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胜于严寒,柔性胜于刚性”,当今的社会是人性化的社会,企业的管理更需以人为中心,摆脱传统的僵硬化刚性法则,实行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法则,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长久发展。
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飞速向前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是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新的全球大环境中,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未知情况。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善于以严格的制度、命令来管理企业,这种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方式,是20世纪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是一种刚性的管理法则。2010年上半年富士康员工的连锁跳楼事件,引起广大媒体的普遍关注和讨论,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这无疑是由于在富士康集团的刚性化的封闭管理下,员工工作压力大,心理不自由而导致的结果。事实证明这种刚性管理法则早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已悄然散开。
何为柔性管理?柔性一词在词典中被解释为:柔韧的、灵活的、能适应新环境的、可通融的。一般认为,柔性管理是从两条途径引进管理中的。一条是以柔性生产和制造为前提而提出的柔性管理,是从技术上引入管理的,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进行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等观念。例如,丰田的柔性制造系统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在其所生产的汽车轮胎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召回维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费者的损失,这充分体现了该企业应对环境不稳定性变化的能力。另一条途径是企业文化的途径,是以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为前提而提出的柔性管理,是指在管理中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的行动,最终提高管理效率,它强调的是企业精神价值观和员工的凝聚力。柔性管理法则其实是以上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人为本(即以顾客需求和员工满意为指导)的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
例如,位于丹麦的Oction公司专门生产助听器,是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生产耳后听产器的领导厂商,但到了1987年,Klind被任命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意识到这个行业完全是基于技术的,技术的关键是使助听器更小,但是他认为这种只重视技术的观点是短视的。他认为自己的公司处在“使人微笑的行业里”,不仅要给需要的人们生产高技术的产品,而且要让他们生活得更美好。于是他开启了公司新的使命:为有听觉困难的人们提供全面的服务。新的战略从一个基于技术的公司转移到基于知识的服务公司。在此基础上,公司实行了从组织结构到管理上的战略变革。这是柔性管理在战略上的充分应用,它创建了新的组织文,以人为本,包括由生产产品转向以服务消费者为导向,鼓励员工主动参与经营活动,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通过团队活动来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创造了学习型组织,使公司成长为基于知识服务的公司,加快了公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