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诺贝尔文学奖?
日期:2017-10-06 作者:丁小村 阅读:

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一个有趣有味儿的公号,很多读者都置顶了(点上边蓝字关注)

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诺贝尔文学奖?

文 | 丁小村

有些喜欢读书的人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些社会统治集团,无论是野蛮的皇帝,还是狡猾的资本集团或者权力集团,都要豢养文学?

从宫廷诗人到权力颂歌手,从庙堂诗史到资本家创业史,在美丽的文学外边下,装载了些什么东西?

文学是人类文化演进中的一个无意的创造。不管是爱情歌谣或是神秘的传说,最初都可能是族群中某个又疯又傻的诗人的自得其乐,也有可能是一个聪明人为了赢得大家好感的刻意创造——从劳动号子到自伤自悼,听起来都那么动人心弦,文学因而具有了审美的价值

既不能当饭吃当衣穿,也不能用来作为击败强敌的武器,文学却超越了功利而变成了另一种大统——不管你身处何地,在何种族群中生活,都会为一个神话而好奇、为一首悲歌而落泪。有人因为阅读禁书而掉了脑袋,有人因为诵读一首诗歌而被笑话……

处在某种权力阴影笼罩之下,文学依然无法被抹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皇帝的宝座化为了灰尘,帝国的监狱变成了泥土,文学却从来无法被遮蔽,往往穿越了时间的重重迷雾,成为永生的光芒。

文学的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使得古往今来的权力集团极为羡慕,用强权写下的历史会被时间修正——但文学却从来不屈服于强权,最终挺立在时光之中,默默无声地呈现出它的傲骨。

这使得那些权力集团十分羡慕——因此它们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手段,想要把自己装进文学,它们豢养诗人与作家,完全出于这种美妙的想象。很荒诞的是:一旦被任何强权豢养,获得了当时的荣华,却往往经不住时光的风化,最早抹去的,往往是给强权唱颂歌、给黑暗历史美颜的那类文学。

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学,是理想的文学——它承载人类进程中最好的伦理价值和美学价值。

一棵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它实现价值传递和种族繁衍的方式,但长出叶子则是另一种功能需要——光合作用使它获得来自宇宙的能量,用以实现自身的繁衍和进化。

一棵树的成长与进化,可以比之于人类的成长和进化:一方面我们出于生物演进的需要,强化身体繁衍后代,一方面我们自然而然地贡献了文化价值和审美因素。结成人类社会实现种族繁衍和演进,贡献艺术却让人类拥有了文化传承和审美需要。

文学的价值将会与人类同生共死,这是肯定的。

超越人类集团沟通世界的,能够在不同的人类族群之间流播的,不是某个政治集团的伦理观念不是某个资本集团的价值体系——“苹果”可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统治一部人的头脑,希特勒可以用种族论煽惑一部人的情感,但托尔斯泰却用世间不存在安娜·列宁娜让亿万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读者同声哀叹……

到某一天“苹果”变成了商业帝国的过往历史,希特勒的种族论再也不起作用,托尔斯泰的作品却散发着常新的光彩。

文学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价值,文学也摒弃了价值偏见和种族对立,文学不依存于政治集团或者资本集团,文学因此具有了世界大统意义——这是理想主义精神的传递。

人世间总有一些人想着这么些事儿:跟个人待遇无关,跟种族偏见无关,跟当下社会冷热无关……这些优秀的人想到的是超越现实时空的事情——比如对人类命运的担当。

诺贝尔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留下遗嘱,在死后把自己所有的家产拿来设立了一项奖——不论你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区域,你都可以去得到。前提是:你必须是你那一行最优秀的。

诺贝尔奖有人文项目也有科学项目——我们可以视为一种人类理想的象征:科学技术的发展,象征了人类发展和演进的物质意义;人文学科的发展,则象征了人类发展和演进的精神意义。

诺贝尔本人是一个科学家和资本家——但他并不认为光有资本和科学,就可以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对人类命运有担当责任的,还有人文学科,比如文学。

文学显然与科学、哲学和历史学不同:它具有与任何人亲和的特殊性,你可以不懂神学,但你只要读《圣经》,就能感觉文学的魅力;你可以不懂物理学,但你能感受一首描写苹果落地的诗歌;你可以不懂历史学,但你读《荷马史诗》感觉到了文学的魅力……

这是让人羡慕的:所有的资本集团和强权统治者,都羡慕文学这种亲和力,因此他们豢养御用诗人和作家,为的是让他们用这种亲和的方式来为自己写下超越时空的颂歌和史记——那些甘愿被豢养的作家和诗人,也抱着这种美好期待

当然结果是荒诞的:这些豢养的文学,往往瞬间灰飞烟灭,不留痕迹。

正是那些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学,才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这正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它企图选出当世最优异的文学,让那些在世作家得到这份荣耀。对于这些作家,只有一个要求——你承担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你承载了当世文学最优质的美学价值。

诺贝尔文学奖是个理想。

从十八世纪以来,印刷术高度发展。人类经历了艰难的书写和记录的时代,终于赢来了轻松写作和传播的时代。但这并非完全是人类的福音,某种角度,它也可能是人类的灾难。

当今时代,在浩若烟海的传播信息中,读者很难选到一本可心的书来读。在蜂拥而来的嘈杂信息中,没有谁有更多的精力来筛选信息。

一部手机也可以装下一个海量图书馆,读者刹那间蒙逼了:我该读什么好呢?

没有谁替你选择:就算替你选择了,你也未必相信

诺贝尔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后的文学奖——它试图做一个选择的工作,不管你相不相信

如果你要阅读文学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依然是一个最有价值的参照,如果你理解了诺贝尔的精神。

诺贝尔文学奖至少还在意这两个价值:理想主义精神,文学价值。

理想主义:什么样的文学,表现了人类最深远的精神探索。

文学价值:什么样的文学,承载了当下最优秀的审美价值。

这就是我们需要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

关于诺贝尔奖我听到的最普遍的议论:

一种是抹黑的:抹黑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政治集团的偏见宣传,有资本集团求利的刻意歪曲,有普通读者个人见识的偏狭……无论哪种,都是无视诺贝尔奖的理想指向,它不站在某个民族的角度、不站在某种集团价值指向的角度,它只站在人类的角度。如果你认为站在人类的角度都不好,那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好的么?

某些人用鄙弃的话语谈论诺贝尔文学奖。这种个人见识偏狭、任性的言说,恰恰证明了一个自言自语的写作者的境界——你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但你可以有点儿敬畏;你不能成为一个获奖者,但你可以有点儿专业精神。

任何人都知道,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标志:至少有很多人认为,某个作家获奖,证明了他是当世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一个作家奔着诺贝尔奖写作,没什么可耻,恰恰说明他有文学的理想——无论从精神价值上、还是从艺术追求上,他必须做到最好。

年少时代的川端康成,为了一块钱的饭钱写作,他该被嘲笑么?后来他为了某个日本国内的文学奖写作,为了获得荣誉和金钱;再后来,他成了世界级的大作家,他完全可能奔着诺贝尔奖创作了那些优秀的作品。奔着最高标准去做事:就好比运动员,必须冲着世界纪录去运动。

幸亏还有诺贝尔文学奖:至少我们可以去思考一下,文学该是什么样子,文学可以是什么样子——对于那些写了一大堆垃圾的所谓作家来说,这个存在可以让他们汗颜;对于那些茫然无从的读者来说,这个存在,至少能让你知道,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阅读的优秀作家作品。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在今天在这个是世界上的意义。

-The End-

(阅后请点赞!最好的支持就是将我的文章分享给其他朋友,谢谢!)

点下边的题目链接,阅读公号最新热文:◆你的正能量来自于你自己!

◆阅读是私人性的乐趣

◆七夕之书:女性之歌

图文注明外全部为丁小村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均不得转载

丁小村言(微信号—dxcn916)

这世界太嘈杂,因此我读书和写作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长按上边二维码关注我,点下边“阅读原文”看前一天

▼苹果用户想赞赏就按这里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