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朋友聚餐,以及各种各样的活动时,车站,地铁上,人们不停的刷着手机,通过手机去了解新的信息。
紧接着发朋友圈,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在朋友圈后,马不停蹄地转换下一个地点。
大人们忙于工作,挣钱,以及家庭种种,孩子们迫于学习,考试等等的压力,越是优秀却越觉得不够。
有没有发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焦虑了,而且这种焦虑正在从大人传递给孩子。
人们的忙碌,就是社会的忙碌;人们的焦虑,就是社会的焦虑;哪怕慢一点,都怕自己追不上,即便落下很远,也要告诉别人,我现在很好。
前一阵子在微博上看见过一个励志短片――《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活过》,思来想去,还是要将它写下来。
短片中这样讲道,其实大多数人恐惧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走到生命尽头时,暮然回首,你才发现自己从未真正的活过。
倘若有一天,轮到你自己走到了生命尽头,躺在洁白的病床上,暮然回首,思绪流转,如果我能……,要是……就好了。
没有哪座巍峨的山是平坦的,如果你想登顶,你就得征服陡峭的山脊。
美国电视台曾经开除过奥普拉(著名美国主持人),且说她不上镜。
碧昂斯(美国天后级歌手)曾被乐评人断言她不适合唱歌,她曾经还患上了抑郁症。
屈原放逐后而著《离骚》;贝多芬失聪,左丘失明。
可我们依然知道了《命运交响曲》和《国语》,以及幼时耳濡目染海伦凯勒的故事。
有些事只有做过才知道,宁可做错,也不要后悔。
命运什么的,才不是固定的。
一个人有千千万万条路可走,而命运则是,明知万千道路,却只走这一条。
可是不试试看又怎么知道呢?
短片末尾讲到:
人生无法重来,你不能回到过去重新开局。
你有没有发现,目前为止,身边的一切都好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个人进步到社会进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如此的迅猛,伴随的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来临。
《追眠记》记录了许许多多不能睡和睡不着的人们:高考在即,父母陪着孩子挑灯夜读,不能睡;卡车司机,几天几夜的风雨兼程,不能睡;又或是极具压力的抑郁症患者,辗转反侧的睡不着。
《追眠记》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照片,那些展示人们在各种各样地方睡着的照片。
那些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无数次的辗转反侧。
我们所要面对的挫折,失败,有很多可以用黑暗来形容,可黑暗在象征这些的同时,也代表着内心的安定与富足,尤其是睡眠之前的夜晚,才真正的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