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的同学看到杨涛和光明突然这么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友伴,好生奇怪,有好事的人问杨涛看中了光明哪一点。“噢,我也不知道,“他回答说,“说真的,他这个人挺好的。“
不久同学们也习惯了:他们经常看到他俩手挽手地上食堂,或是在校园地里漫步交谈;不管在哪儿,只要发现其中一个,另一个也必定在场。凡是有事找杨涛的,都会托光明传个口信,似乎是承认杨涛已是非他莫属。起初,光明还颇有几分节制,不让自己因喜从天降而忘乎所以;但是没多久,他对命运的怀疑在如醉似狂的幸福面前涣然冰释了。他认为杨涛是他生平遇到的最了不起的人物。他爱不释手的那些书籍,现在也变得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了;还有某些不知重要多少倍的事有待于他去做呢,岂能死捧书本不放!杨涛的朋友们也觉得光明是个挺正派的人,杨涛的朋友也成了光明的朋友。光明再也不是形只影单的了,自然是满心喜欢,脸上总有了灿烂的笑容。
转眼已是学期的最后一天,他和杨涛筹划假满返校时该乘哪一趟公交车,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此地车站碰头,一起回学校。他们商量好九点在学校左侧的那个公交站台碰面。光明郁郁不乐地回到家里,整个假期,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杨涛,脑瓜里浮想联翩,已在想象着下学期他俩会在一块儿做些什么了。到了假期的最后一天,他舅舅照例用那种开玩笑的口吻问他那个老问题:
“嗯,要回学校去罗,心里可高兴?“
光明快活地应了一声:
“那还用说!“
原来已讲好什么时候在车站碰头,但为万全起见,光明特地改乘早一班车提前来了。他在站台附近等了一个小时。每当有班车进站时,光明都激动得随着火车奔跑起来。但是杨涛没乘这班车来。光明又继续等下去,然而再次大失所望。他又冷又饿,只得穿小巷,抄近路走回学校。哪知杨涛人已在教室里了,只见他同六七个同学海阔天空地闲扯,那些同学东一个西一个到处乱坐着。杨涛很热情地同光明打招呼,光明却拉长了脸。他明白,杨涛早把约定好要在车站碰头的事忘了个精光。
“嘿,你怎么到这时候才来啊!“杨涛说,“我还以为你永远不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