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双相障碍12年,我的自救经验分享
日期:2018-05-31 13:01:18 作者:晓清心 </span> 来源:温暖家园 阅读:

双相障碍12年,我的自救经验分享

  温暖家园

  一个最真实抑郁症康复成长经验分享公众号

  导读:

  作者清心,有12年内源性双相障碍历史。上一篇《爱好伴我走过抑郁(上)》让我们看到一个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她。本篇描述了她双相障碍的历史以及分享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治疗方案,给大家参考感谢作者无私勇敢的分享。

  关于我

  我是一个平凡的北京女孩, 今年27岁。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去年6月,我刚与爱人登记结婚。我属于典型的“内源性”抑郁,15岁那年就被确诊为抑郁症。

  如今,在家人陪伴下,已和这一精神上常常笼罩在头顶的“小阴云”一同走过了12个年头。写下这篇文章,是想告诉你们我的故事,让不了解抑郁症的人对抑郁症有所了解,更让正在经历类似遭遇朋友,感到自己不再孤独

  我的故事

  12岁前,我是个典型的“乖乖女”,天性里的敏感温顺让我安于做老师的“好学生”和父母的“乖女儿”。我努力学习,在天真烂漫年纪里并未太多玩耍,应试教育体制让我下意识地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我应该有的样子,我理所当然地活在父母与老师的期望之下。

  12岁小学毕业那年,我患了阑尾炎而不得不做手术。术后,我顺利出院。但是13岁即将上初中那年,我却第一次有了“抑郁”的体验:初中开学第一周,我感到紧张同时严重失眠,面对初中的新环境,我觉得措手不及内心非常恐惧。好在妈妈及时与班主任沟通,陪伴我共同走过了那几天。之后我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重新找回了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快感

  15岁那年的春天,临近学期期中考试,“抑郁”的感觉再次来袭。这一次,我觉得它挥之不去,同时在彻夜失眠一周后,因为母亲一句无情的话而首次动了轻生念头

  身在北京,医疗资源丰富,父母及时带我就医: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给我确诊,我患了抑郁症。

  于是,我开始服用一种安眠药和一种抗抑郁药。药物起效很快,服药一、两周后,我的情绪恢复正常,重返校园。由于药物的一种副作用影响了我的视力,同时当时我们(我和父母)还对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知之甚少,我们并未听从医生的嘱托,而自行停药

  余下的初中生活里,我还是经常熬夜学习,我也曾经又有过类似“抑郁”的感觉,但也许是因为年纪尚小,生命力相对旺盛;也许是因为迫于体育中考的压力,我加大了体育锻炼强度,一直到中考结束、初中毕业,我没有再度受到“抑郁”的影响。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北京市重点高中

  进入高中后(17岁),我的病情有了新的变化。起初我仍然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同时,父亲在那年生了一场大病,也对我的精神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好在后来他逐渐康复,但在康复的过程中,父亲也被确诊过抑郁症。)在父亲一位朋友介绍下,我们终于转到了北京一家专科医院(北大六院)进行治疗。

  服药后不久,我有了“精力旺盛、睡眠需求减少,同时性格由原先的内向转为开朗外向”的大幅度转变,连部分细心的老师和同学发现了我的变化,只是他们不明因由,只觉得我很“可爱”。医生说,我这属于“轻躁狂”的表现,正式将我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于是,我在医生的指导下,立刻停用了抗抑郁药,开始服用情感稳定剂。日后,我的情绪逐渐平稳

  2008年高三入学前,由于急剧增加的课业压力,我又一次陷入抑郁,失眠严重,注意力无法集中,身体上还出现手脚麻木之类的躯体症状无奈,父母为我做出了休学半年的决定

  在休学的日子里,父母给予了我最深切的爱与陪伴爸爸陪我去看2008年北京残奥会,顺便观赏鸟巢附近绚丽的花坛;在寒假期间,妈妈按我的意愿,为热爱绘画的我报了一个素描班,我每天都步伐轻快地去上课,仿佛找回了原来那个聪明快乐的自己。在我回学校办理休学手续时候,老师和同学也都让我体会到久违的温暖,我的语文老师教学主任更是亲切地告诉我:“学校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由于下一届学生换了新版教材,为了尽快熟悉,我不得不在休学半年后就重新复学,想到需要迎接一年半后的高考,我鼓起勇气踏进了新班的教室。新的同学们开朗活泼,用他们的朝气感染了我,很快,我又重新名列前茅。只是在升入新高三的时候,严重的失眠又一次袭来。

  这一次,我们主要采用了中医针灸的疗法。在坚持服用一种抗抑郁药和一种情感稳定剂的前提下,经母亲朋友介绍,我每天放学后都到一位民间老中医家中进行针灸治疗。整个高三学年,在这位大夫用心治疗下,我的失眠渐渐痊愈,精神状态也一直很好,临高考前,甚至比周围身体强壮的同学具备更稳定的心理素质。最终,我考入北京一所理想大学

  然而,大学时代反而开启了我情绪问题最为严重的时光。细细想来,原因如下

  1.客观上,大学没有了中考高考那样明确的升学目标要求,学习的方式也由小学中学相对而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老师只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因此我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放松了要求;

  2.从我自身的具体原因来看,或许多多少少因着长久病痛,我仿佛有了对自己放松要求的正当理由。更重要的是,我单恋上一个大我两届的学长。他对我的无视成了我消极情绪的关键诱因,同时,有一个宿舍舍友作息习惯不佳,经常敲电脑到凌晨,严重妨碍我的睡眠质量。最终我的病因为连续的睡眠质量下降而又一次复发。

  好在家住北京,为确保睡眠质量,不受舍友影响,我每天回家住,第二天再去学校上课。不过,好景不长,虽然我一直没有停药,可由于中途换到回龙观医院的一位副主任处就诊,他在我身上频繁换药,导致病情出现巨大波动。

  最终,大三上学期冬天,我的病严重到无法正常上学,并且这一次,由于我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也不想再成为爸妈负担,终于在一天请假在家的早晨,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而被父母送到医院。

  苏醒过来后,北京安定医院的医生坚决地说服父母让我住院治疗。起初,我着实有点被医院里情景吓到:病人们的精神状态不尽相同,医院也不得不采取一些强制措施管理大发脾气病人,我体会到前所未有绝望孤立无援。但也恰恰是这样的绝境,激起了我重新活下去、继续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动力

  我每天异常规律地作息,认真对待每分每秒,好好吃饭,积极锻炼身体,努力参加医院组织的每一项康复活动

  我每餐饭后都在病房楼道里散步半小时以上,闲时就阅读英语杂志,还和就读于人大法语系的一个病友学起了法语。在和同龄病友的相处中,我无时无刻不在向她们传递着正能量,我鼓励她们不要放弃,要坚持,争取尽快出院。每到家属探视的日期我会穿戴整齐,以最佳状态迎接父母,让他们放心,好一起耐心等待我出院的日子。一个月后,我如期出院。

  出院后,2014年初,我们再次做出了休学一年的决定,我也开始了漫长休假。值得庆幸的是,我在这一年里认识了我的男友,我们也正式于去年结为合法夫妻。出于对他也是对我们关系负责考虑,我在他第一次向我表白之后,就告诉了他我患抑郁症十年的事实,之后也经常向他渗透此事。

  特别是后来我重新复学,虽然每个月情绪都会波动(抑郁症患者每人的具体表现都有差异,而我的情绪波动则会集中在月经周期前后),但我胸中总有一股力量,告诉我无论如何也要把大学学业坚持完成

  最终,我不仅如愿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论文更被学校评为校级“优秀论文”。这中间,我的爱人一直陪伴着我,一边耳闻目睹发病的种种症状,一边坚定地表示:一生都会陪在我身边,不离不弃。

  虽然他接触抑郁症这一疾病的时间,要晚于我的父母,但他始终让我体会到一个男子汉身上真正具备的责任与担当。

  从去年毕业至今,我也找过一些工作,但都因身体原因未能坚持下来。但在抗抑郁的道路上,我始终没有放弃

  同时,我郑重决定要成为一个身心写作方面自由撰稿人,用我的经历、经验,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爱人,他们竭尽全力为我创造宽松的休养条件,而在去年4月,我的治疗也终于真正走上正轨

  一方面:我在西医精神专科医院定期复诊,调整药物用量;

  另一方面:我找到一位富有经验的中医,坚持服用她的中药来补益自身先天不足气血;调理后天因熬夜学习、思虑过度等造成的肝郁脾虚之证

  同时:我已坚持了一年多定期的心理问诊,并将心理医生看作我人生阶段的陪伴者,定期去疏解我成长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情绪与烦恼

  我的收获

  现在,虽然我的身体尚未恢复到理想状态,但我确实在漫漫的养生修心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着。抑郁已伴随我走过十二年的生活,现在想来,我的抑郁有以下几点致病原因:

  先天不足导致身体神经系统不如常人强壮;

  阑尾炎手术导致气血进一步亏虚而未能及时补足;

  学生时代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学习、写作业,经常凌晨以后才上床睡觉;

  性格与心理因素:没有在刚一发病时就采用心理治疗,忽视了很多心理上、成长环境、家庭教养方式上的诱因。性格上自律、自省,追求完美

  我想,每位抑郁患者的患病原因都不尽相同,但在千差万别的因素之中,也会有许多共同点

  生活作息上的不规律;

  先天或者后天工作学习透支身体而带来的精力损耗、气血亏虚;

  加之心理上或多或少的不良认知习惯。

  针对这些原因,当我们沉浸在抑郁状态中难以自拔之时,也要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自己起病的过程,然后寻求点滴改变

  在抑郁的发作期,我们要勇敢地到专科医院求助西医,在咨询医生后,必要时服用一些改善情绪的药物。

  需要明确的是:药物并非无法摆脱,它只是在急性期帮助我们尽快恢复正常状态的辅助工具;但是,千万不要认为服药就可一劳永逸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变过去容易引发“抑郁”的不良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同时培养两三种自己喜欢且容易坚持的运动,例如:散步、跑步、打球、瑜伽太极拳等,规律的作息和锻炼习惯是我们康复的关键,也是有益终生的健康生活习惯。

  同时,心理因素不容忽视,不良认知习惯是引发抑郁的关键缘由。若无条件定期问诊心理医生,我们也可通过阅读一些经典心理学书籍解开自己内心的困惑,建立积极健康的认知习惯。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本我受益良多的相关书籍,希望能有所帮助:

  《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一个人不要怕》素黑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戴维·伯恩斯著,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年版。

  《图说“抑郁症”治疗》越野好文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版。

  另外,在此想特别说明的是,就我个人的治疗经验看,中医对于抑郁的疗效虽然不如西医见效快,但对于人身整体的气机调理、补益气血却颇有益处,可以使病人达到强身健体目的

  同时,除去求助专业医生外,抑郁患者要勇敢地求助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从我的个人经历看,父母,闺蜜,朋友,包括后来的老公,在我患病后为我建立起了强大支持系统,在我漫长的求医过程中给予了我非常可贵而温暖的爱与陪伴,抑郁症是身心双重的疾病。

  不得不说,家人朋友给予患者的心理安慰是患者康复不可或缺的一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最后,我想告诉许多和我一样正在经历抑郁的朋友们:当你看见头顶这朵情绪的“小乌云”,不要害怕,把它看作生命赐予你的礼物,只要相信自己,持续努力,你一定能够迎来乌云过后的旭日和彩虹。抑郁伴我成长,绝望让我变强,现在,我也愿把这份力量传递给你。加油!

  时至今日,我更愿把抑郁比作一块高纯度的黑巧克力,若你尝到它,不必拒绝,初尝时的苦涩必然的;但是,当你学会真正地面对它,开始试着接纳它的存在,细细品味它的口感,终会发现,它是生命赠予你的耐人寻味糖果;苦涩背后,是浓郁香甜味道

  当你终于将它独自消化,你会迎来心灵的成长与富足。人生况味何尝不是如此呢?喜忧参半,才是真实的人生。所有打不倒你的,最终都会成为让你变强的生命馈赠

  (特别鸣谢头像漫画制作软件:魔漫相机APP)

  作者: 晓清心 |   图源: https://pixabay.com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双相障碍12年,我的自救经验分享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