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让自己重拾幸福感,从这点开始
日期:2018-07-22 12:00:09 作者:潘升 阅读:

让自己重拾幸福感,从这点开始

  本文是【情绪专题系列】第9

  自开设专题以来,一直在谈情绪

  但似乎没有一个情绪让人觉得积极阳光

  今天我们就来详解一个积极阳光的情绪:

  喜悦

  喜悦的原理

  关于喜悦,很多人都很想搞明白一个问题

  怎样让自己开心起来?

  因为这些年似乎丧文化开始流行,各种小颓废甚至是人生似乎失去希望感觉,充斥着我们的话语空间

  当然,我自己一直都不是这样的一种人,我认为他们是因为长期处在习得性无助当中。

  因为过去的经历,他们学会了一种很无助的感觉。

  因为他们每一次尝试去努力改变时候,最终都没有做到,都是失败的,于是就学掌握了了这种无助感,而无助感就是忧郁状态。而我很少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始终收到很多正向回馈。

  例如,我每次发一篇文章,都有人会来评论、点赞、转发、收藏,这些对我很有帮助

  所以,喜悦这种情绪是构建在积极的正向回馈上面的。

  虽然说来似乎容易,喜悦确实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正向回馈当中,就这么简单,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不能够喜悦?

  因为很多人成长家庭环境压制了正向回馈。

  我们很多家长从小就很少给孩子欣赏赞美,于是孩子们就是在压迫下长大的。

  当我们从小开始就不知道什么是美好,什么是满足,并在此情况下就长到了成年的话,又怎么会知道如何让自己喜悦呢?

  喜悦构建在正向回馈之上,它的先天条件就是,一个人能否感到满足?

  当一个人可以感到满足的时候,他才能够喜悦;当一个人被肯定祝福、欣赏与赞美的时候,他才能够喜悦。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黑暗力量在阻挡我们喜悦,那就是比较

  当今,我们处在很多比较当中,社交媒体又加剧了这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很容易陷入无助的,是无法摆脱跟别人比较的。

  所以,我想给你分享的是:

  喜悦在内来说,是一个人可以有满足感;

  在外来说,是不盲从不比较、活在当下。

  你想想,有一种感受是,“我见到你,就会喜悦”,这是满足的;而如果是“我见到你,实则会附带着要求”的话,人又怎么可能会有喜悦呢?

  因此,喜悦说到底,是一种连接的感受。

  当人与人之间没什么事情发生单纯地就是看到对方就会感觉到开心的话,那这样的关系就是充满喜悦的。

  以上仅仅分析了喜悦这种情绪的原理,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解析,我们到底怎样才能获得喜悦。

  如何获得喜悦?

  一、高于预期

  如前文所述,为什么我们很容易没有喜悦?

  因为我们一直在比较。

  有些人是永远没有办法开心起来的,因为他们的期望太高了,永远无法满足。

  而对于“高于预期”的满足感就是,你对一件事情的预期是60分,当最后你得到更高的时候,人就会感到开心与满足。

  例如,我的同事把我的咖啡壶打碎了,在他的想象当中,我会把他批评一顿的,但当他和我讲的时候我对他说“那就算了”,这样他就会比较容易开心。

  其实在生活中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日常生活中的喜悦时刻,是在我们做了一件事情之后,它的回报是高于我们的预期的。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喜悦是需要储存的。

  很多人的生活太过于忙碌,以至于没有留心储存过。

  我可以分享个人技巧,也是我的个人习惯,那就是收集祝福。

  在以前,我的很多粉丝都会给我写信、写明信片,有一阵时间我就把这些祝福的卡片挂满墙面,看着它们的时候我就会感觉很喜悦。

  然后,在2014年,我到广州创业,有很多粉丝给我寄送礼物,其中有一个粉丝给我的寄送的礼物在里面还加送了一张纸条写到:

  「祝你在广州的创业可以给你带来事业高峰。」

  那其实是一张很随意白纸,但是我就让我的秘书拿了镜框把这张纸条裱起来了。

  后来2017年,我到香港创办花镇国际的时候,也有一朋友写了一张类似的卡片给我,我也把它摆在了办公桌上。

  其实我想分享给你的是,从北京到香港,这一路以来,我一直都有收集祝福的习惯。而且对我来说,祝福比礼物重要的多。

  这些祝福的话是对我的肯定,帮助我时刻体验到正向回馈。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搜集祝福,学会放下比较。抱着没有预期的心,也许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社交连接

  喜悦是和人与人的连接,它与社交生活有关系。因为喜悦往往来自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正向反馈

  就像我刚刚说的,我们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美,以及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别人和你的互动

  所以这也是我们前面讲过的“施比受更有福”。因为当你有能力去给别人一些祝福也好一些经验也好,或者是一些回馈也好,就是在传递喜悦。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紧张太多的比较,我们很吝啬于给别人喜悦。

  而且在我们的社交中,这种正向的反馈其实挺少的,虽然爸妈也许都是爱我们的,但是他们学到的交流方式以及文化影响都太过于负面,很少给孩子肯定。

  包括我会想我的小学初中阶段,虽然成绩很好但是也很少开心,就是因为很少有这种正向的肯定。

  在小学时候,我有次考试考了99分而且是全班第一名,回家后还是被骂了,他们会责备为什么没有考满分为什么还丢了1分。

  而且,我的老师们也很习惯于对学生讲要“戒骄戒躁”,很少给学生表扬鼓励

  过度的谦虚也妨碍了正向回馈的形成,最后很难让孩子形成内心中的满足感。

  而对于这方面,我觉得可以多向别人学习

  例如,有些国外的学校当中,很多学生的作业其实非常差劲,但是老师还是会去鼓励他们。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会去给孩子真实的祝福。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在这方面来说,我也会经常给予无条件的祝福,也就是帮助别人。

  这其实也就是施比受更有福,也就是不设预期的作为

  而很多人所谓的帮助别人实际是希望有回报,这样的话人就很难喜悦了。

  我每周四都会祝福一个人,不带任何要求与条件,我发现给予祝福的习惯也同样帮助我体验到了喜悦。

  所以,建议各位认真生活,抱着善良的心,多多祝福别人。

  当你和别人连接时,你很容易会体验到喜悦。

  三、亲密关系

  在这次专题调研中,我在读者群里问大家,什么时候最令他们感到喜悦。他们提到的很多内容都是和亲密关系有关的。

  比如“当我发现自己喜欢某一个人的时候,对方也恰好喜欢我”;比如“我想一个人的时候,他恰好也想我”;比如“我刚想给一个人打电话的时候,他就打给了我……

  这都是亲密关系带给人的喜悦时刻。

  当两个人相遇,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刻,就会比普通的社交连接更加深刻人们产生大地喜悦。

  这种完美的感觉,它既不过分也不过低,它是恰到好处

  当我在丽江旅行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想法,在当地开一家酒吧,墙上就贴满了全世界的人给我寄过来的爱情故事明信片。

  满屋子的每一张卡片,不仅承载着一个祝福,还讲述了我们的亲密关系。

  这样一个沮丧的人走进来,如果可以教他不要抱着比较的心,只要随手拿起的,都是喜悦。他就可以随便挑起一张卡片,去看里面写的希望。

  这是我曾经想把它叫做“小希望”,但是今天看来它更应该叫做“小喜悦”。

  当然,我现在实在太忙,也许这阶段不会去开店,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些互动的活动。可以征集你们的爱与祝福。例如:

  365个粉丝的投稿,可以做成一本日历,这样一年365天每天打开之后都可以看到一句陌生人给你的祝福,体验别人的亲密关系。 

  如果你们感兴趣,也以在评论区留言,如果大家都觉得很棒的话,那我可能真的会去做。

  这样,在过年的时候,我就可以做一些礼物送给大家,可以让大家在来年的时候,每天都可以有一个喜悦体验。

  四、完成挑战

  当你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有点难度,而当你可以完成挑战的时候,就会感到喜悦。

  我从小到大有好几次这种体验。

  例如,当我在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并完成了一项技能,也会感到喜悦。

  比如我小时候学习溜旱冰,在不会的阶段摔倒了很多次,忽然有一天学会了的时候就会感到喜悦;

  再比如,学游泳的时候,当花了一个下午去练习并学会了的时候,也会感到喜悦。

  再比如,克服了恐惧,学会了潜水,可以在海底漫游的时候,更是感到喜悦。

  所以,在很多时候,对于自己本身就可以办到的事情,自己完成的时候是不会感到喜悦的,我们只会感觉这是应该的,这是自己本身就拥有的能力。

  而如果我们对于一个挑战能够达成,不仅仅会对自己感到很满意,还会对自己处在一个肯定的状态,这就是喜悦。

  注意,这种挑战不要给自己设置一个自己永远做不到的目标。

  喜悦需要有能力,所以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自己可以挑战成功合理目标。

  假设你的能力是100分,那这个挑战大概是120分。在完成挑战的过程当中,人可能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包括,很多人给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很容易做出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当然也有一些是制订的目标太容易达成。

  所以如果完成一个恰当的挑战后人会有满足感,以及感受到迎接挑战最后成功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感,这也都是广泛存在的。

  总结

  综上所述, 因为现在很多人日子过得挺颓废的挺丧的,所以我们这一期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在帮助大家如何去获得喜悦。

  我相信,喜悦也是需要学习的,这是一种能力。

  无巧不成书,在做本期专题调研的时候,读者群里有一位叫“安素”的网友说,古人其实都给我们总结过了,喜悦有四种: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刚好是一份总结。其实对应了我们今天讲的让自己喜悦的四个方法

  久旱逢甘露——就是高于预期。

  他乡遇故知——就是社交连接。

  洞房花烛夜——就是亲密关系。

  金榜题名时——就是完成挑战。

  希望你拥有喜悦人生!我们下次专栏再见。

  欢迎分享给你认为需要的朋友,并欢迎转发给你的亲朋好友

  如果你也想加入读者群,请多多互动。例如多多转发文章,多多评论文章。我们会邀请那些愿意帮助冷爱团队不断进步的小伙伴入群。

  ▼ 点击可听

  原创潘升

  本期寄语:祝福你想要的都得到,得不到的都释怀。

  督导:Albert Chan // AAMFT认证督导,曾师从情绪聚焦疗法(EFT)创始人莱斯利·格林伯格(Leslie Greenberg)

  本期寄语:够用就好,够就够了,这就是喜悦的开始。

  情绪专题系列文章

  这套法则,治好你的情绪焦虑

  现学现用:如何稳定你的情绪

  内疚来源成因分解及应对方法

  应对后悔的三大必杀技,亲测有效

  愤怒的来源和成因分解及处理方法

  恐惧的来源和成因及应对方法

  悲伤的来源和成因及应对方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让自己重拾幸福感,从这点开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