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每晚21点,用专业和温暖伴你一起成长。【 蘑菇心理 第600天 】
◆ ◆ ◆
文 | 实用菌
01
几个月前,孙宏斌在某会上为入主乐视这件事而掩面流泪,甚至自嘲自己就是一个傻X。但是这样的前车之鉴在恒大的许家印看来并不能说明什么,所以经过一番运作,前几日正式宣布出资67亿港元投资贾跃亭的FF。
他要像孙宏斌那样,在那个山西男人身上试一试手气,抄一抄底。
02
有力挺的,认为老贾是一个真正有梦想的人,但在当前的社会,做成一件事太难了,有挫折也很正常。想当初,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破产后不是又东山再起了吗?
但是,乐视网的18.5万股民以及背后大大小小的投资人恐怕不这么想:你有梦想可以,可为什么只有你一人跑到美国独善其身,最后窒息的是我们?
难道这不叫骗吗?
当然,如果我们想想孔乙己的话,内心或许会释然很多。毕竟,老板们的事能叫骗吗?最多叫失信。
03
贾跃亭的戏还在继续,但乐视这部剧因各主演的相继“杀青”实际上已经结束。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局外人来说,除了庆幸,还需要思考的是,怎样才能避免将来的某一天自己也深陷这样的骗局之中?
1. 明确被骗的人最想要的是什么。
3. 在所有人被故事吸引住的时候,偷偷掏光他们兜里的钱。
04
知道别人最想要什么非常的重要。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些上了年纪的大叔和大妈们被一些不法的商人们忽悠,然后把自己的养老钱拿出来去买一些实际上毫无价值的保健品。
为什么会这样?
有人说老人爱占小便宜,容易中圈套。也有人说,现在骗子的骗术不断更新迭代,老人们年纪大了不容易识别,所以容易上当。
这些都或许对,但都只是表面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这些保健品里有老人们最在乎的东西:健康。
在保健品这件事上,年轻人和老人的心理是完全不一样的。年轻人会觉得,又上当的了,被骗了不少钱;而老人们会觉得,万一对健康有好处的话,那我就赚到了。
所以,所谓真正在乎的东西,就是不管你付出多大的代价,只要得到就觉得很值。
老人们不是不知道可能会被骗,而是打心里觉得,只要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冒这些风险是值得的。这,才是老人们不断被骗的主要原因。
所以,一个人什么时候最不好骗?别人给你的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时最不好骗,因为不在乎,不关心,所以头脑才会格外的理性。相反,一旦别人手上有你最想要的东西,你动心了,就会变得冲动。这时,感性就会压过理性,关心则乱就是这样来的。
05
贾跃亭也深谙此道。
当初乐视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视频网站,各方面都不占优势。如果想快速发展的话,首先需要聚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有最好的人才才能把事情更快地做起来。但是怎么解决人才这个问题呢?
那就要懂得公司里的优秀人才最在乎的是什么。
对不起,这些都不是。
这里我们要明白一点,再优秀的高管也只是一名打工者,他们和老板的思维是有很大差别的。老板会关注一个公司长远的利益,而打工者更关注当下能获得什么。
所以,打工者最关注的就是收入,就是我现在能从公司挣多少钱。
尼古拉斯赵四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贾跃亭悟出同样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高工资招不来的,如果有,那就再加上期权。
于是,乐视开始疯狂地从各大公司挖墙脚。一方面,给的工资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拿出公司50%的股权奖励员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各大公司的顶级高管纷至沓来,就连央视体育的名嘴刘建宏也被挖了过来。
所以说,一流的老板讲情怀,但顶级的老板讲的还是钱。
06
但是,这样做是有代价的,就是在人力这方面多出很多的成本,需要多烧很多的钱。那么钱从哪里来?
融资。
投资者的思维和打工者又是有很大差异的。打工者看重的是眼前的收益,追求的是即时满足。毕竟,以后在不在这家公司还不一定,所以凡事讲究落袋为安。
但投资者看重是未来的收益,追求的是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最大的好处是,你在等待后所获得的收益将远远的高于即时满足所带来的收益。就像巴菲特那样,一旦你选对了股票,接下来什么都不用做,只要长期持有就有机会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收益。
所以,一个投资者最关注的是什么?
不是你现在的公司挣不挣钱,而是你的公司所做的事情有多大的发展前景,未来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懂得了这点,你就会真正的懂得为什么贾跃亭会说出以下的话:
“99%的人不看好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就颠覆。”
“为什么叫梦想呢,很多你做出来的梦,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等你讲起来,人家会认为你是在做梦。”
“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
这些话表面上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其实最重要的是讲给投资者听的。核心意思就是:我们不一样,我做的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我们将来的发展前景不可想象。
07
当然,投资者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群之一,想要仅凭几句鸡汤式的话,或者一些表态,就拿走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资金,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所以对贾跃亭来说,他还需要像童话大王郑渊洁那样,有一种讲故事的能力。
会讲故事有多重要?举个例子。
有一位盲人在路边乞讨,他身边放着一个纸板,上面写着:
“一个没有补助的盲人。”
几天过去了,施舍的人并不多。后来在别人指点下,他换了一句话,结果半天就收到了很多的钱。原来他改的那句话是:
“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见。”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好的故事可以赋予一件事以意义,让人们从感性上觉得,一旦这件事做成的话就会很美好。一个好的故事会人一种目标感和价值感,让人们愿意参与进来,因为它赋予人们希望。
08
那么,贾跃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他的故事就是:生态化反。
这是一个很拗口的名词,普通人看到这个词会感到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是老贾自己炮制出来的一个概念,全称叫:生态化学反应。意思是把公司旗下的各个生态业务糅合到一起,他们之间会产生化学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比如对乐视来说,可以把它的手机、电视、体育、影业,包括之后的电动汽车等业务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生态。
贾跃亭曾经这样描绘这个生态的场景:
“互联网时代,人们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手机一挥,手机中未播放完的乐视网高清影片出现在客厅的乐视超级电视上继续播放,喝一杯在网酒网订购的法国红酒,通过乐视网观看乐视影业出品和发行的电影《小时代》”。
确实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故事。
但是,这真的可信吗?真的会产生化学反应吗?怎么确保不是物理反应呢?
因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很多人信了。
老贾凭借这个生态化反的PPT,收获了源源不断的投资。“大家都看好”这样的势一旦造起来,就会形成羊群效应。看不懂PPT,听不懂生态化反?没关系,大家都说好那就行。
好的东西永远都是稀缺的,就像现在的房子一样,抢到就是赚到。在这样的气氛烘托下,没有多少人真正的在乎你讲的是什么,也不在乎背后隐藏着什么,只想跑步入场,有机会去分一杯羹。
在这种背景下,乐视网的股价不断攀升,最后市值达到1600亿。
09
其实,到这里为止,你都不可以说这是一个骗局。因为如果我们看一下所有的上市公司发展历程的话,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共同的套路。
所有的公司的都在讲故事,苹果有苹果的故事,小米有小米的故事,所以乐视也有乐视的故事,这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是,或者说区分骗局与非骗局的关键是:
1. 这个故事是否可以持续的讲下去?
2. 这个故事能让多少人受益?让谁受益?
如果从这两个标准来讲,苹果的故事就很良心:它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而且从目前来看还将持续很多年;它让它的消费者享受到了科技的便利,让它的投资者获得高额的回报,当然也让它的经营者收获颇丰。
但是,乐视的故事就有点悲惨:它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吹大一个泡沫,然后迅速崩盘;它的消费者没有看到任何颠覆性的产品,它的投资者血本无归,它的供应商的应收款打了水漂,就连它之前挖来的高管,手里的期权也变成了一堆废纸。
但是另一边,仅仅是通过股票套现,贾跃亭和他的家族就从中套现140亿。可以说,他是这个故事当中唯一的获益者。
所以,假如你是贾跃亭,作为一个众人眼中的失败者躺在美国的别墅里,你觉得自己是该哭呢,还是该笑呢?
或许,我们都应该多念几遍这句话话:“你看上的是人家的利息, 人家要的却是你的本金。”
10
张麻子: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
黄四郎:我?
张麻子:再想想。
黄四郎:不会是钱吧?
张麻子:再想想。
黄四郎:还是我。
张麻子: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对于股市来说,没有类似乐视这样的股,对股民们很重要;对于国内的人来说,没有类似贾跃亭这样的人,对国人很重要。
但是,人生如戏又如梦,而老话说梦和现实都是反的,所以,电影的结局可以很美好,但现实却往往未必如此。
乐视的局已经收割和结束,但类似这样的局很难会说结束。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轻易掉进这样的局里。贪小便宜可以,但是不要贪你看不懂的小便宜。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不做不懂的事情。”
同样,我们可以说:“不要去赚你看不懂的钱。”
真正懂这句话的人,才会在遇到诱惑的时候真正地做到把持住自己。
孙宏斌先生,你说是不是?
留言互动区
面对诱惑
你是怎样看待的?
【好课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