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U知否
信,古时又叫尺素、鸿雁、简札。
展信佳,问君安,祝卿好。
写信是一件古老的事,
从前车马太慢,
情深情浅,都在纸间。
读信是一件美好的事,
就像拾荒人,
01
等你千年万载,你却未曾归来
谨奉以琅玕一,致问春君,幸毋相忘。
——居延汉简
民国八年(1919年),
西北沙漠出土了一批竹简,
内容大多是军政,其中却有一封私信:
随信送上玉佩一枚,问候春君,
千万不要忘了我。
短短的十四字,
说不尽的儿女情长。
他投身行伍,她苦苦等在村头;
他浴血奋战时还惦记着送她玉佩。
可惜春君并没有收到信,
信和玉佩,在大漠底下深埋了两千年。
大梦初醒已千年,
那个将军有没有解甲归田?
那个叫春君的姑娘,
是不是嫁得如意郎君?
居延汉简文物
却无法消减一份爱情,
哪怕桑海桑田。
02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车还空返,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怅然。闲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宝钗一双,好香四种,素琴一张,常自弹也。
——秦嘉
徐淑身体孱弱,
秦嘉忙于郡府的公务,
便让妻子暂时回娘家养病,
两人只能通过书信往来。
但不凑巧的是,
秦嘉突然被任命去洛阳。
他希望妻子能够随行,
于是派遣车马去接她回家。
可惜徐淑的病情加重,无法出门。
秦嘉既失望又挂念,
先后写了许多书信寄来,
如今敦煌文献中还有不少遗迹。
洛阳是多么繁华,
他却始终惦记着家里的妻子。
他立刻买下来,寄给远方的她。
看到宝钗、沉香、素琴,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徐淑。
宝钗可以装饰,沉香可以熏衣,
那张琴可以供你娱乐。
我不在身边,也希望你能开心。
徐淑收下礼物,然后全部封存箱底,
她希望能等到丈夫回来,
为悦己者妆容,为意中人弹琴。
可惜两人再也没有机会见面,
秦嘉客死他乡,
徐淑的哥哥逼她改嫁,
她自毁容貌,守寡终生。
《俄藏敦煌文献》中秦嘉徐淑的往还书
距离从来不会打败爱情,
即使你不在我身边,
却在我心上,如影随形。
03
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
那出“凤求凰”的故事还在蜀中流传,
男主人公已经飞黄腾达,变了心。
他要娶茂陵女子为小妾。
当初,卓文君新寡,
回到富甲一方的娘家生活。
在卓家的宴会上受邀弹琴。
卓文君听闻过他的才名,
躲在帷帘后面偷听。
司马相如假装不知道,
却故意弹奏了一曲《凤求凰》。
那天晚上,他花重金贿赂了侍女,
向卓文君转达倾慕之情。
两人乘夜私奔,离开卓家。
卓文君本是娇滴滴的美人,
为了司马相如,
很快,司马相如就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
往日琴还在,所奏是新曲。
既然你已有二心,那么我就此别过。
就像琴弦两断,就像明镜分裂;
就像露水风干,就像繁花凋谢。
接到这封书信后,
司马相如羞愧不已,
两人重修旧好,恩爱终生。
卓文君当垆卖酒
爱他,不要用十分的心力。
七分足矣,
留下三分来爱自己。
04
嗟叹怀所离径,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苏惠
你可能没有听过苏惠,
但你一定知道她的璇玑图。
苏惠四岁作诗,九岁织锦,
又生得花容月貌,
嫁窦滔为妻后,两人恩爱有加。
容不下丈夫拈花惹草。
窦滔是名门之后,青年才俊。
在外任职时结识了歌姬赵阳台,
喜爱她歌妙无双,
于是纳为小妾。
苏惠知道后气恼不已,
对赵阳台大肆辱骂,
此后,赵阳台蓄意从中挑拨,
夫妻两人渐行渐远。
等窦滔再次外调,要去襄阳任职时,
他打算携带妻子和小妾同行,
苏惠又气又恼的拒绝了。
窦滔大怒,带着赵阳台去了襄阳,
和苏惠断了书信来往。
于是织出了一块璇玑图。
图上五色交织,纵横各二十九字,
不管正反、进退、回环怎么读,
都是一首绝妙的诗。
接到这幅“璇玑图”后,
窦滔立刻派人回乡迎接苏蕙,
并送走了赵阳台,
夫妻自此恩爱偕老。
璇玑图
如果爱是寸土必争的战争,
我们不可以软弱,
却可以适当的示弱。
05
不怨王郎太薄情,只恨此生缘分浅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惟当绝气耳。
——王献之
十八岁那年,
王献之与郗道茂成婚,
王献之是谁?
“书圣”王羲之的儿子,
郗道茂是他的表姐,
整天待在一起,额头抵着额头嬉闹。
郗家渐渐衰落下去,
可是,新安公主也仰慕着王献之,
她千方百计让皇帝下旨赐婚。
为了拒绝这门婚事,
王献之拿艾草烧伤了自己的脚,
成为一个不良于行的跛子。
要知道,在爱美成风的魏晋南北朝,
他为了表姐,不惜放下名士身份。
新安公主仍然不死心,
逼着王献之休了妻子。
郗道茂拿着休书无处可去,
投奔了自己的叔父,誓死不再嫁。
阴雨天他的腿甚至走不了路。
去世前,有道士来为他消灾度厄,
他还念念不忘郗道茂:
我这一生没有别的过错,
王献之《奉对帖》
相爱是情,相守是缘。
奈何情深缘浅,
那就各自珍重。
06
愿你再嫁良人,愿我再娶贤妻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年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裙峨眉,巧逞窈窕之姿,选娉高官之主,解冤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李甲
这则《放妻书》出土于敦煌,
署名“李甲”。
原本,他与妻子也是和和美美,
但因为妻子“一言十口”,
他渐渐不胜其烦。
两人同处一室,
就像猫鼠相互争斗,
又像狼羊相互厌弃,
于是,他们决定好聚好散。
嫁一个比我更好的郎君,
敦煌画壁《放妻书》一封
爱过不后悔,
彼此尊重故事结尾。
07
相见亦无事,不见常思君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钱缪
吴越王钱缪非常爱重夫人吴氏,
两人先后育有十三个儿子。
他本人崇尚节俭,
但每每吴氏要出门,
他都会准备很多绸缎和银钱,
让她拿去打赏下人。
每年寒食清明节,
吴氏会回临安乡下探亲。
有一年,春色将老,
而吴氏仍然没有回来。
钱缪想念至极,
特意差人送去书信:
路上开满花了,
你可以慢慢回来了。
最动人的爱,
08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林觉民
黄花岗英勇就义时,
林觉民只有24岁,
连下处决书的清廷官员都盛赞:
称得上奇男子。
的确,他自幼读书过目不忘,
却交了白卷,只写下七个大字:
少年不望万户侯。
第一个学生就是妻子陈意映。
陈意映与林觉民是少年夫妻,
他们住在一栋两层的小楼里,
取名“双栖楼”,
两人有空时就赏花,无话不谈。
但她从来不知道,
自己的丈夫已经投身革命。
广州起义前夕,
原本在日本留学的林觉民回家了。
其实是抱了为革命献身的打算,
孩子才满周岁,爱妻又有身孕。
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
林觉民遗书绢印品
因为爱你,
我才更爱这个世界,
为你倾情,为它奋不顾身。
09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接到你的信,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朱生豪
第一次到朱生豪,
宋清如觉得他白瘦得像个孩子。
精通英文,擅长诗作,
连一代词宗夏承焘都称赞他:
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
那时,宋清如刚拒绝了包办婚姻,
独自来之江大学就读。
两人在一场诗会上相识,
然后开始书信往来。
渐渐地就有了牵肠挂肚。
因为宋清如不愿结婚,
两人一直是异地恋,
先后写了十多年的书信。
正是一封又一封缠绵的情意,
填补了距离,融化了佳人的芳心。
婚后,夫妇间的甜蜜只增不减,
哪怕宋清如回娘家住一晚,
朱生豪的情书也会紧随而至。
朱生豪情书手迹
喜欢是乍见之欢,
爱是久处不厌,
相守一生,仍觉短暂。
10
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婚时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林徽因
林徽因有没有爱过徐志摩?
这封信或许给出了答案。
在阴雨绵绵的伦敦,
16岁的少女遇到了诗人徐志摩,
他风度翩翩,又写得一手好诗,
两人有许多的话可聊。
徐志摩是结过婚的,还有个孩子,
尽管他和妻子张幼仪感情不和,
早就闹着要离婚,
但他们毕竟还没有离,
和林徽因的相遇相知,
他甚至不顾张幼仪怀有身孕。
林徽因和张幼仪见过面,
对方看透一切的眼神,
让她无地自容。
她选择了离开。
错爱,不如不爱。
与其沉湎在挣扎和痛苦里,
不如慧剑斩情丝。
11
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
春闺梦里人,江南未归客。
一封信,一个故事;
一封信,一番情味。
心事如酒,酿在字里。
拆信时,开封日,
余味悠长。
有淡淡的甜,有微微的苦,
有绵绵的酸,有袅袅的辛。
写信的人不在了,
信里的酸甜苦辛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