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叶苓
来源 | 拾读()
小姐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刚刚上幼儿园大班,就已经能拿着粉笔在地上写出很多复杂的字,古诗词更是张口即来。
不过,小姐姐没有太多时间和女儿玩,一到周末,就会穿着舞蹈服去跳舞,或者背着琴盒去学琴。
而且,她对自己的才艺也很自信,有人请她表演,总是大大方方的给予展示。
这才知道,小姑娘是一枚“米国人”,她父母之前一直在国外工作,回国做完这期项目还会带她回去。
难怪之前偶尔会听到她蹦出一两句英文,而且说的字正腔圆。
但是,和我们以为的“国外孩子的学习很容易”的观点很不同,她的妈妈并没有因为生活在国外,就放松她的培养。
相反,妈妈一直鼓励她广泛涉猎,多多学习,而且,每学一样都要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学好,学精。
有一次,她妈妈认真的对我说:“其实,相对于国内来说,国外的素质教育更加货真价实,大部分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没有音乐特长,有没有开过画展等等,都是要计入孩子的综合成绩,为日后的升学做铺垫,没有出色的特长,很难申请到一些优秀的学校”。
看到我们讶异的眼神,她又笑着补充说:“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好学,我女儿这些兴趣班,都是她自己挑的,但再有趣的事情,要一直做下去,最重要的也是‘坚持’二字,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
确实,很多综合类的名校如哈佛等,都非常注重选拔多才多艺的学生,因此,许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从小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以此增加录取的砝码。
三年前,师姐为了事业的发展,和老公一起移居香港,闲暇时,经常会在微博发布自己的动态。
昨天,她又在微博里发了两个视频:
一个是姐妹二人四手联弹。玉一般的两个小人儿,专心致志,彼此配合,完整的弹了一首钢琴曲。
虽然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行云流水,但对于观众来说,绝对是一种享受。
有人请教她,是如何培养孩子练琴,而且练得这么好,她说:
“其实,现在学钢琴的孩子太多了,如果仅仅是为了升学的话,除了含金量非常高的奖项,普通的钢琴比赛和考级成绩,已经起不到什么帮助。但我还是鼓励她们坚持下去,而且,我要求她们除了钢琴之外,还要再掌握这一门乐器。”
大家很意外,能弹好钢琴已经很不容易了,干嘛还要再学一门乐器呢?
她笑笑说:“学钢琴,培养的是孩子对音乐的素养和持之以恒的耐力,学会了钢琴,其他小乐器都可以触类旁通,信手拈来;而钢琴之外的乐器,则是出于实用。”
然后,她用自己女儿的经历举了个例子:“我大女儿读的是私立学校,入学的时候竞争非常激烈,不但分数要达标,还要求有某方面的特长。在填表的时候,人家根本没有问她‘你钢琴几级?’,而是直接问‘你除了钢琴之外,还掌握什么乐器’?,幸好她还会吉它和一些简单的管弦乐,最后被顺利录取了。”
确实,现在很多知名学校的校乐队,都很少有钢琴的位置,想要在学校里不输于其他同学,得到更多的关注,除了分数之外,还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
但他的妻子,只是本科毕业,在一家事业单位,虽然旱涝保收,但若论挣钱,妻子比他逊色太多。
而在王总自己的眼中,却是他“高攀”了妻子。
原来,他是农村飞出的金凤凰,从小没听过“素质教育”这个词,名曲名画知之甚少,而五线谱更是不认识。
而他的妻子则出身书香门第,虽然学业上没有太高深的成就,但从小受到的教育,让她很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本事,比如弹钢琴、写字画等等,朋友圈子里,大家都对她高看一眼,而她的这些才艺,也点滴渗透在子女教育的各个角落。
他们的孩子现在一所很有名的私立学校读书,这里的孩子们的家庭背景都非常好,家长们动辄是私企老板,或是企业高管等等,因此,经济条件并不是特别值得炫耀的事,而孩子们之间的隐形竞争也无处不在。
王总的妻子非常重视孩子的校园活动,经常帮助孩子们修改舞台剧的剧本,或在孩子们的英文短剧中客串角色,还会在家庭开放日的时候,教孩子们写毛笔字、画国画。
所以,她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和老师们也建立了非常好的良性互动,而他们的孩子,也因此而受到了学校更多的关注。
一次吃饭,王总很感慨的说:“我去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感触很深!不但孩子们多才多艺,连家长们都是这样!而未来,只有分数与综合才能齐高的孩子,才能进入真正的‘精英阶层’。”
爱孩子,是动物都有的本能,而培养孩子,让其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具备在未来立足的能力,和更多选择的权力,却是人类才有的本领。
分数不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准,才艺也不是艺术生的独有专利,在可塑的年纪,帮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艺,他未来会感激你的。
所谓的快乐童年,从来都不是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而有的父母,甚至都没有让孩子尝试过,就断定某些学习会给孩子增加负担,这种做法更是不可取。
曾经流传很久的那句话:“最可怕的事,是比你牛叉的人,还比你努力”,这话落到孩子身上,同样适用。
很多精英家庭的子女,都在争分夺秒、马不停蹄的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而一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却在一天一天的疯玩中度过人生的黄金时光,还生怕孩子成为了“学习的机器”……
“学习”不能完全等同于“压力”,只要方法得当,再加上一些习惯性的坚持,对于孩子来说,不但没有坏处,而且是一本万利、终身受益的事。
而作为家长,我们感叹着“寒门难出贵子”的同时,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有没有尽力去做到最好?
帮助孩子去努力达到他能够着的最高点,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该做的事。
作者:叶苓,会计师,体制人,签约作者,期刊写手。唱念做打,儿女情长,烟火人间,以笔写心。微信公众号:叶苓(b)。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拾读(sdd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