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理我,这是只有小孩子才能问出来的话,长大了就要学会在别人疏远前先一步动身,在别人冷淡时加倍地冷淡,在得不到的时候大声说,我根本就不想要啊。”
在微博里看到这句话时,心里不免自嘲了一下,明明以前的自己是个话痨,认识了三两天的朋友,觉得性格还合得来,就想跟她将很多的话,聊许多的心事儿。
可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大家都变得很忙,有时候给她发了一大段文字,却仅收回伶仃的三两个字的回复。有时候啊,真心实恳的给她分享那些生活里的小情绪,开心的,难过的,却在第二天才收到朋友的回复说:“不好意思呀,昨天太忙,忘记回复了。”
渐渐的,因为害怕被冷漠和被搪塞,那些心里话,每被敷衍了一次,心里便开始收回一点儿真心,收回一点儿倾诉的欲望。取而代之的是,心里好像有了个隐形的屏障,有那么一部分觉得关系还不错的朋友,成了点头之交;有那么一部分刚认识的朋友,却觉得没有深交的必要。
后来的后来,我们都开始怀念以前,怀念那个跟朋友拥有“分享欲”的自己,更是怀念,当初一班人唱K喝酒后,躺在学校操场里,那些欢声笑语且肆无忌惮说话的岁月。
又或许,成长就是这样,活得越来越酷,朋友却丢了一路。
其实也不是不明白,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儿,谁也不可能是谁生活的中心,更没有许多秒回的关系。
那些敷衍的回复,不是朋友对你的假意,可能是对方真的太忙了,觉得你既然是朋友,觉得晚回一点儿也没关系;那些说出口的心事无法被理解,不是对方不想懂,只是你们的交际圈也渐行渐远,那些后来你发生的事儿,她正因为没有陪你亲身经历,所以也理所应当的甚少感同身受。
但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我还是觉得,能互诉心事固然是好,可无法相诉也能理解。更何况人来人往,既然有人离开,也必定会有人留下,就像我有个发小,在他身边,朋友只分类成两个类型,一个是能够互相展示脆弱的,另一类型只是点头之交,正因为内心有三两位交心好友的底气,活得轻松且坦荡。
是啊,朋友少这件事儿,其实一点都不可怕,也没必要硬着头皮去交际,正如姜思达曾经说过的,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你不能保证每个人疯的方向都一样的。
可能你也是这样的人吧,曾经是个什么都会表现在脸上的人,后来逐渐懂得了将心事儿藏在心里,慢慢磨平锋利的棱角,收回那些暴脾气,将哭声调成静音。
你不是没有心事,你也没有外表假装的坚强,只是再也不知道,该将这些心事儿,到底应该说给谁听。
你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过都是,在生活里外向的孤独患者,可问心一句,如果能重新选择,你还是会喜欢做这样的自己,坦坦荡荡的无愧于心,也许这样的性格容易得罪人,不会八面玲珑,不会转弯抹角,但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出于本心。
心里的苦或许有许多,可填满它,也只需要一点点的甜呀。
是啊,在这些孤单的生活里,与其苦苦抓紧对方的衣领诉说心事儿,如同对牛弹琴,不如还是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面吧。要知道,最后的我们,终究都会拥抱那些,因为拥有共同喜欢东西,从而会聚在一起的朋友。
作者:里里
播音:一七
歌曲:mich -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cover
Rosie Thomas - The One I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