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图片 | 陈卓 摄
印度人有句名言: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
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
蒋勋说:人与人之间,除了生离,就是死别。
人和人之间再好,也会分离,再好的关系、再深的感情也终会烟消云散。
这是一个命定的结果。
不同的是,或早或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而已。
公元1057—1066年,不到十年的时间,苏轼分别丧母、失妻、丧父。他的至亲之人相继离他而去。
苏轼曾给苏辙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祈愿兄弟二人不再分离。
《宋史》里评价兄弟二人: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生命的无常不是让我们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告诉我们珍惜朋友、珍惜家人、珍惜当下。
不要赌气、不要等待,抓紧每一刻去爱,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
这个世界上,所有最美好的诗篇都是历经磨难之后,用生命全部的力量绽放出的花朵。
只有磨难,才能让诗歌通达天地,不肤浅、不媚俗,拥有直击心灵的力量。
诗人就像是蚌,他挨过的磨难越多,结出的珍珠就愈发璀璨。
反对新法,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得罪小人,被贬海南。
命运给了他最深的恶意,他回过身,把自己的生命刻成最美的诗篇。
三、随遇而安
但是因为与王安石交恶,被迫离京外放。
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接近十年,他都没有机会回到京城,回到政治中心。
他不再执着于“致君尧舜上”。
被贬黄州,他耕田为业,打着牛角,和乡民一起唱改编的《归去来兮辞》。
无论人生多坎坷,他都能做到宠辱不惊,他顺应环境,适应环境,无论到哪里,都能帮助他人,完善自己。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放下我执,随遇而安。
苏轼晚年修习佛法,临终之时,友人劝他心中努力想着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灵魂才可以飞升净土。
他回答说:着力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