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素衣墨袍,风隐山林
日期:2022-03-23 03:34:14 作者:古井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素衣墨袍,风隐山林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一曲卧龙吟,深得卧龙心。不容置疑,诸葛亮是一名儒家狂热分子,乃至成了儒者的形象代言人,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套华丽的逆转打动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咿呀青青,白发苍苍,弹指一瞬间,多少人在这条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又有几人“余年还做垅亩民”。

  我,学海之中起伏漂泊,每每吟起这首歌,都会极力描摹儒者那一袭素衣,忆起千千万万……但追根溯源,儒家的昌盛有赖于汉武帝刘彻的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

  汉武帝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推崇黄老之术的汲黯,一个是信奉儒学的卫绾,此二人志不同,道不合,学问对立,主张相反,却同教一个人。这可苦坏了刘彻,该尊孰为师呢?果不其然,他选择了后者。

  为什么说果不其然呢?汉武帝被法家的霸术所吸引,对儒家的鼎化改新颇感兴趣……这是人的天性:占有的欲望,掌控一切,报复匈奴的欲望。然而正当刘彻踌躇满志,大刀阔斧准备开工的时候,刚刚登基的他却发现几乎无尺寸立足之地!太皇太后窦氏握有实权,长公主阴影巨大,淮南王刘安蠢蠢欲动……一股废黜刘彻的暗流正在纠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汉朝的开国,立国之基是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尊黄老而抑孔孟,要命的是窦氏是道家的狂热分子!就说道家,道家讲无为,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有定理,人且顺之。老子又曰:“不尚贤,使民不争……”老子有奇兵,讲集势,一颗石头,放到万丈高山,其势骇人。水乃天地至柔之物,遇圆则园,遇方则方,然而一旦汇成洪水,虽高山不可挡。文、景二帝,皆依此法,国库充盈,国力蒸蒸日上。而被申公说成小孩子的刘彻可不懂这些,四处碰壁,要改新,却又被迫事事依从别人。直到卫老先生从老家赶来,他才知道世界上还有权变,有集势……刘彻要为自己集势,正如文景二帝一样。隐忍出击,张弛有度,以退为进,最终掌握大权。

  其实,不管是素衣儒者,还是墨袍道究,都影响着今天的每一个人,我们学习就像道家,入世要像儒家。

  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也存在这种微妙的平衡,国家与政府有控制力,但不可滥用。正如刘彻晚年所说:“如果继任像我一样,那么汉迟早走暴秦的不归路。”诚然,刘彻在任时,盐铁专卖,国库仍然空虚,民生凋敝。国家与政府的控制力应放在引导上,更多的让社会自己调节,无为而治方能集势。如果国家凌驾于社会,政府包办一切,不仅会导致政府机构臃肿,权力强奸民意,还会导致有主义无社会,劳动个体积极性降低。进一步说,儒家的出现应该是在应对性的引导上,只需在市场失灵或集中力量为集体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时出现。

  如今,中国的改革已船到江心,无路可退,不可不慎。政府在一些领域高歌猛进,却在另一些领域里悄然隐去,而在一些领域,更是进了又退,退了又进。这就很考验决策者的能力,如何权变与制衡,如何管住权力这只闲不住的手,如何更合理地实现民主。

  西汉窦婴不可不谓一位智者,在被问及一向以黄老明哲保身之术的他为何突然入世,他来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大白话:“管他呢,什么有用用什么。”颇有些拿来主义的风范,但也算是引人深思,什么有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政府越忙越乱的房地产方面,不如以退为进,交给市场。在“拆迁政治”下岌岌可危的土地方面,应明确物权,守住红线。也就是说,在事物进展不顺的时候,儒者应该出现,在人人争名夺利、但处在控制之中的领域,儒者也应该换上墨袍。但“交学费”的大手笔着实令人失望,不可不防。

  儒家的白衣卿相似乎都有一条归途——归隐。为何?因为能力,因为空间。我的力量就这么大,我看到的问题就这么多,我贡献了自己的光和热,还趟那趟浑水干什么?

  素衣墨袍,如太极之两仪,相生相应,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如两股清风,隐行与中国山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素衣墨袍,风隐山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