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嘉熙通宝)
请他们看钱币,他们能分析得你云里雾里,
直到有一天,你也达到了相应的水平,
才发现,
他们东拉西扯,从来没有关键,
他们看似严谨,一直都在打眼。
(历代五铢等)
装备越齐,或许越没眼力刚玩钱币那会儿,很羡慕本地一个哥们儿。
而对我,从来都是爱搭不理。
我觉得,问题出在装备上。
这个哥们儿有个百宝箱,
每次来到店里,都会逐一拿出,什么放大镜,木刻尺,小电子秤,小电筒,一应俱全。
(清·康熙罗汉)
每看一枚钱币,他的工具都会逐一用上,
看着很专业,也很有“水平”。
难怪老板与他,格外的亲近。
后来随着自己的水平的不断增进,
这哥们儿虽然每次都重装上阵,
但实际上最后挑出来买的,都是次品,
甚至有很多仿品,这人也会像模像样的量尺寸,上小秤,最后心满意足,高价买进。
老板与他格外亲近,大概是这个原因。
(北朝·布泉)
就比如收藏工具。
收藏工具在收藏的过程中确实必要,但是妄想靠着它练就“火眼金睛”,
想来也是舍本逐末,终不免沦为笑柄。
(历代)
要求越细,总是越被算计玩钱币,水平总是不断进阶的,
就比如品种派到品相派,再到兼而有之,从认知到求知,再到穷而究之。
但是很多人,却放弃了求知,不愿究之,
(新莽·货泉)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类人,
对入藏钱币的要求极高。
钱体要按桌不动(平整),
钱边要立桌不倒(直边),
这些,通通都得枪毙。
极端品相派看似水平很高,
其实正在本末颠倒。
在极端要求的背后,是自己心态的失衡,对钱币失去了求知的欲望,
同时也是自己束缚了手脚,能中意者少之又少,故而能过手者也是少之又少,
最重要的是给造假修补者有机可乘,古钱币的铸造工艺根本达不到机制水平,
哪有那么多的完美品,
那些极端品相派的称心如意,
又有多少是真正值得推敲的。
(北宋·政和通宝)
而是将品相,置为唯一项。
追求钱币的完美本没有错,
有些人沦为接盘侠,分数党,
(南宋·开庆通宝)
越吹牛逼,水平越是菜逼印象中,刚玩钱币那会儿,
本地有一个“大神”。
什么大齐岂止那么两枚,
他自己早年就曾慧眼捡漏到一枚,
什么五十名珍并不罕见,
细心寻觅,终会有所发现。
(明钱)
我对“大神”更是五体投地,
买不起钱币,就去听他吹牛逼,
还一直缠着他,要欣赏他的大珍名品。
终有一天,“大神”带我去他家中,
神秘的拿出了他多年积攒的珍品,
才发现,全是清一色的“国宝级”。
即便是现在,吹牛逼者仍不罕见,
跟他聊钱币,从来都是居高临下,一堆道理,却从来没有根据,全看心情。
(南明·兴朝通宝背工)
很多人玩钱币,喜欢吹牛逼。
但我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
而那些爱吹牛逼的人,往往根本圆不上,
(清·顺治通宝)
玩钱币,越是菜逼,越爱装逼,
愿所有挚爱钱币的人,都不去装“大神”,
沉淀自己的水平,
直到有一天,
你们有多牛逼,自有人由衷相信!
本文图片由毗陵漢少,小小货泉,
荣健,胡柏 等人提供
品一会得到0.1元的广告分成
多点无效哦!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钱币
因为你连“品一藏泉”都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