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读李国斌《我的学生我的班》有感
日期:2018-05-13 17:43:57 作者:一之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做一个善于思考教师

  ——读李国斌《我的学生我的班》有感

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读李国斌《我的学生我的班》有感

  今年暑假,我再一次看了李国斌老师写的《我的学生我的班》这本书。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李镇西朴实的前言深深的打动了我;同时书内的一个个案例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平时,我也偶尔阅读过一些教学书籍,可从来没有如阅读《我的学生我的班》这样,给我深深的震憾。也许因为李国斌老师就是我们金堂县的教师,也许因为他是一个癌症病人,也许是因为书里面那许多精彩语句深深吸引我,也许因为书中的真实打动了我;许多的教学案例仿佛就是自己亲身经历过,从中能隐约窥见自己的影子。读后,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从中总结有益经验或者是不足方面,只要他认真去做好了每一件事,这就是一种崇高,这就是一种奉献。李国斌老师通过思考,完成了这一蜕变

  让我首先对李国斌老师做一个简介

  李国斌,男,1964年生,四川金堂人。曾任金堂中学研训处副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先后在金堂多所中学任教,潜心治学的他教学成绩突出,不仅深受学生的爱戴,更在家长及同行中享有盛誉。2004年李国斌,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癌,但他没有放弃,反而对自己的教学生涯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归纳,整理出来十万字的教学反思录。2011年8月,与病魔反复斗争多年的李国斌老师出版了《我的学生我的班》。

  李国斌老师与病魔做斗争的故事,并不影响整本书的思想,我认为李老师无论他的最终教学成绩的取得,班级管理成功,最后出书都得益他的思考。因为思考,他所以进步;因为思考,他所以成功;因为思考,他得出了很多真知灼见。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下《我的学生我的班》给我们的启示吧。

  李国斌老师通过2001届1班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就是指导启发,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教育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科学

  李国斌用鲜活事例告诉: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李国斌老师认为: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2001届1班的成功说明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这个班的最后辉煌来源于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需要,有了内在学习动力,养成了良好习惯

  习惯可以分成两类:初级习惯和高级习惯。一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属于初级习惯,这种东西,通过管理式的训练比较容易养成。高级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东西需要的内驱力特别大,它的活动主要在脑子里,用行为训练的方式就很难奏效了。你能强迫他做注意听讲状,却无法强迫他真正专心听你的课;你能强制学生摘抄,却无法保证他抄的时候真的在“阅读”,你更无法强迫他喜欢阅读。于是当你不强制的时候,它的本相就露出来了。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李国斌老师在书中,有意无意都流露出熏陶的痕迹。也许李老师深深明白: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从《我的学生我的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的执着地追寻教育本质的教师形象。当一个教师不断思索,并把思索付诸实践的时候,我想他离成功就不远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读李国斌《我的学生我的班》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