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不跑骂不走的乖女孩。”
我细想,又觉不妥,补充一句:“不过,能真正幸福的,还是坏女孩。”
在《回家的诱惑》里,林平如就是个纯24k好女孩。
不化妆,不妖艳,不乱花钱,不无理取闹,见谁都客客气气,懂事至极。
说是三从四德,都不为过。
结果呢?
谁都可以骑在她头上。
婆婆蛮横霸道,什么活都摊给她做。没带好孩子,没照顾好老公,没照料好家······什么点小破事,就拿她开刷。
林品如的万般妥协,到了老公那,更是被当作理所当然。
男人一边对她呼来唤去,一边还指责她不够孝顺。反正知道林品如是个软柿子,夜不归宿,冷言冷语,也已成常态。
所有人都以为那个好女孩死了。小三也得以上位。
可林品如命不该绝。
当她再次和老公相拥缠绵时,男人忘情地吸吮她身上那股游邪的气息,说:“你很像我之前认识的一个人······不过,你比她有魅力多了。”
此后,林品如成了“新小三”。那个曾对他冷言冷语的男人,现在,正飞蛾扑火般爱着她。
好女孩的时候,男人看不见她的存在;变为坏女孩后,男人就将她视若珍宝,捧为尤物。
《匆匆那年》里也是如此。
方茴实在太乖了。
陈寻爱她吗?
可方茴太无趣,太乖顺。她不会叛逆,也不会疯狂,永远只会那么微微一笑,或黯然落泪。
当沈晓棠出现后,陈寻立刻被沈晓棠那股“野”吸住了。
她拿起一把吉他,穿上艳丽的花裙,邀上陈寻,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或稀稀疏疏的小巷,疯狂地唱着,跳着。
他说:“沈晓棠才是能和我一起高飞的鸟。”
这里的“坏”,是让你打破传统的界限和标准,放下那些女孩子该如何如何,女人不能怎样怎样的教条管束。
你可以肆意,可以不羁,可以不用拘泥于女孩天生应有的示弱。
你要文静,你要拘谨,女孩不能喝酒,不能说脏话,不能打打闹闹,不能主动表白,不能夜不归宿······
你要真听这些话,你完了。
菲茨杰拉德在《伯妮斯剪发》写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凭借一张童话般的面孔,和一幅能言善辩的嘴,在舞会上大放精彩。她舞动身姿,一次性连翻了5个跟斗。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女孩叫伯妮斯。
伯妮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长大,从小被哼哼教诲,要淑女,要淑女,要淑女。
然后,一有男生跟她交流。
“我妈妈说这样是不对的······”再或者,微笑点头,闭口不言,端庄而呆板的坐在那。
“可她是个好女孩,懂事,有教养。”
“你相信吗?伯妮斯现在肯定是痛苦而焦虑的。只要她尝到自由的味道,她立刻就会颠覆她现在的人生。”
玛卓莉猜对了。
活在好评下,却也活在孤独中的伯妮斯,开始尝试化妆,学以前不敢学的舞蹈。
她鼓起勇气,站在舞台的中央,一改之前的木讷,拘谨,然后,用幽默的语气,动人的舞步,收割一片掌声。
以及,一些男生的关注。
自由的味道,也许真的会上瘾。
此后,那个活在传统礼教的乖女孩伯妮斯,冰消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玛卓莉。
我之所以推崇坏女孩的自由,是因为时代在变,社会对女性的审视在变。
张雨绮“怒砍”袁巴元爆料之后,全中国女性都沸腾了。
新偶像、社会我张姐、人美路子野······万千女生,拜倒在张雨绮的豪迈之下。
若用好女孩标准来评判张雨绮,那简直要群起而攻之。
一个女孩子,一言不合就离婚,又是怒扇男友汪小菲,又是“怒砍”老公袁巴元,这,这你咋不上天呢?
因为社会对女性的教条和束缚,真的是够了!
越来越多的女性明白,顺从、忍让、讨好,这些柔弱的代言词,并不能帮女人走上康庄大道,获得惬意的人生。
相反,敢爱敢恨,杀伐果断,有独立个性,勇于蔑视旧礼教的女人,大都不会过得太差。
原因有两点。
乖女孩一旦遇上渣男,她的附庸精神,会领着她,极速下滑。蹭蹭蹭,掉进深渊。
我已经投入这么多成本,现在分手是不是太傻?我离婚了,我还能嫁的出去吗?男人家暴我,打的都是隐私处,报警会不会很丢脸?······
一步,一步,好女孩配渣男,就这么形成的。
但坏女孩不会。
她会更照顾自己情绪,而忽略别人眼光。面对一明摆着的渣男,她会及时抽离,不会有圣母心,不会妄想用“讨好”去感化他。
因为她更想讨好的人,是她自己。
2、她会更受欢迎。
我们知道,好女孩是没有棱角的。
那么,一个没有磁性的人,虽然她不会被任何人排斥,但她也无法吸引住任何人。
领导看不见她,同事有烂活、脏活就推给她,甚至连老公都漠视她的付出。
是谁说,好女孩大都长着一张好欺负的脸。
但坏女孩往往棱角分明,爱即是爱,恨即是恨,我有我的个性,不委屈,不做作。
讨厌她的人,异常讨厌她。
但爱她的人,如磁性的另一极,紧紧被她吸了过去,成为她的铁杆“粉丝”。
在这对女性尚有歧视的男权社会,好女孩,坏女孩,或本是混淆不清,无法泾渭分明。
但没关系,今天的“坏女孩”,或许,就是明天的“好女孩”。
也许你还想看:
“我睡过100多个女孩,还能让她为我自杀”:PUA到底是一种怎样邪恶的存在?
那个开玛莎拉蒂的女孩,其实正在偷...▲
这个号没有控制,没有说教
这样我们就不会再走散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