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颜如玉,没有黄金屋,没有千钟粟。捧一本钟爱的书,擎一杯清新的茶,当远离了一切的功名利禄,剩余的只有淡雅的书的馨香。当读书不为名利、不为仕途、不为尘俗,单纯只为了丰富文化底蕴,只为了提高文化素养,只为了打造人生品位,读书便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床头、几上、案旁,这里一本,那里一摞,可以随意的翻,可以时处的读,其意遐矣!
从遥远的蒹葭苍苍读开来,一页页地翻过。在汨罗江畔悲悯长叹,滕王阁前神飞宇寰,岳阳楼上高声吟哦,圆明园外咽泪湮欢。钟情于李白的天生我才,寄意于杜甫的白日放歌,酸楚着柳永寒蝉凄切的酸楚,忧愁着李清照最难将息的忧愁。林黛玉、方洪渐、孙少平;郝思嘉、卡莫西多、于连。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眼前走过,他们或喜、或忧、或悲、或愁,点点滴滴凝集了我们的几多悲喜,几多懊恼,几多深深的叹息!
我爱书,喜欢一本本的书在我手中由薄及厚、由厚及薄。与不同时空、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文人墨客无声地交流,感受着最痴狂的文字,品味着不同的人生,心神愉悦,莫可名状。倦了、累了、悲了抑或醉了、喜了、乐了,一腔情愫,犹如多瑙河之波,尽情的随着肆意的书香宣泄流淌。
慢弄青梅轻煮酒,兼论诗书兼论才。多么悠远旷怡!
在这书的海洋里徜徉的久了,便不知不觉地沾染了些书生的习气,习惯了用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习惯了用书生的思维看待生活。我常以书生自诩,虽然自知胸中点墨无多。但做一个书生的良好愿望还是要的,儒家文化几千年的渗透研磨,总会使许多读书人有一种深深的书生情结。我们做教师的,在过去叫先生,都算是书生了。故此亦以书立世,以书为谋,以书为师、为友。书,就是我们的图腾。师者之与书,与匠者之与斧、凿,又有何异焉?
捧一本良书在手,便足以使一颗在繁杂闹市中喧嚣的心沉寂下来,专注的聆听青山、绿树、落叶、红花这一切的天籁。你可以凭书驰骋,任思绪饮马天涯;亦可随书穿越时空的隧道,在先哲睿智的目光中尽赏烟霞。不求胸有万汇,但求腹藏诗书。当一页页浸透了血、泪、情、志的书香书韵,尽沁入心,夫复何求?
读一本本厚厚薄薄的书,涤荡灵魂;走一段段忐忐忑忑的路,历练精神。这世间的路,本就是由前人踏出来的,而这书就是一步一步的台阶,而我们就是这拾级而上的后来人,欲达人生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