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的图片,翻出来,
那些“a”“o‘”e“的发音,
你还记得吗?
一会儿是鹅在叫,
一会儿又是乌鸦在喊,
一会儿又变成鱼在水里游。
我们都沉浸在书本的故事中。
还记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吗?
老师当时还比划了董存瑞的路线,
演示了举炸药包的方式,
现在想想,
当时的老师真好,
立志也要成为小英雄。
用铅笔描出来。
知识全部来自于老师和书本。
那时候没有欧巴和欧尼,
那个时候没有补习,
没有这么大的竞争,
那个时候没有大量的补习课,
写完作业可以去看蝌蚪
还记得这篇乌鸦喝水的课文,
当时我们赞扬的是乌鸦的机智,
可现在的说法却是,
明明是从河边叼来的石子,
干嘛不直接在河边喝水呢。
还有这篇《锄禾》,
那个时候每次吃饭,
心里总要默默的背一遍。
那个时候,新学期最期待的就是发书,
发了书最先看的就是语文。
那个时候发了新书,
等过一段时间再拆开,
封面跟新的一模一样,
特有成就感。
那个时候书本的插画虽然不是那么精美,
看到这些自己当年用过的书本,
想起刚学会写字的自己,
用铅笔写下的歪歪扭扭的名字。
或者名字秘密的写在书本的侧面,
只有卷起来才能看到。
你的书本里,
是否满是老师签的“背”呢?
你是否还记得,
新书的墨香味?
那个味道记忆里还闻得到吗?
是那个一起打小差的好朋友,
还是跟你一说话就害羞的男(女)同桌呢?
看到这些自己当年用过的书本,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那些我们曾经熟读甚至倒背如流的课文,
现在大约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多想某天醒来睁开眼,
同桌是那个淘气的,
一脸稚嫩的谁谁...
前面是带着眼镜,
正把粉笔头扔向我。
课桌上有我刻下的圆珠笔印,
那本卷了边儿的语文书,
也许还有某个组词造句的题目。
那些沾满了我们气息和记忆的文具书本。
看到最后
莫名的有些酸楚
多想再回去以前的岁月
可是除了流泪
不知道如何安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