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陆续出炉,可是大家左等右等,没等来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已经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没有了,计划推迟到明年和2019年的奖一起发,但是明年到底不能发,还得看情况。
为啥呀?
可能有些小菠菜不记得了,今年初的时候,瑞典文学院出了个“猪队友”,以一场*风波,把好好的文学奖给搅黄了。
这位“猪队友”叫让-克劳德·阿尔诺(Jean-Claude Arnault),瑞典文化名人,法国摄影师。
还记得去年席卷好莱坞的Me Too运动吧,美国著名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曝出*多名演员后,越多越来的女性受害者开始打破沉默,站出来指控身边的*者。
这波火势刚好就烧到这位阿尔诺身上。
去年11月,先后有18名女性受害者站出来指控阿尔诺,说他在1996年到2017年涉嫌对瑞典学院多名女性成员实施*、猥亵和强奸。
4月28日,也就是小菠菜准备放五一小长假的前一天,瑞典媒体再次曝出猛料:
今年40岁的维多利亚公主,是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希尔维亚王后的长女,她还有1弟1妹。瑞典王位继承法在1980年修改以后,维多利亚公主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未来将成为瑞典史上第四位女王。
据媒体报道,事情发生在2006年,维多利亚公主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一场晚会,这位色胆包天的阿尔诺,竟使出咸猪手,摸了公主的屁股。
而且现场还有三个目击证人,他们对《瑞典日报》表示,“很清楚,那明显是一个*的举动!”
据说当晚还有多位目击者见证了这一事件,包括瑞典国王古斯塔夫。
波叔,说来说去又是一个*,这和诺贝尔文学奖有啥关系。
好巧不巧,这位阿尔诺的老婆大人,正是诺贝尓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18位院士里的一位,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Katarina Frostenson)。
按理说,这跟瑞典文学院没直接关系,老公没管严,这种丢脸的家务事,你们回家关起门来自己解决得了。
不过媒体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丑事一件接着一件被曝出来——
夫妻二人共同创立了一个名为“论坛”(Forum – Nut för kultur)的文化俱乐部,汇聚了一堆文学圈的名流,瑞典学院的成员也会经常参加一些活动。
出了这档子事,吃瓜群众严重怀疑这钱用途不明,该不会是你们两人私吞了吧。
再说这钱还是你瑞典学院给的,事先不知情?不大好说。
这位阿尔诺不仅好色,还大嘴巴,经常吹嘘自己知道诺贝尓文学奖得奖人选哦。
2014年,我正在办公室里,他走进来,得意地问我,想不想知道今年谁会得奖。
我给了他一个不太相信的眼神,他马上说是帕特里克·*亚诺(Patrick Modiano)。然后他就走了。
最终,那年的获奖者就是法国作家*亚诺。”
瑞典媒体曝出,从1996年起,阿尔诺曾先后七次泄露诺贝尔文学奖名单给博彩公司。
敢情人家村上春树年年不仅陪诺奖跑,还陪着博彩公司跑,真就是跟着瞎跑啊。
黑料一个跟着一个,吃瓜群众坚决不忍。你,瑞典学院必须给个说法。
为啥?
因为*风波被瑞典媒体曝光后,当地司法部门就开始介入调查。但在今年3月,检察官就表示部分指控因证据不足或超过追诉时效,暂时停止调查。不过有一些“相关事件”仍在调查中。
意味着*这事司法程序走过了,剩下的就交给你们瑞典学院内部处理解决吧。都说家丑不可外扬,按照瑞典文学院一贯的低调处事方式,必然是悄无声息解决了最好。
只可惜,内讧了。
出事以后,瑞典学院第一时间先切段金钱关联,不给“论坛”俱乐部钱了,这人怎么处理呢?
你阿尔诺反正不是自家人,既然司法机构不拿你,瑞典学院自然管不着。
老婆大人呢?
瑞典学院的18位院士对是否辞退卡塔琳娜进行了投票表决,投票结果为反对开除卡塔琳娜。
18个评委,6个提出辞职。其中就包括老婆大人卡塔琳娜也提了辞职,她希望自己的离开能平息这场风波。
紧接着,瑞典学院第一位女性常任秘书长萨拉·达尼乌斯 (Sara ) 也提出辞职。
小菠菜可能不知道,这可是瑞典学院230年历史上第一位辞职的女性常务秘书长。
达尼乌斯是斯德哥尔摩的文学教授,《每日新闻报》的书评家,2014年新年,她坐上瑞典学院第七把椅子。
达尼乌斯是一位强势的女性,试图推动之前两位秘书长所拒绝实行的现代化项目,她的任职曾引起过瑞典学院内部的不满。
这次她赞同开除卡塔琳娜,又和前秘书长贺拉斯·恩道尔(Horace Engdahl)产生了分歧。
以恩道尔为代表的保守派一开始是拒绝开除卡塔琳娜的。他们认为,仅仅因为她老公犯罪便将卡塔琳娜本人开除,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而且当时资助阿尔诺俱乐部的决定是由全体成员一起做出的,因此仅仅惩罚学院里的其中一位成员也很不公平。
他还在报纸上刊文表示,达尼乌斯是“瑞典文学院史上最糟糕的常任秘书长”。
这位女秘书长的辞职,把这场丑闻风波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一个男人搞出来的破事,把两个优秀的女人从瑞典文学院里弄走了!
作家兼记者索菲亚(Sofia M)写道:
表面上,瑞典文学院内部的争斗是由于信息泄露和利益冲突;但事实上,这是一群困惑的男性突然看到他们现在占据了有利地位;看到他们再也不用苦苦挣扎了;看到他们现在能够去处罚女性手中那过度延伸的权力;看到女性崛起,拥有“足够多的”发言;看到即便男性让女性闭嘴,女性也不会退缩。
这样数一数,18个院士里面只剩下11个。
根据相关规定,诺贝尔文学奖评选至少需要12个活跃院士参与,这下有点麻烦。
当年,也就是1896年火药发明家诺贝尔留下遗嘱,希望瑞典学院担任文学奖评奖任务,选出18个人来当评委,而且是*的。
当时大部份的瑞典学院院士都不想接这活,有两位院士发表声明坚决反对。
反对的两点理由:认为十八个人的能力不足够做这件事,他们担心一评选诺奖,人们不会重视他们历来对文学语言的爱好跟研究任务,只记得他们是一种带有世界*色彩的文学判官。
反正最后当时瑞典学院常务秘书是搞定了这事,成功说服院士们承担诺奖责任:
要是退回诺贝尔已捐赠的每年有六万克朗的文学奖奖金,等于剥夺了给欧陆的文学大师们享有荣誉跟利益的机会,现在与后世的瑞典学院都会遭受贪图安逸的骂名。
每年,这18个人再通过选举产生4-5人组成的文学奖委员会,进行具体工作,包括发送提名邀请函、审查和筛选提名人选,直至候选人缩减到五个,再提交回学院,18位会员共同投票决定,最终获奖者必须获得多数票才行。
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反正是坐不住了,“你们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咱们改改瑞典学院的章程”。
诺奖基金会现任主席拉尔斯·海肯斯滕曾要求文学院邀请外部专家设立一个全新的委员会,但遭到文学院的拒绝。
就在9月底,海肯斯滕表示非常不满意文学院的处理措施,声称诺奖基金会有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不排除“邀请其他机构为该奖项负责”。
这个家伙由始至终都否认全部指控,但也只是无谓的挣扎。9月初他接受了法庭审判,最终判决是:强奸罪名成立,判刑两年。
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等。
今日心情 怜惜
<更多故事,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