌”(我改自歌词)。
对于老师来说,的确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孩子们每天都在想什么,会给你怎样的“惊喜”。吕老师曾经分享过一篇“幽默”漫画,形象地道出了教师工作的不可掌控性。我摘录了部分文字如下:
“老师以4G的速度讲,学霸以WIFI的速度记,有的学生以3G的速度写,有的学生以2G的速度瞅瞅,有的学生听着听着就掉线了,还有个别学生压根就没有打开数据连接。
每天带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畅游一段时间后,发现就你自己上岸了,他们还在扑腾呢!有些呢!昨天刚捞上来,今天又掉下去了。好不容易喘口气,发现竟然还有往回游的。当然还有光划水一动不动的。
同学们一到考试就紧张,因为根本猜不中出题老师的心思。老师其实比学生还紧张,因为根本猜不中学生会什么。所以,出题老师对老师们讲:“你尽管想着放假,你好过,算我输”。
曾经年少时,只害怕一个人考不好,如今却害怕一群人考不好。有的同学,翻开书:马冬梅。合上书:马什么梅?翻开书:马冬梅 。合上书:马冬什么?翻开书:马冬梅。合上书:什么冬梅?
最痛苦的事情是监考,比监考更痛苦的是,眼睁睁看着学生答错,却不能及时传道、授业、解惑,还把自己气个半死。
批阅判分时的艰难。考试的时候做对一道题,对于学生来说是,瞎猫碰着死老鼠,逮着一个是一个。判分的时候,找对的答案对老师来说很不容易,和大海捞针有的一拼。
我有两次与老师们一起改卷的经历,着实体验了一把教师职业的辛苦。寒假时与张凤老师和李玉龙老师,还有其他老师一起改卷,这次和张瑞老师及其他几位老师一起。她们那个专注、高效,坐到那儿一动不动,包括快退休的老教师都一丝不苟。改完自己的,主动帮助别人改,合分、审阅,没有人督促,没有一个人等、靠,始终自觉自愿不停歇!我们明显不熟练、低效,她们没有任何怨言,一直感谢我们,帮助我们,安慰我们,说她们长期都是这样的工作量,已经习惯了。虽然都带水杯了,她们只是提醒我们喝水,我没见她们喝水。
老师们在改卷前严谨核对答案,严格商定判分标准,既不能误改误判,多给分,也不能多减分。改卷中,有一点疑问就探讨,绝对谨慎,那份认真与执着让你感到的不是多半分少半分的问题,那里面包含着对孩子们浓浓的爱与责任。老师们一边改卷子,一边分析孩子们的情况,错在哪,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答案。有的孩子卷面整洁,答题正确率很高,老师们的欣喜溢于言表,啧啧称赞;有的一塌糊涂,乱涂乱画;有的一张卷子没写几个字,老师们在为这样的孩子心痛、焦急、遗憾……真的不忍扣分,但同情会害了孩子,忍痛必须严格扣分,以警示孩子以后长记性,改进学习方法与技巧。
那些孩子既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自己班的孩子,可她们发自内心的或喜悦或焦虑,真是让你深切感受到老师们的那份无私的爱的教育情怀!边改还边讨论,孩子们哪儿的知识点没掌握好,以后工作中需改进的教学策略与方向……改后誊抄分数,一行行,一列列,抄录完,再反复对照,确保每个班每个同学正确无误。老师们都不是电脑专业的,有时需反复对照甚至翻工,看似简单,做到细致无误实属不易。老师们太不容易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话不适用于教育工作,孩子们的成绩并不与你的辛勤付出成正比,甚至归零。孩子们状态的不确定性,让人的心情大起大落,真是劳心又劳力,伤身又伤神!
什么“孜孜不倦,诲人不厌”,什么“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什么“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什么“竭尽心力,默默无闻”等等等等,这些词语用来描写老师一点都不过分,这就是老师们的真实写照!
从杨校长、张校长、王校长和郭主任等领导们,多次给每个班亲自去送水杯,给予温馨的问候,到各科老师们全员出动,让你感到,这是一个集体,这是一个团队,这是一个大家庭!
整个过程,虽然工作节奏很快,但都毫无怨言,竭尽己力,团结互助!让我们感受到满满的温情与愉悦!真是爱的画面:专注投入,紧张有序,温馨和谐,其乐融融!老师们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一看就知是习惯成自然,是根植在内心的修养!这就是北关的老师,这就是北关的团队,这就是北关精神!这就是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