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面这个标题我很震惊。
你宣传苹果包治百病就宣传你的苹果,为什么要说这是医生最恨的水果?
说得好像天下医生都巴不得人人生病,火葬厂巴不得天天死人一样。
请停止黑医生。
上次我发了一篇文,说19岁的少年受工伤后成植物人,包工头想私了,家人为了立刻拿到赔偿款放弃了对儿子的治疗。有一个人回复说,其实这个世界上最希望他活下来的是医生。深有同感。
因为“看病难,看病贵”,医生这几年被黑得很厉害。
前段时间带小孩去看感冒,前面有几十号人在等,每个人都等得一脸烦躁。中间有个人觉得医生态度不好扯起皮,眼看要打起来。更可怕的是由于大家都抱着病娃等了好几个小时,不耐烦中都有点恨医院似的,都在看热闹没有人主持正义。我跟铁塔一样的大雄说:“他要是敢打医生你就去揍他。”大雄跑过去吼了一声:“你还看不看病?不看一边儿去,我们后面等着看!”大家纷纷醒悟,群起而骂之,那人才跑了。
我带小孩看病、自己看病、带家长看病,也看过那么多次病,从来没有觉得医生态度不好啊。我血管细,经常挂水时一针搞不定,要搞好几次才搞得进去,护士都很不好意思,我觉得不好意思的应该是我,每当打针和抽血的时候我都为自己死拍死拍也凸不出来的静脉感到尴尬。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花钱看病就是上帝,或者觉得医生太冷漠不把他当回事儿。让医生的情绪跟患者保持同频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好吗,我记得我第一次去采访一个死者的家属,家属哭我也跟着哭,没采访成,回去被主编骂到死:“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不要当记者了!”
医生有医生的职责,如果一个人快死了,医生护士全都趴上去摇晃:“不要啊,醒醒啊”,那还工不工作了,抢不抢救了。
看病是医生的职业,他们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悲惨,一是见怪不惊,二是冷静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素质,病人都急,但是想要求医生“感同身受”是愚蠢的。那些内心暴躁看到医生还在按自己的节奏来就跳脚的患者,只能证明这个人被生活惯坏了,生活有一天会收拾他的。
我挺同情医生。我有一发小也是83年的,我是一毕业就上班,26岁买了一套小房子。而她的本科学历很难找工作,最多进社区医院,必须考研考博才有机会进大医院。等她博士读完快30岁,房价已经耸入云端。也就是说很多医学生被全家省吃俭用供出来,30岁还一无所有。他们进入这个行业的过程都比别人苦,大部分医生的付出跟他们得到的社会尊重完全不成正比。
还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家长骂护士,就因为护士打针半天打不进去。家长心疼小孩情理之中,但护士会故意不给你打进去吗?在打针的地方全是孩子的吱哇喊叫,耳膜都要破了,我要是护士我早就疯了,她们还要被骂,做人能多点理解和体谅吗。
为了大家放弃小家的医生:
连台手术、一出门就席地而睡的医生:
抱着一个要做心脏手术的小女孩让她看自己手机上的动画片鼓励她别害怕的医生:
在那些漫长的手术前,主刀医生要穿尿不湿;住院部如果有重症患者,他的主治医生是24小时待命,他们的辛苦需要大大的宣传。
有些私立医院确实口碑不好,但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医疗费用高也不能赖医生,如果你没有单位,经济条件尚可的话可以自己买份商险(我买了商险,只要住院都报销80%,加上社区医保报销一部分,自己出的钱就很少了)。
医患矛盾的突出很多来自于患者对医生过于理想化,每个个体特质不同,治疗结果也会不同,如果每个人都认为“我出了钱你就必须给我治好”,“你让我做这么多检查就是为了骗钱”,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想进入这个行业,导致看病更难、更贵,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对于医生,不说叫你充满感激,至少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是应该给予的。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老中医,我生完孩子后总是腰疼,吃他开的药很有效,我在事后给他送了一个红包被他拒绝了。现在他已经不在了,我常后悔当时不应该给钱,而应该给锦旗或者镇纸什么之类的,也许他就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