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四龙镇,整个天空一片蔚蓝,天上只有几朵云彩在飘动,又似乎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暖和,空气里蒸腾弥漫着一种混合的芬芳,有梨的清香,苹果的馥郁,烧茬的熏烟香……连大地也散发出浓郁的好闻的味道。
雀儿在鸣啭,鸽群在咕咕,燕子在无声的飞翔,驴儿打着响鼻嚼着草,狗儿温驯的摇尾站着。路边,绿树依然苍郁,野花依然拥簇、蓬勃,摇曳着晚熟的草种,等待着风儿、兔儿、人儿在不经意间为其传播来年的种子。远处依稀可见母亲河扯着黄带子蜿蜒向前。
沿着河谷,散落着农舍,家家的玻璃窗上都辉映着霞光的颜色。农舍不远处,是成堆成堆的刚收割下的麦草垛,香得使人困倦,让我真想躺在草垛上细数流云,然后做一个美美的梦,此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我想占为已有,也没有任何人值得我埋怨。
孩子们的小脑袋从每一堆干草后钻出来,母鸡晃着鸡冠子在干草里寻觅美食,小伙子们兴致勃勃谈天逗笑。圆脸的少妇,从窗子里探出身来,不知道是由于小伙子门的谈话,还是因为看了干草堆上的孩子门嬉闹,甜蜜蜜地笑了。
一个老农妇朝我走过来,她穿着花格子衣服,黝黑精瘦的脖子上绕着一串圆润珍珠项链,花白的头发上系着一条带碎花的淡黄色头巾,老人的眼睛溢满了礼貌而热情的笑,布满皱纹的脸上也堆满了笑容,也许她有六十多岁了吧,可以看出年轻时代的她一定也是个美人儿。她张开晒黑的右手五指,托着一盘刚摘下来的光光亮亮的、紫灵灵的葡萄说:“吃吧”
到了四龙,定是要攀登剪金山的。剪金山原名百花山,因传说中四圣母有一把神剪置于百花山镇山,能逢凶化吉,岁月流逝,地壳变迁,百花山留得剪刀形山体,人们又将百花山改称"剪金山"。剪金山海拔1746米,是汉唐丝绸北道上一座突兀奇秀的山峰,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清代乾隆年间两次维修扩建。山上现存建筑物为清代所重修,整个建筑群分三路布局,南路为中轴线,从低到高依次为三清洞、天王庙、天桥、土地庙、子孙宫、四元君殿、采花将军殿、灵官殿、雷神殿等,以420级上天梯连通。东路有刘道塔,经山梁至庙院。西路为石刻。各庙、殿山墙内侧分别绘有人物、花鸟、山水,子孙宫内有泥塑神像。剪金山寺庙高大宏伟,雕梁画栋、飞檐高翘,工艺精细,颇为壮观。
穿过绵延的丘陵,沿新建的山谷公路而上,只见山峰层层叠叠,地貌造型奇特,山势险峻巍峨,峰、峦、崖、石千姿百态,两侧峭崖对峙。迂回其间,但见山石嶙峋,一路领略那苍凉的自然风光,站在剪金山山顶峰极目眺望,颇有“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百里景色尽收眼底,整个四龙镇影影倬倬。望着相连的群山,那是一片绵延的苍凉,自然景观巧夺天工,地质构造鬼斧神工。半山腰,提灌工程缠绕贯通整个山脉,给苍凉之美增添了荡气回肠之感,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交相映衬,自成一体。怪石如林,奇峰突起,千沟万壑,自然的神奇雕刻出了玄妙,堆积起了雄伟,汇集起了天地灵气,吸取了日月精华,绘出了着一幅美妙绝伦的天然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